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閱讀要避開哪些坑?美國小學生又是如何讀書?

2020-07-30     上海升學觀察

原標題:孩子的閱讀要避開哪些坑?美國小學生又是如何讀書?

小強 徐芳 美加雙城記 2020年5月22日

滴答同學今年秋季進入5年級,就是中學生了。他5歲半到美國,一晃五年過去了,閱讀是進步最快的。從英語零基礎開始,一年後,就進入學校的超前班(也有叫天才班),後面四年,基本都在超前班裡,語言測試成績一直在紐約州的前5%。當然,他的閱讀和學習也有很多挑戰,後面都會跟大家分享探討。

1

心得一:低齡小朋友,要讀得早,讀得多

孩子的閱讀,其實是父母的另一份無薪工作別人替代不了。但孩子越早學會自主閱讀,家長後面越省心。

記得滴答在北京時,一歲多就能坐在床上,自己一本一本的看完各種繪本。那幾年,我們買了上千本繪本。他5歲半到美國,從零開始轉換到英文,可以說是無縫銜接,我們幾乎沒為他的閱讀操過心。

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太重要 了,千萬不要等著學校,指望老師去教孩子閱讀隨時隨地閱讀,帶來的差距是驚人的。美國的一個研究顯示,閱讀量前10%的孩子,平均每天只需要22多分鐘,一年累計的閱讀量達180萬字。而閱讀量最低的10%的孩子,一年累計只讀了8000字。

有些孩子,上學就是學課本,放學後一堆作業和習題,幾乎沒有時間自主閱讀,這種學習是有很大隱患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課外自主閱讀,低年級孩子,不要太在意90分和100分的區別,多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讀課外書。不要覺得在浪費時間,這是在給孩子打地基。

但不是什麼書都值得讀。對有的流行書籍,但保持警惕。美國出版行業發達,一些作者為取悅孩子,寫沒有營養或價值觀落後的書。比如《紐約時報》暢銷書《Big Nate》,小孩以互罵對方媽媽取樂。美國朋友說,他們小時候的確流行過,可實在惡趣味。我們就把這樣的書收地下室去了,強迫他去尋找別的書籍。

2

心得二:大齡娃,要從虛構轉向非虛構閱讀

孩子長大後,不是讀什麼書都可以。一定要從虛構轉向非虛構閱讀,這一點非常重要。

記得滴答三年級開學,學校專門發信給家長,強調從虛構作品閱讀,轉變到非虛構作品的重要性。而且提到,越到高年級,非虛構作品的比重應該越來越大。

非虛構最重要的作用,幫助孩子從想像的世界,向現實世界轉變,構建孩子的知識背景。非虛構閱讀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學會分析論證和批判思考。這個階段是從小學的中後期開始。

教育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學術成三分之一以上由非虛構閱讀能力決定。非虛構閱讀的差別,能拉開孩子的成績差距,能閱讀和理解複雜素材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學術表現會越來越好。非虛構閱讀不夠的孩子,在低年級成績可能很好,但越大可能越乏力,特別是科學數理學科上。

尤其對女生,有些家長老師覺得女生天生不愛數理科學。當然不是。在孩子早期,有些家長就有意無意,剝奪了女孩在非虛構閱讀的機會。到了小學階段,同伴壓力和課業壓力下,又強化了這一趨勢,導致女生離科學類非虛構閱讀越來越遠。所以,到初高中之後,缺乏數理科學背景知識支撐,數理學習的差距就拉大了。

讀什麼?其實也依然沒有限制,人物自傳、政經、歷史、科技、文化類書籍,報紙雜誌、學術文章、甚至音樂藝術史等都可以。有家長會問,數學能怎麼閱讀?其實市面上有很多數學課外書,數學謎團、故事、人物等等,以及各種邏輯和數學難題的書。滴答一二年級的時候特別愛看《Penrose—The Mathematical Cat》,現在愛看《The Man Who Counted》,都是很好的數學啟蒙書。科學方面的就更多了。數理科學的書,幾乎沒有兒童少年不宜的,很多大人的書,孩子也可以看。培養孩子數理愛好,要從閱讀開始建立。

3

心得三:閱讀報紙雜誌新聞要分層次

我是搞新聞的,每天都會看大量的新聞。有時候給滴答一點報紙雜誌讀。也給他定了《國家地理》雜誌和《發現》雜誌,讓他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各種衝突和思辨方式。這是非虛構閱讀非常重要的一塊素材。譬如我上周,給他推薦紐約時報一篇關於美國人後院草坪的文章,探討殺蟲劑濫用、對生物多樣性的傷害,以及現代生活背後的代價。文章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又探討科學和生活方式,很有意思。

