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賞識教育是一種藝術

2019-07-23   智慧伴你一生

父母們在一起常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對別人說:「看你這孩子多好,看我這孩子窩窩囊囊的,學習不行,也不愛說話,這輩子算完了。」父母說起來很隨意,但孩子會因此缺乏自尊和自信心。因為他的母親告訴他,他就是一個笨蛋,所以他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會認定自己糟透了,他將來怎麼可能有信心,去勇敢地接受挑戰,取得成功呢?

「你真是個好孩子」是孩子最愛聽的一句話。而心靈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呵護與賞識。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會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的。

從嬰兒時期就應進行賞識教育。孩子在十至十八個月期間,大腦的發育正在進行著種種聯繫活動,表揚孩子時,會使他高興起來,然後他大腦中大量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就會被釋放出來,加強特定神經迴路中腦細胞的連通。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經常被賞識,他就會經常保持一種愉悅與自信。這是一種最好的生命狀態。

一些世界名流回憶他們成功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他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稱讚「你很棒」、「你很聰明」、「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對孩子的賞識教育是一種藝術,下面的這幾點和大家分享。

及時激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一經發生,就要及時肯定,時間越早,效果越好。就像批評教育孩子一樣,一定在孩子有體驗的時候進行,這樣就能強化他對被賞識的記憶和感受。

表揚要具體,不要說些不符合孩子心理的空話。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受到表揚。

不要在激勵的時候,再加上消極的評語。孩子的心靈其實是很敏感的,態度真誠的激勵,才會讓孩子接受。「你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和心血做這件事,所以做得這麼好!」「這孩子還真行,這麼難的問題他竟然解決了,真不簡單。」「看來你很有潛力啊,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這些真誠的賞識,會讓孩子產生心理滿足感。

激勵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對外向型的孩子不宜過多地激勵,恰當表達出賞識,以防止他滋長驕傲和虛榮;而對內向的孩子,則應及時並充分地進行激勵,以激發他的自信心。

獎勵可以有精神的,也可以有物質的。要了解孩子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最希望得到什麼。賞識是和教育引導連在一起的,不能僅僅是賞識而沒有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傳授或令對方接納某種具體的知識、技能,而是要從生命深處喚起孩子的自我意識,讓他的創造力、價值感全面地覺醒。一個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就是啟動這些的原動力。

從孩子最優秀的地方入手,讓孩子無論在誰的面前都不會感到卑微;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堅定對自己的信心。

這是一位母親給予孩子最好的生命賀禮!

圖: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我刪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歡我的作品的話,請關注我吧!為您提供優質的育兒知識,如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或困惑,請私信我,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幫到作為父母的您們,您們的育兒之路有我相伴。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