「熱點熱評」快遞賠付法律要硬起來

2023-06-26     人已去莫思憶

原標題:「熱點熱評」快遞賠付法律要硬起來

按理說,法律法規對於快遞的賠付規定還是相當明確的。但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麼一回事。比如有一名消費者寄遞貴重物品,保價1.8萬元,但寄遞過程中物品破損,快遞公司以「還可以維修」為由,只同意賠償500元。可見,儘管相關規定較為明確,但快遞企業總想方設法單方面決定賠償金額。這著實讓消費者鬧心。要是類似的事件發生過多,還會引發消費者更大的疑慮:保價後也難以得到足額賠償,那這保價的意義在哪裡?

近年來,快遞服務已經深入大眾生活。消費者選擇快遞服務,不僅希望快,更希望物品能安全送達。快遞保價,實際上是為寄送的快遞「上保險」,尤其是寄送方認為快遞具有特別價值時。目前快遞包裹已經實現了實名制,並且還需要當面驗視。這也意味著,快遞企業對所寄物品的價值有著較為充分的了解。如果說「未保價物品只賠償運費的三倍」尚有法律依據,那麼已經保價的物品丟失損毀卻不按保額賠償,涉嫌違反了法律法規,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快遞賠付一再引發糾紛,也在提醒有關部門,不能任由企業單方面說了算。關鍵是法律要硬起來,既然法律法規對快遞的賠付已經有規定,那就應該用法律為消費者撐腰,優化消費者的維權程序,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同時,快遞企業也應該珍視自身名譽,明確賠付標準,盡到告知義務。快遞物品丟失損毀後該怎麼賠,快遞企業就不要裝糊塗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11aded76a32d5358e97a12a3d8604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