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養出來的高品質魚
「一排排網箱整齊地『立』在水庫中,網箱中的魚兒在水中暢快地游著。」這是記者在廣東惠州橫瀝鎮潭頭村大瑤坑水庫旁看到的一幕。不同於普通的網箱養魚,這裡養殖的都是即將上市的成魚,在水庫中吊養一段時間,讓成魚得到「瘦身」後再上市。
萌生養瘦身魚想法
惠州市正道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正道實業」)是集淡水魚養殖、暫養、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之所以把養殖基地選擇在橫瀝鎮潭頭村,是因為這裡山清水秀,非常適合養殖「瘦身魚」。正道實業的老闆陳瑞宗是浙江麗水人,2006年他來惠州創業,剛開始做飼料代理,後來通過與養殖戶打交道,發現了一些養殖的訣竅,便開始養魚。
輾轉間,陳瑞宗來惠州養魚已經10多年了,摸爬打滾成了一位資深的養殖企業家。「近年來,惠州地區養殖品種較為單一,而且市場銷售渠道也較為單一。」陳瑞宗發現,目前市場上對生態、高品質的水產品需求越來越大,瘦身魚早在珠三角地區熱賣。談及做「瘦身魚」,陳瑞宗表示,他原來做飼料的時候,不少客戶常常抱怨魚價低、不掙錢。經過分析後發現,市場上水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特色;一些養殖戶缺少銷售渠道。「我恰恰能夠開拓渠道,於是就萌生了做瘦身魚的想法。」陳瑞宗說。
摸索瘦身魚成功之路
做瘦身魚,陳瑞宗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他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和經驗。以前養魚都是從魚塘拉到市場賣掉就行。現在從考察過的養殖基地運回來魚,要像養魚苗一樣繼續養。這個過程有很多風險,比如運輸途中出現應激、損傷、病害,造成運回來的魚出現大量死亡;瘦身過程中水溫、水質、時間、溶解氧等也會對瘦身魚品質產生影響。」因此,公司與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合作,邀請研究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共同研究解決難題。經過各種試驗、制定各種操作規程及流程,目前損耗率已經降低了很多。
為了確保瘦身魚的口碑,必須保證整個過程符合無公害產品的生產養殖標準。公司必須篩選優質養殖基地,從源頭上控制質量安全問題,不定期對養殖基地進行產品抽檢。據介紹,養殖基地的產品在送至公司前,首先進行藥物殘留、病害、質量等方面的檢測。檢測合格後,才送至公司進行品質提升,要經過數個階段的篩選瘦身,去除傷弱不合標準的產品,最後經過檢測合格的產品才進行銷售。「我們公司配備有檢測室和設備,但為了校準檢測結果和提升公信力,也常會委託第三方公司對產品進行檢測。」
除了從源頭把控外,還要給魚兒「瘦身」,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質量稍差的魚在選擇中會被淘汰。據陳瑞宗介紹,大瑤坑水庫總面積220畝,不養魚只做吊養。在吊養期間魚體有損傷、有病害的會被逐步淘汰,因為有問題的魚適應不了飢餓和高強度的鍛鍊,自然無法存活,能夠留下來的都是精品。
水庫網箱
瘦身魚
探索瘦身魚質量標準
據陳瑞宗介紹,瘦身魚就是將常規池塘養成的腹部肥厚的商品魚放到流動大的潔凈水中飢餓處理15~30天左右,實現體重迅速下降。具體做法是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轉入水庫網箱進行吊養15~20天,吊養期間不投喂飼料,24小時以微流水進行衝擊鍛鍊,30天後將之轉入跑道池緊身5~7天,達到標準後檢測上市。
不過,在合作養殖戶運回來的魚,直接放入網箱養殖會「水土不服」,還需要在瘦身魚基地附近的小塘喂養一段時間,讓魚兒體格變得健壯。「一般從塘頭收回來,大概是1.2斤的規格,養至1.5斤開始吊養。目前在大瑤坑水庫旁,大概有100畝小塘,水質跟網箱中的環境較為相似。」陳瑞宗說,把魚放到這樣的水環境里養一段時間,相當於給它們一段緩衝的時間。
正道實業還專門開發瘦身魚飼料,飼料中增加了草料的成分,減少了蛋白質。陳瑞宗介紹,「吊養瘦身魚,一般夏天吊養30~36天,冬天則40~45天。現在市場上對瘦身魚沒有固定標準。為了兼顧味道和營養,我們也在逐漸測試最佳的體格。但是瘦身魚不是越瘦越好。」
接下來,他們將與合作單位——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開展瘦身魚瘦身的相關標準及營養測定試驗以及一系列數據收集,形成惠州市高品質水產質量的標準。「以數據說話,以規範指導,形成較為科學的瘦身魚質量標準。」陳瑞宗說。目前,正道實業已經建立了較為標準的淡水魚高效生態養殖核心示範基地,即將向市場推行水產品「七統一」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統一魚苗引育標準、統一水質控制、統一疾病控制、統一餌料標準、統一回收暫養。
多年以來,公司傾力打造自己的銷售網絡和平台,試圖解決周邊以及合作夥伴的產品銷售問題。公司與合作的養殖戶簽訂供銷合同,只要是按照公司要求的流程養殖的、經過檢測合格的水產品,公司會以不低於公司協議價進行收購。陳瑞宗說,去年到今年,草魚的價格出現斷崖式下降,但是與公司合作的養殖戶,草魚仍以正常價格銷售,「希望通過養瘦身魚,帶領農戶們走出養魚不掙錢的困境,讓合作養殖戶降低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
提高瘦身魚品牌知名度
據陳瑞宗回憶,在準備做瘦身魚時,他偶然得知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正好也在思考如何助推惠州市漁業轉型升級。於是他們與該中心的研究人員開展了瘦身魚研發合作。「合作一年多,我發現效果還不錯,通過深度調研、仔細分析,走差異化發展的水產品品質提升之路,很有市場前景。」陳瑞宗說。
據悉,正道實業的瘦身魚,已經申請了「東江祥鯇」的品牌,成為了惠州地區叫得響的瘦身魚品牌。東江祥鯇比市場普通魚價高6元/斤。就這樣,「吃第一口螃蟹」的陳瑞宗,建立了惠州市最大的瘦身魚養殖基地。接下來,他將建設瘦身魚現代化工廠化車間,一期面積2000㎡,日出魚可達到2萬斤。
陳瑞宗不僅嘗到了做瘦身魚的甜頭,他還希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他稱,第一,一定要建立標準,在1~2年內,與惠州市漁業推廣研究中心進行了深度的科研合作,將每一條瘦身魚做到標準化、規範化。第二,就是要走多品種經營路線,尋求差異性發展。
來源:《海洋與漁業》雜誌
記者:廖靜 通訊員: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