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賺4500萬不想給?上市公司美女老闆告贏光大信託

2023-10-02     野馬財經

原標題:理財賺4500萬不想給?上市公司美女老闆告贏光大信託

光大信託遭遇多事之秋。

作者 | 徐長卿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70後」揚州上市公司美女老闆買了7900萬的信託產品,後因投資股票收益暴增,信託公司卻以違反國有資產監管、合同無效等為由拒絕支付收益。一怒之下,揚電科技(301012.SZ)實控人之一邰立群將光大興隴信(以下簡稱「光大信託」)托告上法庭。近日甘肅省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信託合同有效,光大信託違約,應當償還投資者信託利益9962萬元並支付相應利息。

來源:企查查

對簿公堂

事情還要從2020年7月6日說起,邰立群與光大信託簽訂了一份光信·光耀世家215號家族信託合同並設立光耀信託。同一天,邰立群將7900萬元支付至信託財產專戶並交付委託人信託財產聲明,光大信託出具了信託財產接受確認函及信託生效通知書,光耀信託成立且生效。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688981.SH)以發行價27.46元/股在科創板上市,股票發行採用戰略配售、網下發行、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而光大信託獲配股票1449.38萬股,對應金額接近4億元。信託生效後,光大信託將其持有的中芯公司約181萬股的股票收益權轉讓給了光耀信託,轉讓價款約為5520萬元。閒置資金認購了盛元信託產品。

來源:易維視圖庫

2021年11月15日,中芯國際股價已經上漲至60元/股附近,邰立群指令光大信託將上述股票全部賣出。然而資金並沒有正常轉入到邰立群的信託財產專戶,而是滯留在光大信託公司帳戶。此後,邰立群多次向光大信託發出指令函申請信託利益分配遭拒絕。光大信託傳達的意思簡單:中芯公司股票收益權是國有資產,涉及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光大信託還稱「轉讓合同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最終只能返還相應本金。

信託賺了錢卻無法拿到,邰立群一氣之下將光大信託告上了法庭。

值得注意的是,邰立群並不是普通打工族,而是深市創業板上市的揚電科技的實控人之一。截至揚電科技《招股書》簽署日,這位1970年出生的揚州女老闆和其配偶程俊明合計控制公司48.09%的股份。

來源:揚電科技公告

最終法院給出了判決——光大信託雖為國有聯營公司,但持有的中芯公司股票是以交易為目的的股權,不涉及光大信託資本及權益問題。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表示,從國有資產監管角度看,光大信託的抗辯理由有一定道理,但是從法律角度看,包括一審法院也認為《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及《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僅為管理性規定而非強制性規定,尤其本案中信託產品、股票收益權轉讓等整體交易方案均系光大信託設計,且交易符合正常商業邏輯,更不宜輕率否定合同效力。但不可否認,在類似信託產品設計、經營過程中,光大信託內部的確存在國有資產交易、管理方面的風險。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邰立群購買中芯公司股票收益權花了5520萬元。按照一審的判決結果,邰立群正常情況將收回本金、利潤、利息合計9962萬元,賺了不到4500萬元,將近80%。

現金流異常、逆勢IPO,反手買信託抵禦風險?

表面看這是一樁單獨的債務糾紛,但背後牽扯很多隱藏的信息——比如邰立群理財的錢從哪裡來?

在邰立群與光大信託簽訂光信·光耀世家215號家族信託的時候,其公司揚電科技正在IPO。

從《招股書》中得知,在IPO期間,揚電科技關聯方與供應商頻繁轉貸供實控人理財買房。比如,泰州揚能工貿有限公司(簡稱「揚能工貿」)是揚電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程俊明、邰立群之女程思遙共同控制的公司。2019年2月,揚能工貿與揚電科技供應商金佳鐵芯、揚電科技實際控制人邰立群之間轉貸共計500萬元。2019年8月,揚能工貿與揚電科技供應商鼎臣線纜、揚電科技實際控制人邰立群之父邰多輔、邰立群之妹夫周春華之間轉貸共計850萬元。根據邰立群的說明,以上資金主要由邰立群用於個人投資理財、購置房產等用途。

邰立群設立家族基金的部分資金由此而來。

來源:易維視圖庫

揚電科技實控人熱衷於理財,可能與上市公司所處賽道近年不景氣有關。

雖然揚電科技在2021年如願上市,但其融資1.7億,被金融中介機構拿走4000萬,股權融資成本率高達24%。揚電科技主營業務一直為變壓器及相關產品,所處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行業,其下遊客戶集中,主要是國家電力系統。公司前五大客戶中的明珠電氣、廣東中鵬電氣、康德威電氣等均在廣東,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

