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

2019-12-07     佛語點點悟

佛教: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但是不要迷信。

很多人有到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有些人則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這求那,總之求什麼的都有,所求無外乎是世間的「名聞利養」。佛菩薩有求必應,這點真實不虛。但是佛苦薩的應,不等於一定幫你滿足願望,達成願望還有一些先決條件。佛菩薩都發過各種讓眾生離苦得樂的大願。佛教說—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同人不同事求佛菩薩,結果各不相同。有的效果明顯,有的不明顯。到寺廟拜佛燒香是少不了的,燒香自古至今,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拜佛儀式。人們似乎覺得到寺院如果不燒香,就顯得自己誠意不夠,對佛菩薩不夠恭敬,甚至懷疑不燒香就無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燒香不是佛菩薩要聞得,而是表法的。數千年來,香與佛教的發展唇齒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以香供佛或供養經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功德。燃一柱好香,透過鼻的嗅聞,能使心靈寧靜,息止心中的貪嗔痴,步入平和安樂之境。

除了被用作殊勝的供品之外,由於香的芬芳遠聞,經典中也常用來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香代表清凈之義。能清凈一切染垢污穢,及燥熱煩惱,而以香供佛,則代表滅除一切生死煩惱,得到清凈自在。一炷香代表我們是一心一意的供佛。就是恭敬心供佛,這樣才會有功德。所以就是通常講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就是佛法從恭敬心中求。

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跟老師學,你能得到多少,是你對老師、功課有幾分誠敬心。老師絕對不是說,你不恭敬我不教,不是這個意思。你對老師的恭敬心,老師知道你能學多少。你只有一分恭敬,他只教你一分,為什麼?教你兩分,那一分裝不下,你只能裝這麼多,那一分叫白教了,廢話。你有十分恭敬心,老師不能教九分,教九分對不起你,你還可以裝一分,這麼個道理。老師看學生能吸收多少,就看他的誠敬。

除了燒一炷香外,最常見就是燒三支香。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

海賢老和尚給大家講解:「拜佛心要誠,脊樑板要平,放碗水都不灑,拜下去時姿勢要像青蛙。」他一邊說還會一邊示範幾遍給大家看。拜佛也是佛法修行的方法,拜佛、供佛都是修福。 拜佛時雖然身體在動,可心是清凈的。當人拜佛時,在彎下腰的同時,除去的就是我慢心。我慢心就是驕傲自大的心,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看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慢是「貪嗔痴慢疑」之一,大德開示這五個是地獄五條根。尤其是對著佛,更容易生起信心。

拜佛的重要性:我們每天修行,必須要有一段時間來禮佛。禮佛一方面降伏我慢,另一方面從世間的身心來看,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身體的方法。整個的全身都在運動,血液可以傳輸到大腦神經。我們宋代有位大居士,叫王龍舒,他每天是要禮佛一千拜的,最後他往生的時候是站著往生的。所以我們不要一拜佛就覺得腰酸腿疼,又流汗,就不拜了。你至少一天要拜108拜,再不濟的話,至少不能少於48拜。能夠拜幾百拜一千拜,那是最好的。你拜慣了拜久了,你的禮敬的心就能出來。那你以後看到出家人,你自然而然就會禮拜。甚至對有道德的人你會禮拜。對你的父母,你會禮拜。恭敬怎麼樣的表達,就是以禮拜來表達,你能拜下去你就了不起。

《法華經》里的常不輕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因地示現的一個菩薩。他見到四眾弟子就禮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禮拜的時候說一句話:「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終當作佛。」有人罵他打他照樣禮拜,一輩子他不做其他修行,就專門禮拜,最後臨終的時候得法華三昧,所以這個禮拜一定要去做。

但是拜佛不能把佛當「神」來拜,正月初一多地寺廟遊客都紛紛排隊搶頭柱香,搶頭柱香的原因是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是最大的,誰要是搶到了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最大的保佑和新年祝福。求富貴財富,求健康長壽,求升官,求家庭和睦事業順心,求學業有成,求生男生女。很多人有到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有些人則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這求那,總之求什麼的都有,所求無外乎是世間的「名聞利養」,這些其實都是迷信信佛。佛門雖然「有求必應」,但是也是有先決條件的。

佛教主張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菩薩無法改變眾生的因果,但是佛菩薩教給眾生怎麼改變命運。因果報應,是自作自受。種善因得善果,佛告訴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告訴我們「命由己造」,菩薩為了成佛,從因上下功夫,修六度萬行。所以我們很多不用求佛菩薩,求自己就行。佛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佛明了世間宇宙真相,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我們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正確的方法從因上下手,就好像農民種地必須先下種、施肥、澆水,小心看護,然後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也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所以,我們懂得了因果的關係,就知道怎麼改變命運了。求富貴要修財布施,要長壽要不殺生,愛護一切生命。要升官升職和得到美滿婚姻家庭及求子,就要廣做善事,就像袁了凡的做法。做善事是為了積累福報,只有福報相當的兩個人才能成為夫妻,這些都是修因得果。所以想成佛,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佛》里,給我們說了方法。就是具足信願念佛,法師開示不能邪淫,夫妻間的正淫是允許的,但是也要節制適時和分場合。念佛往生西方凈土,是一生成佛的,可以帶業往生。

如果靠自力修禪定,《楞嚴經》講了必須斷除淫慾心,但是是很難斷的。即使斷了淫慾心,靠自力修行成佛。釋迦牟尼佛說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有些人不相信念佛法門,甚至看不起念佛法門。覺得是全靠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才往生的,其實釋迦牟尼佛說過念佛法門是極難信之法,因為下手容易成就高。其實念佛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往生西方凈土是自力念佛和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兩者感應道交做到的往生。

你不念佛,阿彌陀佛要幫也幫不上忙。所以,燒香拜佛上幾支香合適,一炷香和三支香都可以。拜佛有何重要的意義,能除我慢心生起恭敬心,但是不要迷信求佛,很多求自己就可以。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VUw424BMH2_cNUg5R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