有一點要分享的是,說到報紙雜誌閱讀。很多家長腦瓜里蹦出的第一個就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類報紙。這是非常好的新聞作品,但要提醒一點是,對低年級或者語言程度不高的,不要輕易給孩子讀這類嚴肅刊物,容易挫傷孩子閱讀興趣。滴答他們從二年級開始,閱讀課上就增加了新聞時事,用的是《時代》雜誌的兒童版。語言學習,最重要一點是與能力匹配,通過閱讀獲得信息、樂趣。英文媒體跟中文一樣,文字難度有很大區別,家長需要給孩子匹配。我自己的分類,給大家參考。

一 低難度:今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CNN等電視媒體網站、路透社、福布斯等財經媒體。兩個公共媒體,PBS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NPR國家公共電台網站。(後面再專門寫一篇英語視聽素材的推薦)。這類相對容易,文章短,句子短,措辭通俗易懂。讀一篇文章,幾分鐘到十來分鐘,不會有卡頓。如果家長想一起跟著孩子學英語,也建議從這一類媒體開始。
二 中級難度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等嚴肅媒體。這些媒體的文章深度增加,明顯要長很多,句子結構也變複雜了,會用到很多學術用語、中高階詞彙。我還記得第一次到圖書館,興奮的抱著紐約時報,然後不停的拿著手機查字典的挫折感。這樣的閱讀體驗是非常糟糕的。
三 難度高的:是紐約客這樣的雜誌,以及其他學術文章、書籍。到現在,我讀紐約客有些文章依然有挫折感。首先,整個文章的敘事方式、結構就非常不一樣,複雜,還嵌入了很多文化和歷史背景,不在英美接受教育或者長期生活,即使讀懂了文字,也很難抓到那個點。當然句子也變長,用詞幾乎都是高階複雜詞彙。英語高階程度的,可以嘗試,對進階是非常有用。

閱讀最重要的一點體會,要匹配,讓孩子讀下去。與孩子年齡匹配,興趣匹配,知識層次匹配。很多家長掉的坑都是心急,拔苗助長,反而傷了孩子的興趣。讀好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獲得知識,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4

附:美國小學生讀多少書

這是我2016年給另一個公號寫的文章,稍微修改了下,給大家參考。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來美國的訪問學者,飯桌上,談到美國和中國的基礎教育,她的觀點非常熟悉,也讓我有不吐不快的感覺。兒子滴答來美國上學大半年,從零開始,讓我們對這裡的基礎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結合他每天的學習來談談,讓大家了解真實的美國基礎教育。

國內對美國基礎教育的印象,也是我這位訪問學者朋友的觀點,基本都是:快樂教育,小學、初中美國孩子都在玩,沒讀幾本書,寫作一塌糊塗,數學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利落。到高中、大學才突然爆發。相反,國內基礎教育很嚴格,很紮實,所以中國孩子到了美國成績都非常好。

我想,這是個天大的誤會。

首先,滴答學習的強度並不低。他的年級是K,年齡相當於國內學前班,但入學後的學習強度著實讓我們嚇了一跳。開學第一天,回家就有作業,作業主要是兩個,英文和數學。後來,作業統一在周四放學發,兩到三頁紙。另外,每天需要練習識字。最重要的是,每天都有書帶回家,課後閱讀。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打開書包,雷打不動的兩本書,一本是主課老師沃格太太給的,一本是圖書館的分級閱讀程度來下發的,這兩本書都是跟他程度相當,或者稍低,要求必須自己學會讀,完全能明白意思,必須當晚讀完,第二天早上放在書包帶回學校。

第二部分,每周在學校圖書館,會借3本書回家,讀完還回去,依次循環。這三本書就是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興趣隨便選,滴答挑的難度都高於他自己的水平,不要求掌握,就是當課外書讀。

第三部分,他們在課堂上,基本也是一周兩到三本書的節奏,這些書有的是印刷本,為當周的主題服務,譬如馬丁。路德日,就讀一本關於馬丁。路德的入門介紹。另一些是老師複印的,當做當周的主題教材用的,譬如熊的,就會有大灰熊的讀本,主要練習語言。放學時,這些書都放在書包,供課後複習。算下來,硬性任務,一周至少要讀15本書,加上周末,平均一天也有兩本以上的書要讀。

當然,作為剛識字的五六歲小孩,他們讀的書是很簡單的,大多在10頁左右,難易程度與他的水平很匹配,讀起來不累,好玩,所以,他讀的很開心,願意去讀,沒覺得每晚讀書是個任務。

