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不妨對照下自家孩子

2020-09-16   鯨魚奶媽

原標題:長大"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不妨對照下自家孩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中國對於"孝"還是比較看重的,而在我們現實生活的環境中,很多讓人唏噓的"不孝子""白眼狼",類似的案例總是能引起人們的熱議。

在談論這樣的話題時,相信很多有子女的父母們,也會在心裡默默的反問:我家孩子應該會懂得孝順吧?

"孝"這個字,從字面拆解是上老下子,子"馱"老是為孝。兒女贍養雙親,讓父母老年生活快樂自在,是感恩父母多年養育的最好回報

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要想知道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懂得孝順,小的時候便可以從一些小細節反映出來,大多有這三個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家孩子。

一:孩子懂得理解和體諒父母

曾國藩說:"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像是幫助父母擦桌子、掃地做家務這樣的小事情,看似平常,但卻能反映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同理心,這是疼父母的表現,同樣在過程中也可以鍛鍊一個孩子動手能力,培養責任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在年齡尚小的時候,便懂得心疼父母,體諒父母的不易,願意主動提出或者是嘗試學習和提升自理能力,這樣的孩子不僅自身能更具有發展潛能,同時也是孩子將來孝順體貼的表現。

因為這樣的孩子是具有同理心的,他們會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觀察,會對自己的父母更加理解和在乎,他們也同樣會在嘗試中得到更深的感悟,將父母的養育之恩銘記在心。

二:想要了解父母的動向

如果家裡寶寶總是在得知父母要去忙嗎,或者是父母要出門的時候,主動地追問:"去哪裡?""去幹嗎?""去多久?""注意安全!"這樣的話語,那麼可千萬不要對其表示不耐煩的態度。

因為這是寶寶們情緒的表達,同樣也是對父母的牽掛和重視。

這個時候的孩子對父母的動向是好奇的,同樣也會對將要面對的分離表露出不安。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耐心的安撫孩子的情緒,解答孩子的疑問,同時幫助孩子獲得安全感,讓孩子增加對父母的信任,同樣也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三:願意主動分享所有物

別看孩子年齡小,但恰恰可能是最"護食"的。

說起主動分享所有物這一方面,最能體驗出孩子真性情的便是食物的分享。

如果自家寶寶在得到好吃的食物時,會主動的先給父母品嘗,或者是懂得留出一份給父母,那麼這孩子的家長無疑是幸福的,擁有一個可愛懂事且乖巧的孩子。

願意主動的分享自己的所有物,首先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樣的孩子不會過於自私,懂得付出和給予。

這三個小細節很多時候往往會被忽視,但其實極有可能反映出一個孩子的家教問題,以及孩子未來是否會是一個具有孝心之人。

四:寫在最後的話

嬰兒降生在這個世界時,它的世界就像是一張白紙一般,很多事情都需要人的引導,即便是情緒的感知和表達亦是如此。

而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這一說法,一個人究竟會成長發展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後天因素的主導幾乎是占據全部的,所以要想讓孩子長大後懂得感恩,家長就不光要"養",還要注重"育"。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多給孩子營造溫馨的生活環境,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包容,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榜樣,相信孩子也會在這樣的如沐春風環境下,得到有益的正確引導。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