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以3379萬元GDP,高出去年149億元,表現可圈可點。而杭州有一家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的企業,服裝定製平台衣邦人,卻在2月復購業績同比230%,在3月16日開始同比「轉負為正」,迎來新發展。
逆襲的原因是什麼?「數字化能力,在疫情下真的是最救命的能力。」這是衣邦人創始人兼CEO方琴的經驗之談。同時她解釋:要跳出簡單的信息化範疇,來探討產業重新分工以及如何打造企業數字化能力,服裝產業需要攜手共進,擁抱數字化轉型。
筆者對衣邦人觀察多年,近日又去往多個衣邦人相關服裝工廠實地考察,發掘成功的密碼,藉此探索服裝產業數字經濟轉型之道。
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誕生
早在2018年,杭州就將「數字經濟」列為一號工程,全面推進「三化融合」, 以此作為杭州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城市轉型發展的支柱。三化融合」,就是要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今年,杭州數字經濟具備明顯的發展優勢,一季度逆勢發力,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818億元,增長6.1%,占GDP的24.2%,軟體與信息服務、數字內容等相關產業分別增長10.1%和8.0%。雲上經濟、宅經濟,在線辦公、區塊鏈等數字經濟行業在疫情下發展迅速。
放眼全球,人工智慧、5G通信、物聯網等技術接踵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以這些數位技術為主的特點技術正在掀起技術變革的第五波浪潮,開創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正如馬雲說,世界正從IT時代進入DT(Data Technology,數據技術)時代。
歷史迴轉到2014年12月,方琴創辦衣邦人。也許彼時看來,這和「數字經濟」沒有太大關係;或者說,「數字經濟」這個概念,都還沒正式誕生。
那是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元年。那一年,微信紅包春節爆紅,滴滴快滴領銜打車軟體燒錢大戰,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百團大戰紅海一片、美團還沒有成為巨無霸,雷軍發布紅米手機,實現「價格革命」、讓智慧型手機滲透國人生活,而摩拜單車也已經蓄勢待發,於年後橫空出世……那一年,雙創遍地開花,英雄角逐商業戰場,移動網際網路到來。
「高端定製,觸手可及。」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浙大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方琴,在移動網際網路戰場找到一條縫隙,那就是服裝定製行業O2O平台,取名「衣邦人」。
多年後的今天,衣邦人已累積服務超過140萬客戶,上門量體服務覆蓋近150座城市,並且在全國50多座城市設有展廳,成為了准獨角獸企業。面對疫情下衣邦人的逆襲,方琴感慨道,「我其實完全不是先知。當年,真的是一腔熱情無知無畏地踏入了服裝零售領域,還選擇了普遍不被業內看到的服裝定製領域。」
恰逢新春開年,購置新衣服又是剛需。這時候,衣邦人的線上預約、專業服裝顧問上門量體,就很討巧了,因這是點對點的接觸,基本沒有安全隱患。更何況衣邦人5年來已積累了數十萬老客戶,數據都沉澱在平台。對他們而言,直接下單就能私人訂製,絕對省心和安全。
數字經濟企業要打通產業鏈數字化
「衣邦人,在白紙上畫出的第一筆,就有著數字化的基因,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數字經濟企業,背後的大數據能力是最重要的。」方琴分享道。衣邦人一方面連接了實體製造產業的服裝定製工廠,另一方面連接了廣大的顧客定製需求,這兩者都是非標準化的。但衣邦人這個橋樑,一定是標準化、數字化、高效的。交易過程的標準化是表象,根本來說,這是一個需要全產業鏈數字化的行業。
「按我的理解,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儘可能地替代人來進行價值鏈各環節的串聯,簡稱為數字化。」方琴對於數字經濟有著獨到見解。而且她認為,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不能僅僅止步於業務數據信息化,還需要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數字化、產業鏈條的數字化。
