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個家庭的敗落,往往和這9種做法有關,一定要及時改正。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會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與磨難。其實我們一生的遭遇,都逃不過因果。佛教主張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報應,是自作自受。因果通三世,所以我們的有些遭遇和前世和過去世有關。但是今生還會造作新的因,這裡面就有善因和善果。因緣成熟時,我們就會受善報和惡報。所以一個家庭和個人是一樣的,有興旺的時候,也有敗落的時候,一個家庭的興衰和個人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家庭的敗落,往往和這9種做法有關:
一、不起早貪睡,好逸惡勞
現代社會一般是女主內男主外,幸福美滿的日子,是通過人不斷勤奮努力換來的。有些工作就需要起早貪黑,就算有自己的生意,也不會睡到日上三竿的。所以有的家庭特別是男人,有時會變得晚睡晚起,以至於丟了工作。家裡的收入沒有了,家庭自然會敗落。有的人則是好逸惡勞,好逸用來形容人生活習性懶惰,貪圖清閒安逸。惡,厭惡勞動,指好吃懶做的人。整天遊手好閒,就是坐吃山空,就算父母給你留下很多財富,也會敗光,從而導致家庭敗落。
二、不孝父母不敬師長
「百善孝為先」,我國從古至今都看重一個「孝」字。父母和師長可以說是大根大本,是我們的大福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佛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所以父母是我們積累福報的第一大助緣,如果不孝父母,自己兒女看了,同樣也不會孝順自己。而且不孝父母是最折福報的,會使一個人諸事不順,霉運連連,自己的小家庭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一個人的命運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三、不信因果
不信因果的人,是不會相信有「報應」的。做事往往不計後果,為了達到目的可能不擇手段。俗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之所以畏因,對於菩薩而言,則首先不會去考慮結果,而是去考慮原因。菩薩是在因上下功夫,從源頭上做起。就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利益一切眾生。不信因果的人,有可能五戒十善所說的都犯了。而五戒十善里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及貪嗔痴,可能都做過。因為他不信因果,自然就不信這些做法的果報。這些做法果報都是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的因,這些做法不僅影響來世,也是今生最損福報的。夫妻之間屬於「正淫」,也要適度適時和分場合,畢竟做多了也會傷身體。就說邪淫,指夫妻以外的一切不正當性行為,經常邪淫來世必墜三惡道,今生命里本有的富貴、財富、壽命、家庭、兒女都會折損。因為福報撐起一個人的命運,也和家庭息息相關,所以福報被消減了,家庭也不會興旺。
四、不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和人有一點的距離,畢竟距離產生美。除了夫妻之外,人和人的關係不能太親密,保持一定的距離,對雙方都好。所謂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是這樣一種道理。人和人的交往,不能像狐朋狗友那樣,到了危難之時可能沒有人來幫。所以人和人的交往,和君子淡如水的比較好,真正困難時,君子不會坐視不管。和同事之間要相互尊敬,和上司之間要有上下之分,敬畏而不獻媚。在答應別人事之前,要想好了。而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到,這樣才不失信於人。人無信而不立,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就會讓人失去信任,從而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而夫妻之間,「相見好,同住難。相愛容易,相處難」。夫妻相處的基本原則是「尊重而不占有、關懷而不自私、隨緣而不強求」。所以夫妻之間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穩定和興衰。
五、誹謗三寶
誹謗三寶,三寶即佛法僧。尤其是誹謗出家人,有些不如法的出家人,釋迦牟尼佛和魔王波旬就有過一段對話,其中魔王波旬說過很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說這個不是為不如法的出家人開脫,我們畢竟是凡夫俗子,即使有不如法的出家人,我們也不去評論和誹謗。因為五戒中「不妄語」就有不說別人是非,而誹謗有修行的出家人,會讓很多人對其失去信心,就不會在聽法師講經說法。還有就是誹謗佛法,讓很多人對佛法失去信心,這都是斷人慧命的做法。這個罪過是極大的,不但要下地獄,做人下賤被人看不起。法師開示:這世上盲聾喑啞的人,也不是無緣無故來的,大多數都是誹謗三寶的果報。所以我們不信佛法,沒有必要誹謗,沒有必要給自己添罪,做好自己就行。所以誹謗三寶也是最損福報的,因為佛法是讓人離苦得樂解脫成佛的寶筏。
六、飲食睡眠沒有規律
飲食沒有規律,過飢過飽,或饑飽無常,暴飲暴食,不知道適度,營養不得補充或損害脾胃,致使氣血虧少,正氣不足而致病。尤其是現在我們吃的食物,比如蔬菜瓜果,有很多都是打農藥,所以會有農藥殘留。如果洗不凈的話,長期吃必然會得病。睡眠沒有規律,不按時睡覺和起床同樣影響健康。飲食睡眠沒有規律,最傷身體。而身體有病,就不便從事工作和勞動。長此以往,家庭必然少了收入,溫飽很難保證。
七、嗜賭成性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一些嗜賭成性的人。他們其中一些人,並沒有好的經濟條件,卻又不想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去改變,他們覺得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們把所有人生想要實現的目標放在賭桌上,期望著通過一場又一場的賭局贏來整個想要的人生。一些富有的人,總覺得生活有時無聊,從而走向賭桌,一發不可收拾。好賭的人,都是抱著一顆必贏的心。所謂「十賭九輸」,有多少人因為「賭」而敗盡家產,甚至借錢也要賭,往往負債纍纍,畢竟會搞得妻離子散。
八、花銷沒有預算
佛在世時,佛和弟子除了穿的衣服和乞食用的缽之外,是不摸金錢的。但是佛不反對金錢,畢竟眾生還需要金錢生活。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不賺昧良心的錢,只拿自己應得的那一份錢。《雜阿含經》云:「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財富來之不易,應該妥善處置,通常將其分作四份。其中之一用作衣食住行的日常花銷,取兩份用作經營事業,繼續投資,另外要儲蓄一份,以備不時之需。
九、欠債不還
人生在世往往會遇到捉襟見肘,手頭緊的時候。借錢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在度過困難時期,要記著把錢還了。不過借錢不還,不僅會影響名聲,還會與人結怨,欠下因果債。但凡成為因果,遲早是要還的。如果到期不還錢,債主要是常上門催債,會搞得家庭不寧。所以佛制定戒律時說過,欠債的人,不能出家,因為會引來很多麻煩。
所以,一個家庭的敗落,往往和這9種做法有關,一定要及時改正。改正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開開始,相信因果,改掉不好的習慣。印光大師說多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就會使得家庭越老越好,福報多了自然好嘛。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