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醫藥歷史表現如何?其中有這些規律

2019-12-06   華盛前哨


編者註:2015年以來,港股醫療保健行業整體表現一般,但又有4年12倍的牛股。打新該如何選擇,參照哪些因素呢?

作者:Oliver

醫藥生物公司近兩年在香港如雨後春筍,紛紛上市。醫藥行業本就因行業的特殊屬性(需求穩定)備受投資人喜愛與關注,加上近期康龍化成、啟明醫療、康寧傑瑞紛紛招股。醫藥生物公司的關注度來到了高點。醫藥生物公司如此火熱,讓人不禁好奇,如果投資於這些生物公司,收益會如何,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

一、醫療保健行業整體情況

在2018 年共 7 家無利潤生物醫藥公司於港股上市。

圖片來源:安信證券


在2019 年前三季度,也共有9 家無利潤生物醫藥公司申報上市。

圖片來源:安信證券


從2015年3月11日春立醫療上市開始,以港交所的醫療保健行業分類,剔除(醫彙集團、卓咖控股、德斯控股、REPUBLIC HU、亮晴控股、HEKHOLDINGS)。醫療保健行業上市56家公司,22家公司首日破發,平安好醫生,歌禮製藥等6隻個股收平,28家公司首日上漲。

資料來源:Wind


從春立醫療以來的上市醫藥企業,漲幅最高的是金斯瑞生物科技,漲幅為1289.7%,跌幅最大的為百信國際,下跌91.92%。

二、醫藥行業真像部分打新投資者認為的「肉多雷少」嗎?

實際上,醫療保健行業的平均首日漲幅只有7.4308%,因為一些醫藥大牛股(金瑞斯生物科技)的存在,區間平均漲幅為31.74%,但實際上下跌個股數量多於上漲數量。就首日而言,醫療保健行業並沒有超額收益,甚至低於建築,工業製造這些人們下意識認為「不新潮」、「不受歡迎」、「不能漲」的行業。

資料來源:Wind


未盈利的生物製藥股

從第一隻上市的歌禮製藥-B到最近上市的中國抗體B,總共有11隻未盈利B製藥公司上市,4隻破發,5隻上漲,2隻收平。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6.44%,上市以來的平均漲幅為-9.98%。從這個角度看,上市首日的生物製藥公司表現比較一般,並且長期持有價值都比較低。

三、從打新角度看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

超購倍數角度

資料來源:Wind


按照往常慣例,一般超購倍數較低(十幾左右)的上市新股表現不佳,比如中國抗體-B、東曜藥業-B、復宏漢霖-B等這些超購倍數普遍在十幾或者個位數,首日表現以及上市後的累計漲幅都非常不佳,但打新投資者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比如信達生物B,認購倍數只有1.1倍,但首日漲幅18.6%,累計漲幅68.1%。整體上認購倍數較低的,表現較差。

認購倍數較高的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如亞盛醫藥-B,康希諾生物-B都表現非常好。最近招股的啟明醫療-B與康寧傑瑞-B認購倍數極高。如果往常的慣例有效的話,他們有可能也會有不錯的首日漲幅。

資料來源:Wind


市值角度

市值角度往往市值偏小的醫療保健行業企業波動較大。但市值與首日漲幅的關聯較弱。

細分行業角度

一些醫藥細分行業表現十分不錯,包括眼科如希瑪眼科、德視佳,醫療器械如康德萊醫療等,還有一些基本面可靠,有盈利的醫藥股,都取得了不錯的漲幅。並且醫療保健行業非常容易出現大牛股,如金斯瑞生物科技的4年漲12倍,春立醫療5年6倍等。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四、結語

以往的醫療保健行業,實際上是一個牛股與雷股頻出的行業,如果投資者不具備專業的醫學行業知識,建議要謹慎參與。打新投資者可以更加關注一些醫療器械、眼科、有盈利的生物股,超購倍數很高的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等,但歷史上的規律不代表未來也會同樣如此,這些規律只能用作參考,並不能據此投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