以衣邦人為例。核心訂單流程,從客戶預約,到上門量體確認訂單,到訂單生產環節和物流環節,每一步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數字化。雖然有依賴著裝顧問給客戶量體,但量體數據的及時存儲和校驗都已經實時在線了。
衣邦人精準身材數據採集
訂單生產環節也一樣,自動推版及雲裁剪,實現了數字化版型和裁床的連接,生產環節也實現了每道工序工藝的在線化和個性化。而且物流也選用順豐這樣優秀的第三方,實現了每一步物流動態的實時互聯。此外,老客戶都已經用上了衣邦人app,裡面有他的身材數據、訂單記錄、優惠記錄,對連接老客戶和衣邦人,甚至對上門量體也不是必需。
前台是品牌和客流,中台是數字業務,那麼如何串起生產後台?在供應鏈系統端,服裝製造又是一個大產業。
方琴告訴記者,服裝定製因為既需要大規模個性化服務消費者,也需要大規模個性化製造,在數字化的道路上被迫比傳統成衣要走得早。數字化能力是任何一個上規模服裝定製企業的基本功。由此,筆者來到溫州調研,了解衣邦人攜手的規模智能工廠。
柔性化生產:智能工廠也有「工匠精神」
溫州市平陽縣,少了現代大都市的時尚光鮮,看來頗為古舊傳統,但這卻是一個工業強縣,年份頗久、勞動密集、重資產的工廠林立。近年來平陽迎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智能製造。總占地面積80畝,員工850餘人,從1993年起步的溫州莊吉服飾正是代表性服裝製造企業。
在莊吉「智能數據運營中心」,牆上顯示屏則展現了即時數據:今日新增訂單、訂單金額、訂單品牌、客戶區域、生產車間實況等一目了然。而在「訂單品牌」一欄,Judger on Line 數量遙遙領先位居第一,正是衣邦人獨家合作品牌。
據悉,莊吉是老牌知名服裝企業,有著光榮歷史。上世紀90年代,提起莊吉,在溫州幾乎無人不知。大街小巷看到服裝店,走進去看到款式新潮的西服,翻吊牌,基本就能看到莊吉兩個字。那年代是供方市場背景,莊吉又請全民偶像周華健在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等代言,「莊重一身,吉祥一生」這句廣告語可真是風靡一時,莊吉被評為全國十大男裝品牌,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而需求往往催生改變,進而賦能革新,與衣邦人的合作不僅催生出了莊吉全新的線上品牌Judger On Line,而且影響著這家公司數字化演進。近年來莊吉仍煥發青春,新榮譽紛至沓來,2016年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被評為浙江省第一批上雲標杆企業、省級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示範企業。莊吉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邦東告訴我們,這背後的秘訣,就是2015年的時候開始打造智能工廠。
2017年,總投資1.65億元、近10000平方米的莊吉智能工廠正式上線,標誌著莊吉工廠的生產達到了工業4.0的基本要求,成為國內單層平面最大的智能生產車間。
記者在車間看到,服裝生產所需的物料通過各自的身份編號卡從智能倉庫自動輸送帶送到自動裁床,並自動裁剪。流水線上,共有394 個工位,由「六縱四橫」傳送帶連接,每個工位都有自己的編號和眾多傳感器。裁剪後每一套西服裁片分四個弔掛投放進流水線,每個掛片弔掛都有自己的編碼,會根據自己不同的款式、不同板型、不同工藝、不同面料,找到自己加工的設備。通過編碼,產品可以去找設備,設備同樣也可以找產品。而且產品還可以去找產品,每一套西服有多個弔掛裁片上線,在生產過程中到了合併縫合的工位時,兩個弔掛將會同時進站;做好的上衣,也會在入庫前自動找到對應的褲子。
智能工廠一角
智能生產線正在加工衣邦人訂單
通過智能改造,整個智能車間實現了產品與設備、設備與人、人與產品、產品與產品的信息交流,從而實現了柔性化生產。該車間生產效率提高超過5 倍,運營成本降低25% 以上,一件西服原來需要30 天的生產周期,現在只用5 至7 天就可做好交貨。車間8小時可實現產量為650 套,實現年產個性化定製西服20萬套。
「做智能工廠實際上就是解決大批量的定製產品可以快速的生產這個問題,這需要實現整個生產線的柔性化生產。」吳邦東說,這也正是順應市場的需求,市場的導向。版型資料庫和工藝資料庫持續積累,長此以往,形成了千萬級的數據,為「數字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礎。莊吉是首家通過國家工信部電子標準委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3級評估的服裝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公司把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度融合,讓「工匠精神」以 「智能製造」的形式實現延續和升級。
