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多家衛視平台和視頻網站都開啟了對於「工作室」制度的試點,把原先的節目製作團隊和人才資源劃分成多個工作室,以此來力圖打造一條幕後生態鏈。
10月5日,湖南衛視《舞蹈風暴》開播,不少網友看後直呼,又是一場年輕舞者的神仙打架,而製作該節目的正是近幾年《歌手》節目的班底,洪嘯工作室。
近兩年來,多家衛視平台和視頻網站都開啟了對於「工作室」制度的試點,把原先的節目製作團隊和人才資源劃分成多個工作室,以此來力圖打造一條幕後生態鏈。
經過這一段時間發展,各個平台的工作室風格也日益明顯,各家製作的節目都有意無意間帶有了濃烈的個性口味,形成自身所獨有的氣質。
而這些工作室創建的背後,又可以給綜藝節目帶來些什麼樣的特色與活力呢?
湖南衛視領軍推廣工作室制
王牌欄目合夥帶頭出新品
在傳統的節目製作中,每一個節目幕後的團隊是由平台或內容製作方根據項目組織而成,項目結束即散。而開啟綜藝工作室化試點後,各類型人才被直接收納到各個工作室,以獨立公司化運營,工作室負責人多為節目製作人,大家協同工作,開發並製作各類項目。
國內率先開啟這一試點的從廣東衛視開始,自2016年起,廣東衛視就打造了多個類似於「分公司」式的工作室,可以享受獨立經營的權利。
而這一制度真正推向高潮的是在去年5月份,湖南衛視先後審批通過了12個團隊創立工作室,這12個工作室擁有了湖南衛視26個節目團隊中51%的導演人數,主創完成了湖南衛視接近80%的自辦節目量,贏得超過90%的頻道營收。
在這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這些率先執行的工作室基本上全部都投入到了一些項目的製作之中,但是即便對於不同類型節目的製作,這些工作室也都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比如說,湖南衛視當家的兩大王牌周播節目《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這兩檔節目幕後的團隊分別為劉偉工作室和沈欣工作室,他們分別都在主營業務以外,也有拓展業務,參加到其他節目的製作過程中。
劉偉工作室的風格是藝人資源豐富,在與劉建立團隊合作《神奇的漢字》中,讓胡一天、李汶翰等偶像明星加入其中,接下來與安德勝團隊合作推出的《嗨唱轉起來》,單期節目嘉賓陣容也相當闊綽。
沈欣工作室的風格是探尋文化路線,從《天天向上》到《中華文明之美》,全部都聚焦在人文社科領域,甚至於包括最近這一次的《長江之戀》十二省聯合製作的國慶晚會,湖南代表隊也正是沈欣工作室參與製作。
再比如這一次接連製作《歌手》《舞蹈風暴》的洪嘯工作室也同樣風格明顯。比較這兩檔節目不難發現,在模式上,二者都是偏向於競技;在內容呈現上,力圖打造有質感的內容,像《歌手2019》每一期的電影化片頭和《舞蹈風暴》先導片的電影般畫幅都如出一轍。
當然,除了湖南衛視,也有不少衛視平台也都加入了工作室制的大部隊。今年以來,安徽衛視先後授牌成立了60家台屬融媒體工作室;而就在上個月,河北衛視也為11家工作室掛牌。
優愛騰芒接連推工作室制
風格特色逐漸尤為顯著
與衛視平台的自製節目團隊一樣,各大視頻網站也早早對於內部綜藝節目製作團隊進行劃分,成立工作室。
在今年3月份,騰訊平台與內容事業群宣布撤銷騰訊視頻旗下的影視製作部門企鵝影視,更名為Scripted內容製作部和UnScripted內容製作部,分別對應劇集、綜藝業務。在UnScripted內容製作部中,天相工作室、天馬工作室等團隊全部容納其中。
與電視平台的工作室不同,視頻網站的工作室往往會帶領外包公司一同製作。比如騰訊視頻與笑果文化聯合打造《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屬於鮮明的美式脫口秀風格;與合心傳媒聯合打造的《幸福三重奏》《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屬於情感細膩的真人秀風格;與哇唧唧哇聯合打造《明日之子》等,屬於新生代選秀節目的風格。
