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人脈如何建立?高情商的人,不刻意討好他人,也不會偽付出

2019-07-01     肖軍說職場

曾經收到名這樣一條留言:

「您好!我是一名剛踏入職場半年的人士,在大學時期,經常聽見別人說這個社會只要有關係、有路子就好行走,也就是所謂的人脈即錢脈。後來參加工作後,為了少走彎路,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請身邊的領導與大部分同事吃飯,玩耍,即便工作再累為了維護與同事之間的友誼,經常會參加他們的系列娛樂活動。不僅如此,我還在網絡上認識了一些同城的行業精英,並參加了他們的線下付費培訓。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我不僅什麼都沒有得到,還感覺身心疲憊,我該怎麼辦?」

看了這位朋友的留言,其實從人際交往學這方面來講,他能有這種主動尋求人脈的意識確實很不錯,懂得主動去結交朋友自然是一件好事,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沒準以後遇到問題之後還真能夠對自己有用。但從「無用社交」法則與「廢棄社交」法則的層面來講,他的選擇維護人脈與社交的方式並不合理,原因如下:

太過盲從,分不清有用社交與無用社交。

這位朋友在留言中提到他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請了領導與同事吃飯玩耍,經常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參加他們的各種娛樂活動,不僅如此還參加了同城精英的線下培訓活動。前者請大部分同事吃飯玩耍實則屬於無用的社交,同事即便厲害也只能在工作中給予自己幫助與支持,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同事來說,隨時都有離開用人單位的可能,然而想要與他們建立好的關係,其實平常對其給予一些小恩小惠完全都可以達到社交目的。最關鍵的是他手裡的積蓄並不多,這時候盲然去社交無異於給自己施加壓力。

再則,請領導吃飯、玩耍很有必要,屬於很理智的一種表現。說得簡單直白一點,想要在職場中得到更好的提升空間與加薪有時候全憑領導的一句話。付費參加同城精英線下的培訓活動也屬於一種變相投資,對於剛步入職場不久的人士來說,各種資源都相對的匱乏與欠缺,參加有益的線下活動一是可以提升自己,二是可以結識更多陌生領域的朋友。

人際交往遵循「禮尚往來」的法則,而非是單方面的樂此不疲。

實際上,任何單方面的付出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益處,相反還會給自己徒增很多的負擔與過多的消耗自己。自古以來人際交往都遵循「禮尚往來」的法則,這裡的「禮尚往來」並非是要得到別人物質性的東西,換言之也就是我對你好,如果你不能對我好,那麼就適可而止。運用到職場中亦是如此,除了對待領導之外,對待普通同事,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給對方一個對你好的機會。

結交的出發點太過功利,人際交往的過程實則也是彼此相互信任的過程。

任何好的人脈都是經過時間沉澱而來的,這位留言的朋友結交朋友的出發點太過功利。太過於急太想要渴求回報,恰恰疏忽了人際交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即,人與人都有個彼此了解、彼此放下戒備逐漸對其產生信任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需要時間來衡量。

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讓你對一個剛認識不久、不怎麼熟悉的人提供一個非常不錯的就業機會,你會不會為其提供?顯而易見,很多人不會為其提供。因為你並不是很了解對方為人,即便對方能力很強,你一定也會猶豫,因為你不清楚對方的人品如何,又怎會放心對方能完全勝任這份工作,且不會辜負你的所望。

眾所周知,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如果能擁有一個好的人脈關係,不僅能讓人少走很多的彎路,還能完全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於是很多人為了得到優質的人脈,想方設法盲目的去結交自認為能幫助到自己的人士,依靠人脈完美蛻變的人不再少數,最終在消耗金錢的同時還花費了過多的精力且一無所成者也不在少數。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在職場中得到優質的人脈,以下幾點也許對你有用:

一、沉下心來,主動向比你優秀的同事學習

著名的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在一次演講會上被聽者問及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老師,為什麼我身邊的人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看上去都那麼厲害,都能輕而易舉的將很多看似很困難的事辦成,我也特別想成為那樣的人,有沒有什麼方法能使我快速的成為這類型厲害的人?」

安東尼.羅賓耐心的聽完了這位聽眾的提問,對他說道:「其實想要成為向他們一樣厲害的人很簡單,走近他們,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學生時期我們可能都深知這樣一個道理,想要繪畫好看,前期就一定要學會模仿那些漂亮的畫作;想要字寫的漂亮,最捷徑的方式就是在圖書館挑選兩本你喜歡的字帖,對其臨摹並記住筆畫,然後才能更容易寫出漂亮字體。其實在職場中也是一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一個團隊中即便你自認為自己很優秀,其實也有短板。這時候一定要學會沉下心來,勇於發現同事身上比你厲害的優點,並主動走近他們,虛心向他們學習。

一個懂得謙虛且擅於學習的人,想要深入結交比你厲害的同事其實相對比較容易。人都喜歡被認可,你只要能對其真誠的表達認可,實則也就撕下了對方第一層防禦的面紗,一旦卸下對方的防禦之心之後,一定也會得到真誠的對待。

