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烈士回家!宿遷籍18歲戰士血灑鹽城,侄女願接叔叔魂歸故里

2020-04-05   西楚網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生活。在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裡,安葬著60多位宿遷籍烈士,至今仍有30多位沒有聯繫上遺屬。其中的一位烈士谷守義是沭陽縣塘溝鎮人,去世時剛剛18歲,有直系後代的可能性非常低,家鄉還會留有他的相關信息嗎,小編帶您去看一看。

在塘溝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記者見到了負責退役軍人工作的孫玉剛,據他介紹,1990年的沭陽縣民政志,就將鎮里統計的173名革命烈士登記在冊。經過翻閱,參與鹽南戰役的革命烈士谷守義確實登記在冊。

經過翻閱,參與鹽南戰役的革命烈士谷守義確實登記在冊。

沭陽縣塘溝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 孫玉剛:

確定1947年鹽城溝連燈因戰犧牲的谷守義是我們現在的塘溝鎮東渡村人。1929年出生,1944年參加革命。

孫玉剛介紹,谷守義烈士的原籍是塘溝鎮曹渡村,現在曹渡村已經不復存在,已經和周邊的幾個鄉村合併成為現在的東渡村。隨後記者驅車趕往東渡村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原來的曹渡村就在這附近。

沭陽縣塘溝鎮東渡村副書記 張生陸:

原來谷守義的老家,它原來叫曹渡村,他老家就在我們東渡村新村部的東邊,大概有多遠?大概有一里路左右。像莊子上有沒有知道他的一些人?莊子上還有幾個年齡大的八九十歲的,可能有一點信息。

記者隨後和工作人員一起前往谷守義烈士以前生活過的村莊,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來到了劉正蘭老人家裡,劉正蘭老人今年已經90多歲了,是現在莊子裡最年長的人。但對於谷守義烈士留下的記憶很少。

不過在交談過程中,記者得了一些重要線索,劉正蘭是谷守義烈士的侄媳婦,據她介紹,谷守義在家排行老四,所以也有人叫他「谷四」,自己嫁過來的時候,這位四叔已經不在了,也很少聽到有關於他的信息。不過谷守義烈士還有一位親侄女在世。

記者了解到,谷鳳英是谷守義大哥的女兒,嫁給了本村的孫軍,後來老家拆遷,現在居住在胡集的丁河村,正當記者準備出發去丁河尋找時,在東渡村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碰到了當地衛生室的負責人聶躍虎,而他正好有谷鳳英丈夫孫軍的電話號碼。

東渡村衛生室負責人聶躍虎:

孫軍原來就是我們村裡面人,我們本來互相就認識,電話號碼我們通過弄健康檔案信息採集,都必須都有的,手機裡面都有。

隨後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了孫軍一家,據谷鳳英介紹,她今年64歲,叔叔犧牲的時候她還沒有出生,谷守義的母親,也就是谷鳳英的奶奶七八年前才過世。而谷鳳英也聽奶奶講過叔叔的消息,知道他是打仗犧牲了。

谷鳳英:

聽說過一點,18歲也不就是19歲去當兵的,當兵過後去就沒回來,說在哪兒哪兒,她說我們也記不得了。

記者了解到,谷鳳英現還在蘇州採茶,當記者告訴谷鳳英,谷守義烈士是在鹽城溝連燈犧牲,目前埋葬在五條嶺烈士陵園時,谷鳳英很激動,非常希望叔叔能夠魂歸故里。

谷鳳英:

等清明過後去家和我丈夫一起去鹽城去把叔叔遷回來。

沭陽縣塘溝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 孫玉剛:

把烈士的遺骸接回來,全程我們服務站他們需要幫助的話,我們提供幫助。我們塘溝鎮烈士陵園預留了空的烈士墓穴進行安葬。以後清明,烈士紀念日啊我們都會到烈士陵園去進行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