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網式反滲透膜技術
1.1 管網式反滲透膜的特點
管網式反滲透膜(spacer tube reverse osmosis, STRO)最早來自德國Rochem公司,目前主要由美國Nanostone公司生產。其膜元件採用單支膜元件獨立膜殼設計,常用25 m2的間隔管,膜元件直徑為8英寸(20.3 cm),長度為1 m。STRO擁有開放式的流道和、卷式的膜組件和無阻礙、無湍流式的進水系統。該設計克服了常見的反滲透污堵和結垢,且因其具有25 m2/支的較大膜面積,被用來替換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碟管式反滲透膜。
STRO組件的膜片採用工業抗污染反滲透膜或納濾膜,格網通道採用了區別於一般卷式膜的平行格網結構,如圖1所示。卷式膜組件由膜片卷繞在中心透析管上,病通過格網形成間隔,傳統的格網為菱形結構,如圖2所示。廢水/料液通過該格網流動時並不暢通,特別是帶有一定懸浮固體(suspended solid,SS)的廢水,因此傳統的卷式膜組件需要嚴格的預處理,避免SS進入膜組件內部,發生物理堵塞現象。STRO組件的格網採用梯形結構,廢水/料液在格網形成的通道內流動,如同在管式膜內流動,阻力比菱形網格小很多;同時,內部橫向的加強筋可以增加料液流動時的紊流,降低膜的濃度極化作用,使得STRO組件的耐污染能力得到提高。
圖1 STRO組件格網
圖2 傳統卷膜格網
STRO膜組件主要技術特點包括:
(1)開放式流道,流道間距34 ~ 120 mil(約1.2 ~ 4 mm),可降低流動阻力,降低濃差極化,便於膜清洗;
(2)耐壓≥ 7.0 MPa——耐壓範圍高,可克服滲透壓,獲得高濃縮倍數。
1.2 管網式反滲透膜的回收率
STRO的反滲透系統設計一般採用大流量高壓循環的方式,因此,其回收率是一個由進水含鹽量、設計膜通量、運行壓力三個變量共同確定的值。STRO按耐受壓力分類,有7.5、9.0 MPa和12 MPa三種等級;在膜通量和膜的耐壓等級確定的前提下,金水中的總溶解固體(total dissolved solid, TDS)含量決定了STRO系統所能達到的回收率。
以7.5 MPa的膜為例,正常運行壓力以7.0 MPa計,濃水側TDS可被濃縮至80 ~ 90 g/L。若進水TDS為30 g/L,通過7.5 MPa的STRO系統濃縮,濃水可濃縮至90 g/L,濃縮倍率為3倍,即約66%的回收率。同樣的進水,若採用9.0 MPa的膜,濃水側TDS含量可被濃縮至100 ~120 g/L,濃縮倍率可提升至4倍,即約75%的回收率。同樣的進水,若使用12 MPa的膜可以達到更高的回收率,但高壓力使得系統內高壓泵、循環泵、閥門等設備的壓力等級提高,配備成本更高。目前國內還沒有12 MPa的STRO膜系統的使用案例。
1.3 網管式反滲透膜的耐CODCr性能
STRO最初是為處理垃圾滲濾液而設計的,因此具備開放式流道等抗污堵的性能。目前在運行或中中試中的STRO系統進出水的CODCr值如表1所示。某滲濾液經預處理後,水中的CODCr為 300 mg/L,TDS為16000 mg/L;連續經過STRO中試裝置運行14 d,產水通量維持在15 ~17 L/(m2·h),通量無明顯衰竭。
表1 STRO系統進出水的CODCr
2 管網式反滲透膜的應用
2.1 管網式反滲透膜在垃圾滲濾液中的應用
與普通反滲透膜相比,STRO具有很強的抗污能力。邱端陽等採用兩級STRO工藝處理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其原液CODCr為16350 mg/L,電導率為33361 μS/cm,滲濾液經處理後TDS的取出來為92% ~ 95%,氨氮的取出來為99.2% ~ 99.5%,CODCr的去除率達到了99.5%以上,在出水中未檢測出SS,且反滲透膜未出現結垢和膜污染現象,試驗中一級STRO系統的回收率設定為65% ~ 75%。由此可見,STRO可被應用到零排放膜濃縮的末端,以填補普通反滲透膜及海淡膜難以耐受進水高CODCr的缺點。