二、真誠待人,給對方溫暖,多溝通交流以此獲得對方信任

在美國杜邦公司曾有過這樣一位比較厲害的銷售人員——邁克。

邁克的厲害之處不僅僅只是在於他推銷產品的突出能力,無論是與身邊領導、同事,還是與客戶的交往之中展示出來的交際能力也讓人過猶不及。

對於普通銷售人員可能會為了在短時間內俘獲客戶的心、取得顧客的信任,做出一些很暖心的舉動;即便這種舉動能感動客戶,可存在性也並不是太強,一旦此銷售人員脫離這個行業或者離開這家銷售公司可能也就會失去這些客戶。邁克的厲害之處不僅僅在於他能成功俘獲客戶的內心,還能更深層次的與他們做很好的朋友,他會時不時的登門拜訪客戶,會悉心為客戶準備一些小禮品,小禮品不止適用於客戶本人,他會有針對性的為客戶家人準備小禮品。即便後來他離開了杜邦公司,已對那些曾屬於他的客戶沒有任何業務的幫助,他還是經常被邀請去參加他們的高檔聚會,成功的加入了一個好的圈子。自然而然,前途也就一片光明。當別人問他是怎麼做到的?邁克的回答很簡單:「真誠待人,多給對方溫暖,讓對方徹底信任你」。

其實不難發現,無論與怎樣類型的人交往,想要得到對方的信任都離不開真誠;想要建立一段很好的友誼,必須要懂得如何去經營。經營友誼並不止是嘴上說說而已,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溫暖對方的心,就如邁克一樣,他經營友誼的方式從為對方及對方家人悉心的準備小禮品開始。試想一下,要是有人能這麼有心待你,你會不會感動?會不會對此人心生深交之意?即便你有所顧慮與猜疑,一定也會給對方一個彼此增近友誼的機會。

三、努力提升自己,你的能力就是你的通行證

在很多人看來,認識厲害之人越多,得到的幫助也就越多。

但現實往往很骨感!如果對方和你並不是太熟,你開門見山向對方尋求幫助,對方一定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你,因為你的目的性太強。再則?你又不能帶給人家多大好處,人家憑什麼要幫你?換言之也就是說,這世上並沒有白吃的午餐。但如果你是某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即便你和這些厲害之人不太熟悉,那麼結果又當如何?

馬雲在剛創業的時候,為了拉業務,跑遍了很多的地方做宣傳,最終沒能成功宣傳,還被很多人稱為是騙子。十多年過去了,那個當初被很多人稱之為騙子的人的成就婦孺皆知。十多年前,馬雲也認識一些厲害的人,為了能將事業做下去他到處拉贊助找人投資,最終都被這些厲害的人婉拒;而十多年後的今天,想要與馬雲合作的大佬卻數不勝數。因為十多年前,沒有人看到他的能力有多強;而十多年後,沒有人再懷疑他的能力,因為他做出了成績。

舉這個例子其實也就是想說:努力提升自己,當別人看到你足夠優秀、足夠有能力的時候,但凡做出了成績,不用你主動去為了尋找不到好的人脈發愁,自然會有好的人脈主動找你。你越優秀,個人魅力也就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強。

四、深層次關係的建立,從麻煩開始

作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 「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一段好關係的維繫,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彼此長期溝通、相互麻煩。一個只知道單方面付出或者怕麻煩別人的人,是無法與他人建立更深層的關係的。相反,還會因為彼此交流與溝通變少關係而變得生疏。

心理學上,把這種不敢麻煩別人的情況稱為「依賴無能」的表現。依賴無能者看起來非常獨立自主,實際上是因為恥於向他人求助,內心脆弱孤獨。

也就是因為這種心態從中作梗,將自己硬生生推入了被動的局面,試想一下,當別人有事麻煩你的時候,你大義凜然對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你從來不麻煩對方,即便對方心裡會對你心生感激之意,可能下次想麻煩你的時候也不好開口,這樣一來,彼此的關係想要更深層次的建立也就有了阻礙。

改變這種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適時麻煩別人,即便在你看來你的個人能力已經遠超對方,對方根本對你提供不了什麼幫助,你也可以挑一些對方力所能及的事情麻煩對方,這樣才不會給對方造成太大的社交壓力

五、正視別人能為你帶來什麼之前,先思考你能為對方帶來什麼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好的人脈資源,不僅僅因為好的人脈資源能給自己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還因為人脈資源越優秀道路也就越走越寬廣。

很多朋友為了能擁有優質的人脈資源,想方設法的結識一些比自己優秀的人,主動與其建立聯繫,試圖能依靠他們的人脈資源與渠道讓自己少走彎路。殊不知,現實的人際交往中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單純,並不是你認識的人越多就越厲害,最主要的還得看你在別人眼中扮演的什麼角色。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假如你在別人眼裡就是一無是處,那麼你能真正的和對方建立起社交圈麼?可能性不大。換言之也就是說,你認為的優秀人脈資源可能對你一無是處,因為你並不能給對方帶來他的需求,所以別人又憑什麼在你身上花費精力!

人與人之間的作用就如同力的作用那般是相互的,你想要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一定要思考你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只有這樣,對方才能心甘情願的與你建立社交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OInQmwB8g2yegND_c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