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評選五虎大將:五子良將都不能入選,夏侯惇龐德誰才是曹營五虎之首?

2023-11-26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曹操評選五虎大將:五子良將都不能入選,夏侯惇龐德誰才是曹營五虎之首?

劉備有五虎大將,曹操有五子良將,孫權有江表十二虎臣,這二十二人在《三國志》中每一夥合為一傳,但是他們的級別卻不對等:五虎大將中有驃騎將軍馬超、車騎將軍張飛,十二虎臣中有假節大將軍加左右都護領徐州牧丁奉,而五子良將的職務天花板就是四方將軍,十七虎中有該陣營頂級大將,而五子在曹營只能算二流——曹魏前期非諸夏侯曹不得為大將軍、大司馬,五子是「外姓人」,進不了核心圈。

五子良將除了樂進,都是從別的陣營投奔曹操的,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則是曹操的「本家兄弟」,打工者和原始股東的戰鬥意志是不一樣的,所以五子良將只能歸諸夏侯曹指揮,曹洪要殺張郃,根本就不用事先請示曹操。

曹洪要殺張郃,是《三國演義》的說法。那是在漢中之戰初始階段,張郃被夏侯惇的侄女婿打成光杆司令爬山逃回:「洪見張郃只剩下十餘人,大怒曰:『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狀要去;今日折盡大兵,尚不自死,還來做甚!』喝令左右推出斬之。」

要不是行軍司馬郭淮勸諫,張郃當時就人頭落地了。事實證明,曹洪當時要真殺了張郃,夏侯淵可能就不用死了——據《三國志·卷九》記載,張郃打不過劉備,夏侯淵去增援,才中了埋伏戰歿:「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正史和演義混著說是不公平的,咱們今天不聊正史只說演義,但即使僅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五子良將在曹操陣營,無論只武功還是軍職,都排不進前五,所以他們只能是「五子良將」而不能稱為「曹營五虎大將」。

如果按照劉備和羅貫中的標準評選曹營五虎大將,五子良將一個都不能入選。五子良將不能陳入選五虎大將,用李雲龍的話來說,那是「級別不夠」,在羅貫中的筆下,這是「武功不高」:張郃二十回合被馬超打跑,曹洪卻能跟馬超硬抗五十回合不退,許褚跟馬超打了二百三十回合,還撅斷了馬超槍桿——張郃武功不如許褚,級別和武功都不如曹洪,只是在在前期名將隕落殆盡之後,能欺負一下諸葛亮和馬謖而已。

曹操冊封五虎大將,五子良將一個都不能入選,讀者諸君都能理解——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了!

曹操自誇和別人吹噓,都說曹營帶甲百萬戰將千員、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這可能是古代的軍隊建制與現在不同,當年的「百人將」可能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上尉連長。

赤壁之戰時劉備和周瑜兩家的兵力加起來,也就相當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小半個兵團——黃維的十二兵團有十多萬人,宋希濂的十四兵團恰好有十四萬人。

水滸傳中的「梁山一百單八將」,有的地煞副將手下可能只有幾個飯店小夥計,讓時遷統領千軍萬馬,部下在人堆里也瞧不見他。

典韋是不是名副其實的將軍,正史和小說的記載與描述不同:《三國志》中的典韋戰死的時候也只是個校尉,許褚在潼關打敗馬超,才由校尉晉升為武衛中郎將,後來又晉升為中堅將軍、武衛將軍。

作為曹操最信任的兩位護衛將校,許褚和典韋在《三國演義》中的武功不相上下,他們成為戰友前曾大戰一整天而未分勝負,於是有人說他們的武功。可以在曹營諸將中並列第一。

說許褚和典韋是曹營數一數二的猛將,夏侯惇會撇嘴,龐德也會不服氣,夏侯淵、曹仁曹洪怎麼想,讀者諸君應該能猜得到——多次戰鬥的結果表明,如果許褚和典韋就是曹營頂尖戰力,曹操一統天下是沒有希望的。

典韋和許褚在曹營級別不高,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是大將,這二位只能算斗將,也就是「選鋒」或「敢戰士」級別,關羽剛投降曹操的時候,只受封偏將軍而沒有爵位(斬顏良後受封漢壽亭侯),所以才由他和張遼為前鋒。

