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5歲兒子定滿分標準,考98分也是失敗!警惕中國家庭式抑鬱症

2019-09-12     排頭觀察

9月11日,一條"兒子考98分家長患抑鬱症"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錢江晚報》報道,39歲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點小學老師,兒子5歲上了小學,她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有時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秦女士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經診斷,秦女士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不少網友都對秦女士的做法表示不滿,認為秦女士的做法太過,並調侃道:"我要是孩子,我覺得我才是應該患抑鬱症的那一個好不好。"但是,《錢江晚報》並沒有直接報道稱秦女士是因為孩子只考了98分,對孩子成績過於焦慮才患有的抑鬱症。反而,如果將秦女士先就視作為一名抑鬱症患者,然後再來看她的此番行為就覺得情理之中了。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髒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球有3億多人正遭受抑鬱症困擾。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3個百分點,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按照6.1%的發病率折算,國內抑鬱症患者已達到9000萬。在抑鬱症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我國,由於大多數人對抑鬱症認知不足並存在諸多誤區,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抑鬱症的治療率不到10%。

在抑鬱症的各種發病群體中,抑鬱症低齡化趨勢令長期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陸林教授感到憂心,陸林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他介紹,《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中國10~24歲青少年抑鬱障礙的患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間顯著增加,接近全球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且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

多項針對中學生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中學生抑鬱症狀的檢出率為23.7%~54.4%,其中重度抑鬱症狀檢出率為3.3%~9.68%,城市地區低於農村或城郊地區。同樣,對大學生抑鬱症的檢出率也不高。而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都曾經歷過抑鬱。

數據顯示,我國每10萬人中最多只有1.4名心理諮詢與治療師,遠低於4.15名的世界平均值。國人對心理健康的不在意直接導致了我國心理疾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

而伴隨經濟發展而形成的需求的複雜性與多層性讓精神需求變得越發重要的同時,讓內心世界容易飢餓與寒冷。當物質極大豐富,馬斯洛五需求當中的生理與安全需求都基本滿足後,人類便開始更加渴望愛、自由、尊重等精神需求,所以就出現了經濟不夠發達的國家人民所欠缺的對無愛和孤獨的恐懼、對得不到性的恐懼,對被束縛的恐懼、對被歧視的恐懼、對喪失失去的恐懼、對無知和空虛的恐懼,對於相對已開發國家的人而言,所有這些高層次需求的喪失,都會慢慢變得和死亡恐懼同等,沒有愛,沒有性,沒有自由,沒有尊重,沒有安全感……就等於死亡。

因而,我國抑鬱症患者不斷增加。在這條新聞當中,秦女士的"高壓政策"也很容易再將孩子推向抑鬱症的深淵,這就導致了家庭式抑鬱症的出現,亞健康的家庭環境更容易培養出心理亞健康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就會面臨著更高的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就像是震驚世界的"恐懼實驗"一樣,最終小埃爾伯特只要一看到動物就會放聲大哭——情緒,包括恐懼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類就像機器,環境怎麼塑造、訓練,就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3eRm0BJleJMoPMOn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