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養殖,解毒還需根源除

2019-07-24     肥水專家


在養蝦病害頻發的大環境下,很多廠家、養殖戶等都意識到可能是「中毒」造成的,有毒物質從以前的重金屬類,到近兩年提出的「藻毒素」、「菌毒素」等等,

但對於這些「毒」的從何而來?有何危害?如何去除?養殖戶大多是一知半解。

毒素來源

1、本來就存在的或外來的,這些毒素相對好去除,如通過儲水池預處理即可去除。

2、養殖過程中不當管理產生。這類防不勝防。

對蝦危害

近幾年的養蝦中,出現的常見病害大多與中毒有關,表現症狀:肝腸病變,如肝胰臟紅腫、萎縮、黃化等肝胰臟問題,空腸、腸道水腫等腸道問題。

因為魚蝦生物主要依靠肝胰臟進行排毒,當各種毒素累積超過肝胰臟排毒功能,肝胰臟就會出現功能障礙,導致體弱從而繼發感染各種病毒和細菌而發病。

還有就是蝦的腸道與外界水環境是相通,水環境惡化或天氣劇變就會刺激腸道發生應激反應出現應激性腸炎(空腸現象發生極快)。

或造成腸道微生態(水體細菌感染)的混亂出現糞便糜爛、腸道斷節或水腫、甚至空腸等拉稀現象。

症狀方法

1、小苗鰓區藍綠色、體泛黃、肝白化淡黃、空腸不空胃、拖便等是氨氮中毒或由水中有機質太多造成水板結後導致體內中毒,

2、亞硝酸鹽中毒一般用;藻毒、殺蟲劑等毒素一般是用魚蝦衛安來氧化分解;

3、身體發澀不光滑大多數消毒過量造成的中毒現象,一般是先用髙穩C+綠威寶潑灑,2小時後或隔天上午用活菌王+肥水膏調水;

4、蝦下午或上半夜出現浮頭現象大多是PH突降(一定要檢測pH)造成酸中毒浮頭。

特別是高溫悶熱天氣,嚴重的酸中毒一般很難救,如果發現了只能少量多次使用熟石灰換水;

控制產毒

不管是解毒還是排毒,都是在有「毒」產生後才去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法,都是事後解決,所以解毒排毒最好使用去除外源性毒素或只能應急使用,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只有不讓「毒」產生即控制「產毒」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下面是控制產毒的方法:

1、定向培養有益藻類並保持其旺盛生長。水中的有益單細胞藻類是維持池塘的生態環境順暢運轉的主要支撐者。

大家都知道水中綠藻硅藻等有益單細胞藻類的旺盛生長可以提高水體的溶解氧、吸收利用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毒素和防止水體泛酸。

另外有益單細胞藻類的旺盛生長還能競爭抑制弧菌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繁殖減少菌毒,保持藻類活力,防止藻類老化產生藻毒。

我們一般是先用EM原菌+芽孢桿菌來以菌養藻和選育弱光有益藻類。

2、持水體高溶解氧與減肥補缺平衡水中營養。提高溶氧以完全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提高池塘自凈力、提高池塘生態解毒能力。

定期使用氧化型產品氧化水中和底層有毒物質,並消除產毒根源。

適時使用多肽培藻膏、等產品提高水體碳、鎂、磷等營養元素,保持水體營養平衡減少產生毒素。等產品保持水體納氧力與溶解氧

3、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氧化底層有機物,減少底層耗氧,消除產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

4、及時處理出現的有毒藻類和有害微生物(如弧菌等),消除隱患。

先用亞硝剋星+解毒護肝靈混合潑灑清除有毒藻類,3-4小時後使用爽水靈氧化分解藻毒與死藻等有機物。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水產養殖肥水,詳情點擊「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vkCKmwBmyVoG_1Zeq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