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周報(2024年10月21日-10月27日)

2024-10-28   搜狐號政務

一、本周主要事件

1、當地時間10月21日,美聯儲多位官員發表講話支持漸進式降息。達拉斯聯儲主席Lorie Logan稱美聯儲降息應謹慎,因為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重申支持在未來幾個季度以較慢的速度降息。堪薩斯聯儲主席Jeffrey Schmid表示,傾向於支持美聯儲謹慎、漸進地實施貨幣政策,避免過大動作

2、當地時間10月23日,加拿大央行決定降息50個基點,將政策利率從4.25%下調至3.75%。這是該央行從今年6月份開始將政策利率下調以來的第四次降息。

3、據路透社10月23日消息,杜拜和阿布達比兩地正競相吸引全球財富管理公司。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最新排名中,杜拜和阿布達比分列第16和第35位。近期,阿布達比投資創設的新興行業的企業正引起國際金融界的關注,監管寬鬆以及大量主權財富基金存在是吸引新公司落戶阿布達比的重要動力。

4、當地時間10月25日,俄羅斯央行加息2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19%上調至21%,這是俄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調基準利率。公告指出,當前通脹率顯著高於央行7月份時的預測水平。通脹預期仍在持續上升,國內需求增長已遠超商品和服務供應的增長。

5、據法新社消息,穆迪評級確認法國「AA2」的評級,但將該國信用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為兩周內第三次警告,原因是法國公共財政狀況惡化以及在遏制膨脹的預算赤字方面面臨的政治挑戰。

6、央視新聞10月26日獲悉,以色列官方消息顯示,以色列已啟動對伊朗的襲擊,伊朗的發電廠是襲擊目標之一。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阿維凱·阿德拉伊當天凌晨發表聲明稱,以軍正在對伊朗軍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以回應伊朗近期對以色列的襲擊。

7、當地時間10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會展中心出席「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並發表題為《匯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強調,全球發展倡議提出3年來,已經動員近200億美元發展資金,開展了1100多個項目。全球工業與製造業人工智慧聯盟卓越中心近期落戶上海,中方還將建立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台和金磚國家海關示範中心,歡迎各國積極參與。

8、據央視新聞10月22日消息,從國家發改委最新了解到,截至目前有將近一半增量政策已出台實施。接下來還將有一批增量政策繼續出台實施。例如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並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本專科生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並推動降低貸款利率,最大限度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等。

9、財政部10月27日消息,世行日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發展委員會第110次會議。財政部副部長、世行中國副理事廖岷與會並發言表示,除貨幣政策外,中國還將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穩定房地產市場、提高重點群體收入、保障民生、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方面實施一系列強有力措施,通過政府支出撬動社會投資、刺激消費,增加有效需求。

10、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21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10%,5年期以上LPR為3.60%,均較前期下調25個基點。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

、代表性觀點

麥肯錫近期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消費的真相》的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小幅上漲3.7%,但部分觀察人士認為消費增長很難快速改善。有人認為,抑制消費的根本問題如消費者信心歷史性低迷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可能還需要12-18個月才能扭轉。雖然一些消費數據表現不振,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增長仍存在。在此背景下,報告梳理了有關中國消費的三個常見誤解並提供了事實依據,旨在對當前的市場狀況提供更為平衡的視角。誤解一是中國消費面臨危機。事實上,儘管消費者信心仍低迷,預期的疫情後復甦尚未完全實現,但總體形勢遠非黯淡。儘管存在擔憂,但中國GDP增速仍保持在5%左右。考慮到中國經濟的規模,這樣的宏觀增長率已是相當可觀的數字,但它並不一定能轉化為微觀層面的增長,所以一些行業中的部分企業並未感受到增長。儘管如此,中國在去年貢獻了全球GDP增長的三分之一,並在今年繼續表現出了韌性。實際上,國內消費正在增長,服務業和旅遊業等行業增長強勁,表明經濟是在不同行業和地區有不同的表現。同時,雖然產品消費總體上看似持平,但運動服、城市戶外服裝和消費者健康等一些領域卻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此外,必須超越總體指標認識到市場中消費者信心提高和積極增長的因素。據麥肯錫調查,高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千禧一代信心水平差異很大,一些低線城市的信心水平超過80%。另據麥肯錫ConsumerWise消費者調查,中國消費者是世界上最有信心的消費者之一。在8月份最新調查結果中,59%的中國消費者認為經濟將在未來2-3個月內反彈,而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消費者該指標僅為41%、30%和13%。誤解二是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失去了興趣。近期人們經常會問,為什麼奢侈品牌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會下滑。實際上人們很容易忘記,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中國消費者60%的奢侈品購買都是在境外進行的。現在這一趨勢正在回歸。僅2024年上半年,海外奢侈品支出就已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在出境游活動恢復緩慢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預測到海外支出回升會來得如此之快。雖然日元貶值推動日本奢侈品消費大幅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奢侈品消費激增的原因,但義大利和法國奢侈品消費也在增加。因此,中國消費者並沒有失去對奢侈品的渴望,他們只是選擇在國外購買。誤解三是外資企業正大批撤出中國。第三個流傳的謬論是外國公司由於認為市場機會減少而迅速撤出中國。雖然有些公司減少投資甚至退出中國市場,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反映出全貌。事實上,情況要微妙得多。雖然一些業績較差的公司確實縮減了業務,但其他公司尤其是歐洲公司,正在加強在中國的投資。德國央行稱,德國在今年上半年向中國投入了73億歐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超過了去年全年的64億歐元。此外,外國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仍具有巨大吸引力,尤其是在高端和奢侈品領域。例如在運動服裝領域,包括由中國本土合作夥伴經營品牌在內的外國品牌在新冠疫情後獲得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一些外商獨資品牌如lululemon,今年取得了非凡的業績。其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在2月至7月的兩個季度期間在中國大陸創造了6.18億美元的凈收入,同比增長44%。綜上所述,中國消費危機、奢侈品需求減弱、外國公司大批撤出中國的說法都站不住腳。相反,現實情況更為複雜,其特點是選擇性增長、對奢侈品的熱情持續(儘管越來越多人從國外購買),以及外國品牌在市場上的混雜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對於任何想要探索或投資中國市場的人來說,了解這些細微差別至關重要。

三、本周重要數據

1、當地時間10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均為3.2%。與7月份發布的預測相比,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保持不變,2025年預測值則下調0.1%。具體看,預計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為1.8%,較7月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為4.2%,較7月預測值保持不變。

2、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德國PPI同比下降1.4%,預期下降1%,環比下降0.5%,預期下降0.2%。

3、日本總務省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東京地區整體CPI同比上漲1.8%,季調後環比上漲0.5%;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1.8%,季調後環比上漲0.4%。

4 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6億千瓦,同比增長14.1%。

5、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281.6億元,同比下降3.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3%,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9.8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1.1個百分點。

6、中原地產研究院公布數據顯示,10月1日-26日,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已達12979套,預計10月全月網簽將超過1.6萬套,創19個月來新高,實際成交預計達到2.5萬套,創8年來同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