2.2 管網式反滲透膜在零排放中的應用
2.2.1 項目介紹
陽泉煤業集團平定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乙二醇項目一期工程,需對全廠 400 t/h的廢水進行回用及零排放處理。265 t/h的清凈廢水和150 t/h的廢水經過預處理後,一次經過廢水反滲透、濃水反滲透、超濃縮反滲透,各級反滲透產水收集回用作為循環水補充水,濃水經三級膜濃縮後,進入蒸髮結晶系統進行固體鹽、水分離,從而實現水的零排放。本項目為國內首個使用STRO實現高濃度鹽水提濃的項目。
2.2.2 工藝流程
該零排放項目的濃水工藝路線如圖3所示。
圖3 濃水工藝流程簡圖
2.2.3 設計參數
該工藝中設置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反滲透,即一級反滲透、濃水反滲透和超濃縮反滲透。
一級反滲透進水TDS約為3500 mg/L,水量為400 t/h,設兩套壓力等級為1.8 MPa的反滲透系統,每套進水水量為200 t/h,產水水量為150 t/h,按6芯膜殼、一級兩段、23:11排列。產出濃水TDS約為14000 mg/L,進入後續濃水反滲透處理。
濃水反滲透進水水量為100 t/h,設置一套壓力等級為2.5 MPa的反滲透系統,按6芯膜殼、一級兩段、11:6排列。產出濃水TDS約為30000mg/L,經預處理後,進入後續超濃縮反滲透處理。
超濃縮反滲透進水水量為40 t/h,產出濃水TDS約為80 g/L,水量約為16 t/h,進入後續蒸髮結晶裝置。
在該項目中,濃水反滲透濃縮後的濃水經過藥劑軟化劑管式微濾膜過濾處理,其水質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預處理後的濃水水質
上述預處理後的濃水,用高壓泵送入STRO濃縮裝置進行處理。選用7.5 MPa的STRO膜,分為兩套,每套進水為20 t/h,每套選用55隻膜,按回收率555 ~ 60%計,計算得到平均通量為8 ~ 9 L/(m2·h);需要的進膜壓力約為6.0 ~6.5 MPa。經STRO裝置濃縮後,濃水的TDS達到70 ~ 80 g/L。濃縮後16 t/h的濃水進入多效蒸髮結晶系統。
2.2.4 管網式反滲透膜在零排放中的主要作用
STRO裝置在本項目中的主要作用是進一步濃縮提濃濃鹽水,以減少進入蒸髮結晶裝置的濃鹽水量。STRO裝置和蒸髮結晶裝置的主要能耗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STRO和蒸髮結晶裝置主要能耗對比
由表3可知,在該項目中,STRO裝置的噸水運行電耗要比四效蒸髮結晶裝置少0.72 kW;STRO裝置除了電耗外,沒有其他耗能,而對蒸髮結晶裝置而言,電耗只是所有能耗中的一部分,主要能耗是蒸汽耗量和循環冷卻水耗量。因此,STRO裝置的運行費用要比四效蒸髮結晶裝置小很多。
3 結論
(1)STRO的開放式流道和單支膜獨立膜殼設計,使得STRO膜的抗污染性能比傳統反滲透膜理想許多。因此,STRO適合用於零排放膜濃縮的末端,解決零排放末端水因CODCr高而難以用普通膜濃縮的問題。
(2)從費用角度考慮,用STRO濃縮的方法,可以減少進入蒸髮結晶裝置的濃鹽水量,從而減少蒸發量,減小蒸發裝置規模。因此,應用STRO可以節約零排放項目的運行費用
來源:吳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