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璣9000的終結者?補全短板後的高通新驍龍8 +有多強?

2022-05-23     電腦愛好者

原標題:天璣9000的終結者?補全短板後的高通新驍龍8 +有多強?

點擊上方 電腦愛好者關注我們

作為高通2022年度的旗艦移動平台,新驍龍8(驍龍8 Gen1)擁有極強的理論性能,只是受制於三星4nm製程工藝,能效比較差,翻譯過來就是——跑分高,體驗差。如果手機散熱設計不過關,玩遊戲過程極易出現降頻鎖幀,發熱卡頓的問題。

作為對比,聯發科天璣9000採用台積電4nm製程工藝,CPU多核性能領先新驍龍8不少,GPU性能略遜一籌,但憑藉著優秀的能效比,遊戲體驗反而比對手更出色一些。

為了挽回丟失的口碑,高通也找到了台積電,由其代工新驍龍8+,而這也是高通歷史上首次在同一代產品上使用兩種不同的工藝。

為了保住三星的顏面,高通稱「驍龍8+換用台積電4nm是出於供應鏈的考慮,選擇不同工藝滿足客戶對於供應量的要求。」

然而,驍龍8+在性能提升10%之餘,在某些場景下的功耗卻能降低30%——再說台積電的4nm和三星4nm差不過多誰信?!

簡單來說,驍龍8+和驍龍8差別不大,依舊是1顆Cortex-X2超大核、3顆Cortex-A710大核和4顆Cortex-A510小核,只是頻率從3.0GHz、2.5GHz、1.8GHz分別提高到3.2GHz、2.8GHz、2.0GHz。同時,驍龍8+的GPU頻率也提升了10%,它較驍龍8性能提升10%,就是依靠頻率增加換來的。

驍龍8+的其他特性與驍龍8保持不變,主打Snapdragon Smart智能(第七代高通AI引擎)、Snapdragon Sight影像(18-bit三ISP)、Snapdragon Sound音頻(FastConnect 6900移動連接系統)、Snapdragon Elite Gaming遊戲、Snapdragon Connect連接(驍龍X65 5G)、Snapdragon Secure安全(SPU和高通可信執行環境)等。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驍龍8+誕生的最大意義,是SoC的整體功耗降低了15%,其中CPU、GPU可在不同場景中均降低最多30%的功耗!

如果是之前的驍龍8,想要在最高畫質下60FPS滿幀玩《原神》,需要像黑鯊5 Pro手機那樣塞進5320mm²超大面積的VC均熱板,或是像紅魔和拯救者手機那樣塞進獨立的散熱風扇。

換成驍龍8+,哪怕手機沒有配備最豪華的散熱設計,也能實現60FPS滿幀玩《原神》的夢想,而且功耗還能降低30%,相同電池時續航更持久。

在《王者榮耀》中,無論90幀+極致畫質還是120幀+高清畫質,驍龍8+的能效同樣提升了大約30%。

驍龍8+的安兔兔跑分

從三星4nm換成台積電4nm後,在螢幕、電池容量等其他配置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驍龍8+可以幫手機獲得額外的1小時的遊戲、超過80分鐘的視頻播放、超過5.5小時的語音通話、超過25分鐘的5G微信視頻通話、超過50分鐘的社交媒體瀏覽、超過17小時的音樂播放時間!

說實話,筆者其實更希望驍龍8+保持和驍龍8相同的頻率,性能保持不變就成,然後進一步降低發熱和功耗,讓長時間遊戲過程更穩,續航更久。

目前,摩托羅拉edge 30 Ultra、小米MIX FOLD 2、小米12 Ultra、realme GT2大師探索版、三星Galaxy Z Fold4、三星Galaxy Z Flip4等手機都已經預定了驍龍8+,下半年旗艦機市場無疑會變得更加熱鬧。

對了,高通還同步發布了第一代驍龍7移動平台(驍龍7 Gen1),升級和當前驍龍8相同的三星4nm(為啥不直接上台積電?),採用1顆2.4GHz的Cortex-A710超大核、3顆2.36GHz的Cortex-A710大核以及4顆2.0GHz的Cortex-A510小核,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閹割Cortex-X2核心且調低頻率的驍龍8」。

第一代驍龍7移動平台還升級了GPU,3D性能較之驍龍778G提升了20%,還支持Snapdragon Elite Gaming的部分特性。此外,新品首次引入第七代高通AI引擎、首次支持2億像素拍照、首次集成高通信任管理引擎,首次集成了符合3GPP R16標準的驍龍X62 5G基帶和射頻系統、升級FastConnect 6900、支持Snapdragon Sound驍龍暢聽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代驍龍7移動平台雖然可全面領先上代驍龍778G,但其理論性能依舊不是聯發科天璣8000系列的對手。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想要節制天璣8000的猛烈攻勢,還是得靠降價後的驍龍888,以及老當益壯的驍龍870,驍龍7還遠達不到「次旗艦」的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0b6c9f0d735b61da5741635ebd8b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