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四將」之首岳飛 詩詞賞析

2019-11-18     顏淵山莊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 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輯有文集傳世。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鑑賞
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淒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鬱。
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谿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效畿,風塵惡。
兵安在?
膏鋒鍔。
民安在?
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詞作鑑賞
這首詞創作時代較怒民衝冠略早,寫於紹興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陝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軍出征。由於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陝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後班師回朝。於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並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
這首詞採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想當年三字點目。花遮柳護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據《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築。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餘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緻巧妙(蓬壺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於此,專供皇室遊玩。珠翠繞、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昇的景象強烈對比。鐵蹄滿效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士浴血奮戰,卻傷於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兵北上解民於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願領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我河山。這兩句採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何日云云,正見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最後三句,作者樂觀地想像勝利後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或許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上的轉變根源卻在於內容,在於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詞作鑑賞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髮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鬱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勳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凶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凶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髮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dK8hG4BMH2_cNUgie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