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聊農村事,說農民話,請點下右上「關注」,我們一起來討論三農吧!
至今天12月18日,馬上冬至就要來臨了,而處於北方的晉冀魯豫交界地帶,仍然沒有寒冬的感覺,這馬上就要臘月了。看來,暖冬氣候基本上成了定局。
而在北方農村,農民有句口頭禪:該冷不冷,年景不中;該熱不熱,收穫不多。
這句口頭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自然的一年四季中,夏天一定要熱,冬天一定要冷;如果夏天不熱,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積溫總和達不到,農作物不能獲得高產豐收。
而冬天該冷的季節天氣不冷,越冬的小麥苗和油菜等越冬農作物苗,就沒有足夠的休眠期,幼苗旺長會過度消耗莊稼苗的養分,導致次年返青莊稼苗二次生長後,因為暖冬消耗了莊稼苗本身不該消耗的的養分,莊稼苗長勢後勁不足,導致減產。
有一句盡人皆知的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為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樣的人身體對本土物候環境的習慣與適從,這種習慣與適從具有依賴性,這種依賴性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又有了水土不服這個詞。
咱先說夏天最熱的三伏天,在北方農業物候里,往往是三伏天越熱,秋天收穫的五穀,籽粒越是飽滿,糧食成色越好。
對於人身體來說,出汗是人身體自然三大排泄排毒排異的一種現象。因為天氣炎熱,適度勞動出一身汗,歇息下來身體覺得特別舒適輕鬆。生活在北方勞動在農田的農民的身體,從兒童嬰兒成長到成年,身體習慣了一年一度的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尤其三伏天的30天裡,是農民通過勞動出汗讓身體排異的一個周期,如果三伏天特別涼爽,人身沒有通過自然的炎熱發生出汗排異,那麼身體會感覺不適。
在生長過程中,北方農民習慣了數九寒天的寒冷,而到了寒冷的季節,出現了暖冬,少不留心因已經做好了迎接寒冬挑戰的身體,沒有遇到寒冷侵襲,反而迎來的是暖流,身體就會感覺到不適應,於是感冒症狀者多了起來。還有懼怕寒冷的病菌,趁著暖流又活躍了起來,這些都為人身健康帶來不利因素。
因此,農人們遇到暖冬,反而盼望下一場大雪,讓天氣徹底寒冷起來。凍得縮著脖子凍得不敢露出手腳,農民們叫著真冷真冷,雖然清冷,人身反而沒了病症。
最典型的就是北方農村中,穿開襠褲的兒童,滴水成冰的冬天,露著屁股爬在院裡玩土,屁股不會被凍傷,農民們詼諧地說:皇帝封了的:小孩的屁股是鐵蛋,凍不壞。
因為冬天暖和氣溫偏高,而暖冬節省下來寒冬會給了春天,因此立春後,本該一天天漸漸暖和起來,反而因暖冬節省下來的寒流來了一次又一次,老農稱之為倒春寒。
一、北方主要農作物越冬小麥苗
1.土壤水分充足的麥田:北方冬小麥苗遇到暖冬會發生旺長,若已經打過凍水,土壤水分充足,可選擇晴天,麥苗上霜雪消融後的中午,對麥苗進行碾壓,抑制麥苗旺長;還可以手薅麥青,但不能用鐮刀割。在早晨麥田凍結時,在羊群啃不掉麥根的情況下,可讓羊群啃食一遍。
2.土壤乾旱缺水的麥田:因為暖冬,蒸發量大,就要為乾旱缺水的麥田澆水,而不能用乾旱的辦法抑制麥苗生長,過分乾旱,麥苗因暖冬還要生長,就會造成營養不良的小麥苗更不利於來年返青後正常生長。所以,這類麥田補足土壤水分後,再弄農業的方法如1,抑制麥苗旺長。
對於北方冬小麥,麥無二旺,就是冬天旺長的麥苗沒得到抑制,第二年是不會高產的。
二、北方大棚蔬菜遇到暖冬
1.早掀、推遲草簾覆蓋時間,中午12點到13點,適當放風,調解棚內溫度。
2.茄果類蔬菜,勤整枝打杈,抑制植株營養生長旺長造成落花化果。
3.化學方法處理:可向當地權威農技人員諮詢,通過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控制蔬菜生長。
三、牲畜養殖遇到暖冬
牲畜養殖遇到暖冬,要及時監察觀察牲畜病情發生,一定要以預防為主。本農民不懂牲畜養殖,但牲畜是動物遇到暖冬,肯定也會不適應。具體怎麼做,建議諮詢當地權威專家,刻不容緩。
四、人遇到暖冬後,一定要注意防止感冒,預防流行感冒發生
老農的經驗是,現在農村居民,屋裡有了各種增溫保暖設施,在屋裡特別暖和,室外還是比較寒冷的。為了讓身體適應進出室內室外溫差。
1.出門前一定要穿上厚衣服,才出門,在室外,不用劇烈運動,不要讓身體發汗。
2.從外面進屋里後,少停一會,讓身體緩過來,感覺到暖和後,才要脫去厚衣服。
3.很多農村廁所在院里,從室內出來上廁所,也要穿上厚衣服。不能因為,就一會時間,不穿厚衣服,讓身體在短時間內遭受巨大溫差。
4.發現感冒吃藥吧!但切記遵循醫囑。
綜述:以上就是老年多年來對暖冬影響農作物和人的一點經驗總結,供各位農友參考。您有啥好的經驗,請留言分享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