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游居,中國最美雪山和壯闊雅江孕育的美好生活

2019-09-14     鮭魚旅行


山如劍,水如藍,一處風光,

缺了山,便少了一份巍峨豪邁;

缺了水,便少了一份溫柔靈動。

山澤居選址必有山有水,交通直達最後一公里。

酒店正對延綿的巍峨雪山

時而日照金黃,時而雲霧纏繞,時而聖潔耀眼;

腳下是蜿蜒的雅魯藏布江

時而清澈如碧,時而濤聲陣陣,時而平緩如鏡;

加之園區內近300棵百年桃樹

枝幹滄桑,花開如海,叫人如墜世外仙境。

然而,這等美景,不過是我們游居生活的起點

酒店之外,我們還將帶你領略更多的山水勝境!

山是白頭雪,道不盡神聖與信仰

日落下的南迦巴瓦

論及山澤居所在的林芝米林縣,

最知名的雪山莫過於南迦巴瓦

這座承載了當地最多信仰的神山終年積雪,

大部分時候都有雲霧纏繞山尖,

仿佛女神以紗遮面,因此又叫羞女峰。


近觀南迦巴瓦

在米林的大部分地區,都能遠眺此神山。

在吞白村,她的全貌倒映在幽幽雅江水中;

在索松村,日落餘暉點燃她直刺藍天的矛尖;

在達林村,她又化作守護田園牧場的聖潔屏障。

吞白村視角


索松村視角

待你來時,桃花3月,

她又將褪去冬日的蕭索,

伴著腳下遍地而開的桃花,

盡展女神應有的嫵媚、潔白身姿。


達林村視角

當地的神山不止一座,雪山更是隨處可見,

多雄拉山、苯日神山等亦是當地信仰的象徵。

行駛在盤桓其間的公路上,

打眼窗外,即便城鎮外的一座白頭也足夠驚艷。

加拉白壘


遠眺巴宜區

水是碧玉帶,說不清造化與孕育

沙丘中的雅魯藏布江

幾乎米林的所有河流都會匯入雅魯藏布江

這條源自喜馬拉雅的高原大河孕育了沿途的一切,

田園、牧場、村落……甚至原始森林,

在山澤居的上游,

南伊溝的茫茫林海還是藏醫藥的發源地之一


溝內濕地遍野、江水潺潺,直奔雅江,

蔥鬱的林海間藏著各種獨一無二的藏藥植被,

在國內僅有2000多人的珞巴族在此耕种放牧

尤其景區內的天邊牧場

悠哉的牛馬逡巡在雪山下的開闊草地間,

與寥落的民居組成一幅小說中才有的江湖畫卷。


往下游前行,另一條匯入雅江的河流是尼洋河。

這條林芝的母親河,

不僅與雅江交匯形成壯觀的兩江匯流,

更在沿線孕育了獨特的尼洋風光帶



河道在大地中穿梭出大片濕地,

水流衝擊後將其分隔成片片獨立的河洲。

智慧的人們在潮起潮落間將牛馬放牧其中,

排排的柵欄在神州大地投射出音符般的光影。


沿河而行,講訴信仰的瑪尼堆,

顧自覓食的牛馬,造型各異的古樹老枝,

都在河水的粼粼波光中,雪山的連綿白頭下,

展現著迷人的田園風情。

雅江不僅孕育了這些生機勃勃的風景,

也用其造化之力創造了獨有的魔幻地貌。


千年的流水,千年的風吹,

雅江河谷內,長年的風沙沉積出一片佛掌沙丘

光影遷移,與沙丘的明暗線條交織,

造就出一副雪山、江河、沙漠共存的玄幻


山水間是風情,道不明的人與靈

佛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佛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那些心懷信仰的藏族同胞眼中,

雪山是神,江河是靈,天地是承載信仰的居所

貪戀美景的我們,恐怕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理解。


羌納寺,當雞鳴破曉時,寺內的僧人已開始清掃佛堂,周圍的鄉民登山前來轉經。



我們看到的是寺內的鄉村生活,是排排陳列的轉經筒,是他們口中呢喃的經文,他們看到的,是信仰與生活合而為一後應有的日常。


扎西繞登寺,午後的暖陽下,人們在寺前廣場喝茶聊天,小孩自由地奔跑嬉鬧。



我們看到的是斑駁古樸的宗教壁畫,是他們獨特的服飾,是玩鬧中也不自覺遵循的轉經路線,他們看到的,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和習慣。

每當遠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不同,

不一樣的山水,孕育著不一樣的人和思想,

而唯有這樣的游居感悟,

才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好奇,

體悟遠離喧囂、沉思當下才有的心緒,

這,就是我們打造游居生活的渴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rG6N20BJleJMoPMt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