而且,最近我仔細觀察才發現,他們學校的圖書館和分級閱讀系統真的是非常牛,譬如滴答剛入學時閱讀水平是1級,一個學期後是3級,而他的好朋友、美國本土小孩哈利是6級,他們班17個孩子,每個人的閱讀程度和定級都是不一樣的。到二年級三年級,基本會到17、18級。

我非常好奇和佩服這個系統,能非常準確的根據他的閱讀程度,匹配相應的書。因為全校幾百個學生,每天、每個孩子都要去圖書館更換書,學校定期要對孩子進行分級的調整。他們學校有個巨大的圖書館,借書、還書是孩子們每天的必修課。相比國內,課外書絕大部分還是抓到什麼讀什麼。

最後,就是到社區公共圖書館讀書和借書。這邊的公共圖書館很發達,伊利郡總人口不到100萬,擁有37座社區公共圖書館(不包括轄區大學、研究所、政府等專業機構的圖書館)。我所在的阿姆赫斯特學區人口12萬,大約相當於北京市一個小街道辦,有4個社區圖書館。

這裡圖書館和北京的差別很大,首先所有37個圖書館的書都是輪換的,基本上你永遠都看不完所有的書。其次,借書還書在任意一個圖書館都可以,每個圖書館還有自己的特色活動。再次,圖書館真的是市民的公共活動空間,有很多活動,內部也有小朋友玩的地方,大量的童書和繪本,小朋友尤其喜歡。我們到這邊後就沒買過書,每周去圖書館一次,抱一堆回來。

我們在北京時,滴答最大的投資就是買書,5年半時間,各種繪本估計買了將近千本。但跟這邊的孩子比,閱讀量並不算大,有朋友的小孩,4歲多就自主閱讀繪本,基本不需要大人幫忙。到小學三四年級,很多小朋友就在讀哈利波特的全集,是完整版,不是簡化版。

我們所在地區是美國基礎教育中等的地區,而且只是公立學校,私立校普遍更好。這就看出美國基礎教育的水平。文章開頭所說那位訪問學者的觀點,割裂誤讀了美國完整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差,高等教育突然變厲害,這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考試刷題並不能說明教育的強弱。只有紮實的,符合教育規律的基礎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高層次人次。

留言精選

  • 另外我昨天和千里兄討論過,理工科的學習和閱讀需要先建立一個dominant language,因為這方面的學術詞彙非常多,邏輯性強且互相關聯,系統學習的時候如果中英文交雜或者同時學習可能會混亂或者非常困難。像千里兄的理工科dominant language是中文,他不擅長的生物化學領域的英文詞彙就基本不懂;我的香港朋友他們中學開始統一用英文教材,她理化生的中文詞彙也不知道。
  • 非常有意義的探討,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摸索的。最開始沒有強迫滴答學中文,一個考慮想讓他儘快建立起主導語言,能學習複雜的知識,而不是在兩個語言體系切換拖累他。後面再專門寫一篇吧,很多家長都關心。
  • 深有同感,很可惜中文閱讀的年齡和等級分區差了很多。我小時候家長也給鼓勵我讀書,家裡現有的書我都會掏出來,但是有些名著其實不適合小孩讀,我印象里的有紅樓夢十日談紅與黑,年紀太小讀只能囫圇吞棗,更加適合有一定閱歷的人讀。像前兩年我再讀紅樓夢就覺得不愧為中文小說之首,小時候讀就完全雲里霧裡。
  • 同感同感,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中文分級也開始了,看到有些機構在做。
  • 書籍確實不如Ipad吸引力大。我的心得是要創造閱讀的環境。我們家通常比較亂,有一部分原因是書到處都是。像滴答這種懶得去書架拿書的孩子,讓他隨處都可以拿到書就會增加閱讀時間。給他找感興趣的書也是一方面。我們大人都希望孩子讀經典,但經典畢竟和孩子的日常生活遠一點。暢銷書用來培養閱讀習慣事半功倍。學校老師總是鼓勵孩子,不管什麼書,你愛讀都可以。所以,我現在也不阻止滴答讀Minecraft的故事書,雖然我自己覺得那些事純屬快餐文化。另一方面,家長還是要每天安排一定的閱讀時間,或陪著讀或孩子自主閱讀,這個習慣養成了,孩子一天不讀書都會覺得難受。最後,孩子讀的書,家長可以適當讀一些。晚飯的時候,出去玩開車的時候可以一起討論。我們也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在跟孩子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awToXMBURTf-Dn54V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