對於「數字化」、「柔性製造」和「智能製造」,吳邦東與方琴有許多不謀而合,合作中自然也更多了幾分默契。據悉,衣邦人自成立起就一直在努力影響合作夥伴的製造升級,希望尋找、挖掘甚至孵化適應規模化定製生產的智能工廠。
智能裁床正在處理從雲端下發的衣邦人定製裁片
OEM到ODM:工藝創新實現「全品類」
永嘉縣與溫州市區,甌江相隔,通過溫州大橋,實現無縫連接。東蒙集團位於江北永嘉,依然有著市區的繁華和休閒。總部大樓毗鄰東蒙山風景區,富有設計感,時尚現代化。在這裡見到的東蒙集團副總裁朱豐年,一身運動西服加上七分褲再踩一雙板鞋,看起來頗為青春。這位浙大校友充滿了新經濟思考和創意思維。
他身著的就是公司生產的「運動西服」,既能保持版型好看,又讓穿著舒服,可機洗。他又拿出一個小小的口袋,拉鏈打開翻起來後,就變成了一件西服,這是公司研發的「口袋西裝」,彈性面料,非常便捷。
「公司1986年誕生,做OEM(代工生產)為主,以西裝為主要品類。2004年搬到這個新區後進行了全新升級,發展成為ODM(設計製造商)。」朱豐年表示,企業現在核心的一個特點是產品的設計開發,這一塊占據了很大的投入比;品類也從西服延伸到全品類,像夾克、大衣等都可以製造,並在西服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方面穩居行業前列。
為使產品開發呈現出來的完成度比較高,企業從版型工藝、面料製作上採用了新的一些工藝,並相應地做了很多設備改造,實現智能設備工程。公司也是服裝行業唯一的浙江省重點企業研究院單位。
通過自動輸送帶輸送到倉儲
另一方面經驗,是公司這幾年大力大投入「信息化」。公司內部基於SAP(企業管理解決方案軟體)作為管理的核心,實現信息化管理。「再加上這幾年跟定製平台合作以後,我們把定製整個流程的信息化都打通了,所以我們才能實現這樣短平快的交付需求。」朱豐年透露,通過數字化,定製板塊在高峰期一天做600左右個訂單,一年大概有五六萬件。但其實利用信息化系統,定製訂單量再翻三倍達到2000單,系統運作起來也遊刃有餘。
上述的合作定製平台,最大或者代表性的就是衣邦人。據介紹,因有了衣邦人這樣的O2M平台有各類訂單,東蒙可以潛心做產品,發揮全品類生產優勢和深化研發的優勢。同時,基於市場端反饋,衣邦人也常常提出自己的想法,攜手研發產品,實現市場—研發相輔相成的效果。
「比如,針織經編襯衫在衣邦人賣得就很好,顧問自己也在穿,這是也很好的展示,它可以吸濕排汗、有彈力不變形,而且十分環保,不添加化學藥品去定型。再比如口袋西裝,它輕薄舒適,出差時穿著十分方便,在衣邦人推出就是爆款。」朱豐年說。
攜手共建,方能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
「與衣邦人合作很愉快。通過合作,我們也學習到了在線下品牌身上學不到的東西。」朱豐年真切感受到:現在,隨著整個消費模式的變革,線上線下在慢慢交融,尤其疫情背景下,線上的影響很小。衣邦人的優勢明顯,通過線上實現銷售,也為線下服務和引流。「這說明我們原來很重視線上這一塊的客戶,這個方向還是正確的。之後我們肯定會更加的重視,思考如何在這一塊繼續深挖下去。」
「今年衣邦人逆勢上漲,它在這幾個月訂單跟去年同比增長,這個也吻合了平台銷售模式的優勢。」莊吉吳邦東也有類似分析。首先,因為現在逛街的人少了,但是網購的人增加了;個性化的需求增加了,而衣邦人實現了上門定製這個很好的場景。第二是價格合適,到店裡買價格很高,享受高級定製則價格貴周期長,但是像衣邦人和莊吉這樣的智能工廠配合,定製周期短、體驗好,最關鍵在於平民化的價格能享受到定製的服務。他認為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金艦領航是衣邦人在休閒褲品類的重要合作夥伴。金艦領航總經理姜春瑋這樣分析:很長一段時間,定製休閒褲都是一個市場空白。要啟動一個全新的定製品類,需要涉及大量的技術改造、版型儲備、流程調整。顯而易見的成本和隨成本而來市場未知性使得這樣的改造充滿風險。「十分慶幸,衣邦人擁有行業內最大零售型定製客戶群和零售型商務定製訂單,依託其龐大的客戶群體、身型數據,以及通過營銷和顧問團隊錨定的真實休閒褲定製需求,金艦領航能夠一起來完成必要的生產與供應鏈調整,共同挖掘休閒褲這個定製品類的市場潛力,並且使之成為商務休閒定製的趨勢之一。同時,通過衣邦人賦能計劃,我們也進一步完成了智能化改造,提升定製產能和工藝品質。」
誠然,「衣食住行」是人生活必需,「衣」字首當其衝,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剛需。服裝產業一個古老而傳統、從業人員巨大、萬億級市場空間的產業。要實現該產業全面「數字化」,並非一家企業所能,也非某一個時間點能完成,必然是長久之計。「行業變革轉型升級從來不是創業者做孤膽英雄,而是一幫人在集體奮鬥。」方琴說。
