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蜀素帖》里看米芾對字的拿來和再造

2020-04-07   愙齋書法

米芾《蜀素帖》是其三十八歲時的佳作。共71行,556字。不過這不是他的巔峰之作,不是他的最高成就,做個比喻的話,猶如年輕時的初戀,羞怯卻堅定的眼神,沒有躲閃,沒有平淡,全是意外和驚艷。

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蜀素帖里》既有刻意也有小心,還不露出一點點痕跡。是米芾最美的表達和最率性的認真狀態下的書寫。

以「青」為例

三橫有三種表現,第一和第二橫,一 粗一細,一藏一露,看似無意,實則用了心意。不露痕跡的勾引出來第三橫,一俯一仰,有了對比之妙,欲擒故縱。玩了個遊戲,把上面兩橫牢牢擔住了。

以「牽」為例

牽字引草意入手,頗有勝券在握之意,得意炫耀之姿,把戀愛的對方搞到手就是這個感覺,剪不斷理還亂,纏纏綿綿繞耳畔。

章法上

字與字或斷或連,或正或欹,或大或小。行距大而字距小,意和氣相互貫通。氣韻生動,和諧天然。無盡之變化又沒有重複之枯燥,一如情書的新意,時時都被靈感激發,每每被情緒喚醒,就是這個感覺。

如果在一個清秀的寨子,你就能體會,米芾如何學會把字寫得雞鳴犬吠,寫的牛驚馬嘶,如何一個把字捏起來,狠狠摔在紙上。又是如何巧妙的投擲出一塊小小的卵石,看湖面蕩漾起一波波的漣漪,緩緩散開。

就是這種嘈雜而寧靜著的美。

米芾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絕對是下過苦工夫的,且不是一般。我們來對比一下米芾和王羲之。

兩個集字的對比上,不管是運筆,結構,氣勢的布局安排上,王羲之的影子如影隨形,想蛻,但沒到季節,轉化還是需要時間。可以看出,王羲之的初戀影響,還是緊緊攥住了米芾的心,他的隨心所欲,他的滿滿的自信,逃不出王羲之在背後的支持,這個努力專一的結果就是,為了更好找回自己。而為此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技術上的精益求精。

兩個金字里,無論如何掩飾,王羲之在他脖子上留下來的吻痕是掩飾不住的,還有這一撇一捺透出的款款柔情,自如開展,如鷗鷺揮翅划過。還有結尾處的兩點,小心小心地透露出內心的迷戀。

他「刷字」,力求掩蓋二王的痕跡,二王的力量太大,要有足夠的勁才能入的進,同樣要有足夠的勁才能出的來。

以至於他用筆迅,疾,勁,健,盡興,盡勢,盡力,努力去追求「刷」的意味。實則是用一切方法從二王的拽扯里走出個自己來。

蜀素是北宋時蜀地生產的一種質地精良的本色絹,上織有烏絲欄,製作講究,價格當然也不一般,米芾在晉人的營養里吸取了足夠的養料,所以不懼,自信揮筆寫來,妥妥帖帖表達了自己。裡邊有功夫,更多的是自信,戀愛到最後的嫁,中間有個過度,源於不停不停的表達,最後的圓點歸集到一處,就是你能手裡拿著多少的資本站在丈母娘家的門前。

米芾抱了一抱的黃金,黃燦燦邁進了蜀素帖的門檻。

《宣和書譜》說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詩帖,還是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縱變幻、雄健清新。米芾代表作有《虹縣詩》、《多景樓詩帖》、《研山銘》、《苕溪詩帖》和《蜀素帖》。

其中《蜀素帖》的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