同樣,愛奇藝今年也對自家的內容製作團隊重新排兵布陣,在2019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公布了3個中心和21個工作室。
其中綜藝方面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其一是由陳偉、車澈負責的節目製作中心,代表作《中國新說唱》《我是唱作人》《熱血街舞團》等,集中偏向於重金屬風格,探索垂直類別內容;其二是由姜濱負責的節目開發中心,代表作《青春有你》《中國音樂公告牌》《小姐姐的花店》,這些節目多與魚子醬文化合作,擅長探索偶像產業的發展;其三是偏向體育綜藝製作的奇觀工作室。
優酷的綜藝團隊雖然也被拆分成各個小分隊,但是並沒有設立成單獨的工作室。與此同時,優酷的綜藝節目通常與外部團隊合作密切,並且有幾家為經常合作的夥伴。
比如說,優酷與銀河酷娛合作了《火星情報局》及其系列衍生節目,依然具有早期《天天向上》的特徵;與燦星製作一連打造了《一起樂隊吧》《這!就是街舞》《這!就是原創》,帶有燦星式選秀的標誌性風格味道;與燃燒小宇宙也合作推出了《花花萬物》則代表著北上的台灣綜藝流派。
視頻網站中工作室發展最為順暢的,當屬與湖南衛視一脈相承的芒果TV。截止2018年10月,芒果TV共計有11個團隊,其中,有8個節目製作團隊和三大製作人獨立工作室,包括盒子工作室等。
近期芒果TV播出的《一路成年》,由單丹霞團隊製作,而他們團隊此前製作過《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我最愛的女人們》等,節目在內容上,也都具有著濃厚的團隊特色,《爸爸去哪兒》與《一路成年》,更是宛如「一母同胞」。
綜藝工作室捆綁藝人商務
節目走上系統化系列化
無論是衛視平台,還是視頻網站,之所以普遍採取工作室制的模式,原因主要還是出自於人才積極性、品牌戰略性、節目系統性等多方面的考慮。
第一,完善的工作室制度可以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活力,尤其是項目獎金均分和靈活的晉升制度,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是有利於展現個人才華,發揮團隊創造力。
比如說,近幾年來,芒果TV一直在發掘新生代導演的力量,放手讓他們獨挑大樑,像此前作為《明星大偵探》前三季執行製片人的晏吉,在今年迎來了一檔以他為總導演的節目《女兒們的戀愛》,並且打造了「一年兩季」的好成績。
第二,工作室制度有利於團隊在行業內樹立起品牌標杆,當節目火起來的時候,製作團隊自然也會走紅,並且有利於兄弟篇、姊妹篇的聯合營銷。
像芒果TV的盒子工作室,自從《明星大偵探》口碑炸裂走紅以來,該團隊就深度挖掘懸疑探案類的綜藝題材,開發出國內首檔網綜反哺衛視平台的兄弟篇節目《我是大偵探》,今年一季度時,更是再度推出姊妹篇的節目《密室大逃脫》,在行業內形成絕佳口碑。
第三,獨立經營的工作室可以在藝人資源和商務資源建立起長期合作的意向,有時候甚至可以達到有所捆綁,在藝人與團隊相互熟悉的環境下,更有利於摩擦出戲劇火花。
就像湖南衛視的陳歆宇團隊,自2017年《親愛的客棧》播出以來,歷經《我家那小子》等「我家」系列多檔節目,與一大批藝人建立友好關係,在之後該團隊主辦的其他類型晚會上,這些合作夥伴也都是表演嘉賓的首選。
除了藝人資源以外,在商務資源上也有所沿襲。這一團隊的多檔節目都與唯品會有著親密的合作,從《我家那閨女》到《我家小兩口》,再到正在錄製的《親愛的客棧3》,足以證明唯品會對於這一團隊的信任。
當影視逐漸已經成為一個圈的時候,綜藝也試圖想要構建一個閉環。對於製作團隊來說,工作室制度的推行,無疑是養成幕後有機生態鏈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