但最近幾年由於國網和南方電網的投入增速有所放緩,連帶揚電科技的營業收入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下降。不僅行業景氣度不夠,根據其《招股書》,揚電科技的現金流出現了異常。2017-2020年上半年,揚電科技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427.21萬元、-1664.25萬元、930.90萬元和-822.36萬元,揚電科技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較大,與公司歸母凈利潤差距較為明顯。

在今年半年度報告中,揚電科技營業收入為1.41億元,同比減少66.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358.6萬元。再看股價,揚電科技在2021年6月22日上市,開盤價報40.18元/股,截至9月28日,已經跌至21.6元/股。

面對這樣的行業前景,揚電科技的研發投入卻始終不高。

2017年-2019年,註冊制下的創業板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的中位數分別為4.2323%、4.3225%、4.1717%,也遠高於揚電科技的3%上下徘徊。對比同行公司的研發費用占比,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揚電科技始終明顯低於雙傑電氣(4.23%、5.46%、4.83%)、北京科銳(4.85%、4.14%、4.27%)。

來源:易維視圖庫

對於不景氣的行業未來,邰立群和其配偶選擇用家族信託抵抗自身的風險。可以理解的是,企業經營不可避免會產生債務,而企業債務除了需要用企業自身的資產償還之外,很多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需要企業家用個人資產,甚至家庭資產來償還。企業家做好資產隔離,在家庭與企業之間設立財富的防火牆,家族信託就是企業家隔離的重要工具。

不過,家族信託也有信託有效性被擊穿、失去資產隔離作用等潛在風險。夏海龍律師認為,最大風險正如本案情形,信託資金運用於某些高收益投資標的時,可能遭遇行政監管方面的限制,進而有較大的兌現風險。

此次,主業失意由盈轉虧,理財得意,卻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光大信託被地產「拖累」,步入「多事之秋」

而案件的被告光大信託顯然就沒有邰立群那麼幸運,其除了需要兌付9971萬元,還要承擔58.64萬元的案件受理費和訴訟保全費。

作為信託界的「後起之秀」,2015年光大信託重組改制,閆桂軍走馬上任,按照這位原董事長對光大信託提出的戰略發展方向,主要以基礎設施金融、房地產和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為主。僅一年多,光大信託管理資產規模增至1395億元。到了2018年,光大信託資管規模超過5700億。2021年底,這個數字升至達萬億元,位列行業TOP5。閆桂軍曾表示,光大信託逆勢崛起,原因是選擇了合適的發展戰略和展業模式。

自2020年,光大信託以自有資金參與中芯國際回歸科創板戰略配售,累計投放資金規模4億元。然而,2021年以來,隨著不少房企出現的債務危機,光大信託的高光時刻也戛然而止。與此同時,光大或也「踩雷」了房地產的舊改業務陷入了輿論漩渦。

「舊改項目」拿地便宜,但投資回報周期長,為了補足資金缺口,房企通常會向信託公司或第三方財富機構借錢。金融界曾有報道:「在資金出借過程中的行賄受賄行為明顯已涉嫌違法亂紀。光大信託很可能在巨大的投資風險面前,依然選擇給房地產企業貸款開了綠燈。」

受到地產「拖累」,2021年報顯示,光大信託當年投向房地產信託資產達916.79億元,占總信託比重的8.37%。從這年起,光大信託開始增收不增利,營收、利潤分別為62.04億元、15.60億元,增速分別為10%、-40.25%;2022年年中未經審計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營收、凈利潤均出現下滑。

但近幾年光大信託被約談或被處罰單情況不少。

2022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信息顯示,由於光大信託存在對信託資金的投入後管理不到位,造成資金被融資人股東挪用等,甘肅銀保監局決定對其處以50萬元罰款。

今年2月2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信息稱,光大信託因未按規定披露資產運營報告,且未按規定披露付息兌付公告,被要求整改相關業務。這是交易商協會首次公開發布對信託公司的自律處分信息。

來源:易維視圖庫

近日,由於中融信託旗下多個信託產品「爆雷」,引發市場對其他信託公司及產品的擔憂。面對市場傳聞,光大信託緊急發聲,回應「產品停兌」傳聞,表示公司管理的信託產品運營正常,均按照信託合同約定進行管理和信託利益分配。不過,光大信託正經歷著包括營收下滑、凈利腰斬、地產泥潭,輿論和監管漩渦等多種困境。

一審判決後,邰立群用法律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而判決結果也給光大信託敲響了警鐘,在信託行業兌付危機四起之時,信託公司的聲譽尤為重要。

你了解信託產品嗎?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005ae7086b22769ba1d3aad731bdd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