在真實的古戰場上,揮舞刀槍衝鋒陷陣的基本都是中下級將領,將帥們指揮坐鎮中軍,用旗號金鼓指揮千軍萬馬,這也是「萬人敵」一說的由來——西楚霸王項羽不肯學劍而要學「萬人敵」,其叔項梁就教給他兵法,可見萬人敵並非武藝超群,而是能指揮大兵團作戰並取得勝利。

關羽和張飛被三國公認為萬人敵,就是因為他們不但十分悍勇,排兵布陣設計用謀的水平,也是出類拔萃——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張飛生擒嚴顏大敗張郃,個人武勇只是一方面因素,更多的還是靠智謀。

劉備麾下五虎大將,黃忠馬超武功為長智謀為短,關羽張飛趙雲都是智勇雙全,曹操按照劉備的標準評選自己的五虎大將,估計一個都選不出來,咱們也只好按照武功戰績,矮人堆里拔大個(其實曹營諸將也不矮)。

拋開二流的五子良將,剩下的名將中,能算得上頂流的,當然少不了龐德,也少不了許褚典韋,另外兩個名額,似乎應該給夏侯惇和曹仁——這二位不但是五子良將的長官,武功似乎也比五子良將更勝一籌。

許褚典韋之勇,在《三國演義》中有詳細描述,讀者諸君耳熟能詳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無須筆者班門弄斧,龐德刀法不輸關羽,箭術更勝一籌,對曹操的「忠心」也毋庸置疑,這三人的武功戰績,都可以成為入選曹營五虎將的資本。

許褚、典韋、徐晃三人武功在伯仲之間,最弱的可能是徐晃——官渡之戰時,徐晃先敗給顏良,又敗給文丑,跟張郃聯手困住黃忠,卻被趙雲嚇跑,後來在襄樊之戰中乘人之危襲擊關羽,更是留下了「不講義氣」的污名。

徐晃要殺關羽,是不是公而忘私不好說,但他卻實實在在破壞了曹操的戰略構想:曹操命令徐晃遠遠觀望,把關羽嚇得撤兵回去跟呂蒙死磕,他就算完成任務,可是徐晃貪功冒進,跟關羽大戰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也沒有能力跟東吳爭奪荊州城池。

曹操想卞莊刺虎,等關羽呂蒙打得勝者傷敗者死的時候出來摘桃子,卻沒想到徐晃急著用老友關羽的首級邀功,最後讓孫權撿了大便宜。

徐晃的戰略眼光不如遷延不進的張遼,武功也不如據守樊城的曹仁——曹仁可能是一位被忽略的曹營名將,但是關羽和周瑜對曹營肯定都恨得牙根痒痒:曹仁在南郡大殺四方,打得吳軍抱頭鼠竄,還設計對著周瑜射出了致命毒箭;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卻偏偏拿不下曹仁困守的樊城,導致關羽刮骨療毒的那一箭,也是曹仁手下射出來的。

曹仁是曹魏第二任大將軍,他的前任就是獨目將軍夏侯惇——曹操前期最信任的文官是荀彧,最信任的武將就是夏侯惇。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基本相當於劉備手下的頭號大將關羽,即使是在《三國演義》里,夏侯惇的武功也不可小覷:除了張飛之外,單挑呂布和關羽而有不敗記錄的,在曹操陣營也只有夏侯惇一人而已。

夏侯惇在濮陽城外,為了救曹操而截住呂布大戰,直到大雨如注無法戰鬥,這才各自收兵;徐州下邳之戰,徐晃許褚都被關羽砍跑,是夏侯惇跑過來堵住了口子,關羽纏鬥良久沖不過去,只好退到土山上約三事降曹。

濮陽和下邳兩戰,夏侯惇都表現出了強於許褚的狠勁兒,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許褚雖然忠勇,但在曹營畢竟是打工的,打仗先求自保,而夏侯惇和曹仁則是為了自家江山基業捨生忘死。

在曹操陣營,夏侯惇相當於關羽,曹仁相當於張飛,許褚、典韋跟趙雲的職務差不多,龐德是像黃忠還是馬超,那可就不好說了。

當然,說夏侯惇、曹仁、典韋、許褚、龐德的武功在曹營排行前五,可能也是不公允、不準確的,沒有把曹純曹休曹真算進去,是因為他們還有些年輕,但是除了「小三曹」,曹營可能還有一些猛將被筆者漏掉了,所以還得麻煩讀者諸君來下最後的結論:如果曹操也學劉備,在自己手下千員戰將中評選出五虎大將,您認為他會選誰?曹營五虎大將,按武功應該如何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