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車友遲先生向福建交通廣播尋求幫助,他說自己是昆明人,今年初他從一名福州二手車鑑定師手中買了一輛車,還花了3000多元運輸費,可是大費周章的把車運到昆明後,卻發現這輛車與他預期相差很大,他懷疑鑑定師有意隱瞞車況。到底怎麼回事?
事件回顧:
說起遲先生的購車經歷,一個詞「折騰」。這事還要從去年說起,2018年遲先生看中一款車,網絡查詢後發現福州剛好有車源,於是他從網上聯繫了一名二手車鑑定師卓先生,請他幫忙驗車。得到鑑定結果後,遲先生就匯了5千元鑑定費和1萬5千元的定金給卓先生。可是由於遲先生的資金出了問題,購車尾款遲遲沒能到位,買車這事也就耽擱了,定金也不了了之了。
幾個月後,遲先生再次找到卓先生要求退定金,但是卓先生說定金已經交給賣方他沒辦法退。經過雙方協商遲先生花了13萬元購買卓先生自用的一輛雷克薩斯轎車,卓先生同意將5千元的鑑定費和1萬5千元的定金抵扣購車款,遲先生就陸續付了11萬元。
遲先生向記者強調,他曾問過卓先生車況,卓先生僅說車輛外觀有磨損,其餘問題不大。可是當9月份車輛託運至昆明時,遲先生卻發現車輛還存在漏油、漏電、鑰匙打不開等問題。
車況問題 雙方各有說法
那麼,事實是否就如遲先生所說,賣方刻意隱瞞了車況信息?二手車鑑定師卓先生是這麼解釋的:
「他在交易之前,沒有提出買車意向的時候,我就已經跟他說過我車子狀況的問題,包括我改了什麼東西,我就已經說過了,老車嗎,你跟我說不漏油,我也不相信。為什麼要有我來承擔這個費用呢?這車我開根本就不需要去修,這麼老的車子越拆越容易受傷的,而我的解決方案就是給他加一些機油進去就可以了。」
遲先生說他在微信上明確詢問賣方車輛除了外觀瑕疵外還存在其他什麼問題時,卓先生沒有明確告知其他車況信息,而卓先生則說他曾在電話中已經說明車輛有漏油等情況。
律師:協商不了 可以司法維權
面對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又該怎麼解決呢?記者聯繫了福建國富律師事務所魏寶律師。
「根據雙方微信上的聊天過程的截圖,買方是對於車輛除了刮痕之外的其他部分的瑕疵提出了疑問,如果賣方沒有給他答覆或者給他確認沒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賣方還是存在很大的隱瞞真相的嫌疑,有可能構成法律上的欺詐。如果證據能夠證明欺詐,買方可以要求撤銷合同,把車輛還給賣方收回錢款,雙方恢復原狀。買方當然也可以提出要求賣方承擔部分維修錢款,這是對於賣方承擔責任的解決方案,這個要看賣方能不能接受了,這也不是買方能單方面決定的。」
魏律師建議,如果雙方沒辦法通過協商解決,他建議遲先生從車管所調取過戶相關資料作為證據,用司法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因為兩地間隔遙遠,而且存在取證難等問題,買方維權確實存在難度。關於遲先生的煩心事,福建交通廣播將繼續關注。
(記者、編輯: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