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個小山村 自己把自己圍起來 還有護村河 古建築多

2019-11-20     蘇白傳媒

湖南這個小山村 自己把自己圍起來 還有護村河 古建築多

湖南這個小山村 四面都是水 還把自己圍起來 重視文化讀書 很儒家

標籤:中國湖南旅遊、湖南嶽陽張谷英村、自己把自己圍起來的村子、山村歷史民俗建築游、旅遊散文隨筆遊戲見聞

湖北這邊沒有什麼古老的山村和建築,因為人類活動頻繁,也因為歷史浩劫,殘存的古建築不多,能夠有規模的歷史建築群更不多。但是其他省份還是有一些,距離湖北武漢、鄂州比較近的岳陽,有一個地方叫做張谷英村,不是很著名,但是保留了完好的古建築、生活習慣、古代民俗。

岳陽靠近洞庭湖、幕阜山,有些地方相對還是閉塞的,尤其是交通不發達的地方。張谷英村以前道路不是很好走,這個地方只是在驢友圈小有名氣,大家去大多是感受山村的寧靜,看那裡比較淳樸、原生態的民俗,以及一些古建築。

張谷英村的道路因為不是不好,雖然距離岳陽不是很遠,但是顛簸、曲折好長一段時間才到。這個村子類似一個小鎮,我們去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因為遊客少,也沒人賣票,所以等於免費。村民們靠人們參觀、吃農家飯,或者買一些土特產、工藝品獲利,門票收入大概也是分給各家,他們也大多都是親戚、一個宗族的。

張谷英村的建築比較宏偉,整體感覺和一個碉堡一樣,過去說土圍子、土豪,應該就是這類。三國時候有塢堡,豪強聚集部曲割據就是這意思,張谷英這個家族到了這裡,大概是為了躲避戰亂,為了保護人身、財產安全,所以把自己圍起來,如同一個防禦工事。而且四周還人工引流,讓小溪、河水流過,這也是一種防禦。這也是為了防止匪患、兵災,因為亂世里,土匪多,亂兵多,強盜也多,這種三省交界的地方,三不管地帶,過去政府勢力薄弱,治安只能靠自己干。

張谷英村的建築當然和福建土樓不同,都是青磚修建,是明清建築的格局,到了裡面則是分成小巷子、堂、戶、樓,如同一個小城鎮,四面圍城,在中心地帶還有一條溪流、小河,建築有廊橋,帶有蘇南、皖南那邊的風格和意思,也有點貴州風雨橋的格局。總之在村鎮里營造了一個江南水鄉的格局。

木結構、磚瓦,雕樑畫棟也好,木質門框也好,都是常見明清民居風格,這裡的古建築灰青瓦,大量採用木質的樑柱、門樓,也是漢族建築的傳統,所以遇到雷電、火災往往付之一炬。這也是許多古建築難以保存的原因,幸運的是這裡的古建築保存還比較好,應該和四面有水、中心有河有關,便於防火。

張谷英村很重視讀書、文化,耕讀人家也是安徽和中國的傳統,在湖南嶽陽這邊、衡陽也可能有,畢竟距離曾國藩老家不遠,這裡的祠堂或者街道會有考上哪些大學的名字,還有本地出的官員、職務的介紹,有著濃郁的儒家傳統和文化氣息。

在這裡走一走,廊橋、街市裡走一走,也隱約有點江南的意味。老鄉們會熱情拉你去他家吃飯,也有老婆婆向你推銷她的辣子、山貨、農產品啥的,你不買,他們也就是笑笑,看著你,你買,或者你要去哪家吃飯,他們就很高興、興奮,因為賺了一小筆。

在農業文明、商業文明、旅遊經濟衝擊下,這個傳統農耕讀書村落或許會消亡,中國許多鄉村的青年去外地讀書、務工、經商,也使得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這也是一個問題。(1352字)

文|蘇白(湖北鄂州鄂城人,作家、新聞人、策劃人,985高校經濟系、新聞系畢業。蘇白傳媒 編審)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婷婷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tqWiG4BMH2_cNUg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