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軌航天員「閃送」!閔行力量助推3小時「必達」

2024-01-18     東方網

原標題:為在軌航天員「閃送」!閔行力量助推3小時「必達」

開門紅!1月18日1時46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狀態設置,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埠,之後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此次,天舟七號攜帶了支持航天員3人280天的生活物資、平台設備、推進劑和科學載荷,也是我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以來的第二艘貨運飛船。

記者獲悉,位於閔行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以下簡稱八院)承擔了天舟貨運飛船的電源分系統、對接機構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以及測控與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等研製任務。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作為交會對接的核心關鍵產品,從早期對接目標只有8噸到目前的180噸,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已圓滿完成31次對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天舟七號首次採用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為在軌航天員乘組「閃送」物資。為此,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開展了29個工況的29次捕獲緩衝試驗,充分驗證了產品的可靠性。

目前,空間站長期處於三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的組合體形態,貨運飛船所面臨的力熱環境更為複雜多變,這對於貨運飛船的「運動關節」——驅動機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研製過程中,八院研製人員對驅動機構進行了優化升級,讓這一「運動關節」可以更好地控制太陽翼完成跟蹤、捕獲等動作,對太陽翼展開、飛行器變軌、對接、停靠、返回制動等工況的適應能力更強。針對升級後的驅動機構,研製人員開展了力學、熱真空、靜力試驗等20餘項試驗項目,試驗結果均能滿足技術要求,為天舟貨運飛船插上一對有力「翅膀」。

從天舟一號到天舟七號,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出色完成了7次「帶貨」任務,這也積累了大量成功飛行數據。八院天舟團隊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從部組件到單機、再到分系統級,建立了成功數據包絡分析體系,通過體系管理將數據規範化,提高對數據變化的敏感性,提前發現、儘早干預潛在缺陷。

(圖片由「今日閔行」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038e593c64af423a330ac6b3281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