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書法13歲便被稱為「粵海神童」,書法怎樣?

2019-08-31   不二齋

她因書法13歲便被稱為「粵海神童」,康有為把她和衛夫人並稱,主張碑帖融合,學書從漢碑入手,比之唐碑稍勝一籌,書法怎樣?

中國歷史上的女書法家是非常少的,能夠叫上名來的也就衛夫人、蔡文姬、管道升幾人而已,到了近代,婦女逐漸解放,開始出現一批女書法大家,蕭嫻當為其中之佼佼者,也是20世紀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1902年出生的蕭嫻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書法,父親是她的第一任老師,她從小天資聰穎,7歲便可以寫一手剛健有力的大字書法,並隨父親加入當時的書法社團南社雅集,成為父親寫大字的幫手。13歲時,因為給廣州某百貨大樓寫賀聯,而名鎮廣州,被稱為「粵海神童」,並應邀同大書法家譚延闓一起為二沙島風景區題寫石碑。

當時的書法名家康有為看到蕭嫻臨寫的篆書《散氏盤》,大為讚嘆,並作詩一首來稱讚她,稱她是和衛夫人、管道升一樣的書法家,詩曰:「笄女蕭嫻寫散盤,雄深蒼渾此才難。應驚長老咸避舍,衛管重來主坫壇。」還收蕭嫻為徒,康有為是蕭嫻的第二任老師。

康有為是著名的碑學大師,清代碑學經過前期的發展,雖然寫碑者眾多,但是仍然缺少理論上的支撐,康有為也覺察到了這一點,在碑學理論家阮元和包世臣的基礎上,大力鼓吹碑學書法,且言行更為極端,認為北朝碑刻「無不佳者」。在崇尚碑學的同時,極力貶低帖學和唐代碑刻。

受康有為的影響,蕭嫻書法也從漢魏碑刻入手,她自稱大字受康有為影響,小字受父親影響比較大,並稱「投一師而筆下無影形,豈非徒托空名,空占門牆一席之地呼?」,蕭嫻的大字楷書確實和康有為風格相近。

對於唐代碑刻的態度,蕭嫻和其師康有為,應該是一致的,反對學習書法從唐碑入手,認為「從漢碑入手,比之唐碑入手,似乎稍勝一籌,漢碑上承篆隸,下啟楷行,是學書者首當攻克的關塞」。

不過,對於碑學和帖學之間的關係,蕭嫻的認識則更加理性,認為沒有必要非要分出一個「南帖北碑」論來,北方也有帖,南方亦有碑,僅僅按照地域劃分太過牽強,在碑和帖誰好誰壞上,她也很理性,不像康有為那麼偏激,認為碑亦有善本,帖也有惡翻者。最終還是指向了碑帖融合。

而蕭嫻的書法,正是印證了碑帖的融合,雖寫碑卻靈動而飄逸,用方筆卻柔和而委婉,不激不厲,風歸自遠,這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你覺得蕭嫻的書法如何?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