衣邦人,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新事物,就有著數字經濟基因,它通過「服裝定製」這個小支點,致力撬動服裝產業鏈「數字化」,這時候,企業的開放格局、攜手發展尤為重要。像莊吉、西蒙這樣的優質服裝製造企業合作夥伴,衣邦人還有很多,它們各有優勢,相得益彰,共同開拓未來,抱團聚力而形成了我們所能見到的「衣邦人」,讓越來越多人在購衣方面實現了微小而美好的改變。
分析而言,生產型的企業、線下的傳統的品牌的企業,有著專業的生產製造優勢,但在終端方面的轉型還是有一定的瓶頸。而衣邦人這樣的O2O定製平台,能充分整合資源、提供流量、促成銷售,兩者相結合,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更低的價格、更好的產品,就形成了商業通路。
當然,這不僅僅是打通銷售環節,背後的工作量巨大。正如方琴所說,服裝行業,不僅是連接人和人,還要連接消費者和產品供應鏈。一塊布料到成衣交付給到終端消費者,經歷的環節很多,形成了一根環環相扣的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故障,都會導致整個連接「掉鏈子」。
雲裁剪平台:衣邦人開展賦能計劃
2020年1-2月,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類零售額為1534億元,同比下跌30.9%。因為1月23日抗疫才開始,很多地方其實採取行動則更晚,所以這裡面如果拆開看,2月份的下跌或高達70%。3月、4月怎樣呢?服裝行業的積極自救如果仍然停留在全員營銷、直播賣貨,但僅解決了把庫存通過線上銷售的方式賣給客戶的問題,而真正涉及供應鏈和消費者連接方式、服務消費者的方式都沒有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話,是否自救的結果也只是量價齊跌?
基於這樣的思考,方琴表示,衣邦人不僅僅為服裝工廠端提供了大的線上流量、O2M的服裝定製消化平台,而且基於大數據,做了很多產業鏈上的研發。數字化不僅有顯著提高效率的功效,甚至可以改變企業的運作機制和商業模式,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大分工。
作為數字經濟企業,衣邦人通過自己的技術研發,整合行業優勢,積極為合作夥伴賦能。比如前面金艦領航說到的「賦能計劃」。
據公司副總裁楊陽表示,衣邦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搭建更完整的大數據平台和更完善的數據中台。「如果把人工智慧技術當成是一個引擎的話,實際上大數據就是燃料,怎麼樣讓大數據能夠極大的發揮在人工智慧算法上面發揮價值,你就必須要有一個數據中台的支持,要能夠統一的對公司各端的數據進行一個整體的管理。」
這個中台,對供應鏈賦能的應用有兩大場景,一類場景是對於從來沒有做過定製的工廠。比如原來是成衣廠,對接和應用衣邦人云裁剪平台,花一個月左右時間就可以完成定製生產線的部署。對於已經有一定的按件定製經驗的工廠,雲裁剪平台可幫它做得更快更有效率、成本更節約、品質更可控。
相比之前很多工廠需要人力去介入很多版,需要人工去推版之後去覆核,可能會要養一個比較大的版師團隊,雲裁剪則實現了全自動化的進行推板和排料,不需要人工介入,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版師團隊效率。
衣邦人創始人方琴在五周年慶典上發言
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之後業已走到成熟的IT時代,並即將擁抱DT時代。數據將成為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商業模式也必然是就是基於數據智能的全新模式,有著巨大的潛力與力量。
此時,服裝產業也必然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很多企業已經走在了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這個路何時能走完,產業未來又將如何?衣邦人從O2O訂製切入,通過5年多的創業,已躋身行業最大的企業,源源不斷積累著大數據,提升著人工智慧水平。服裝產業如何擁抱DT時代?方琴表示,答案並不重要。慶幸在於,我們已經走在了這條探索之路,不斷有升級,未來也會越來越美好。
2017年,方琴獲評首屆浙商「青雲獎」,帶領衣邦人榮膺「最可能改變未來世界的企業」,圖為頒獎大會圓桌論壇現場。下圖為第二屆浙商青雲榜大會特刊對衣邦人的跟進報道。
青雲視頻:「衣」道前行 和而不同的時尚掌門人
衣邦人創業初期,2015年時報專訪方琴:從IT民工變身時尚產業掌門人。多年來,方琴作為創業榜樣,青年時報一直在跟進報道、攜手未來
來源:時報記者 盧恩偉 通訊員 黃雯鳳
編輯:孟泓穎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