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誤吞異物,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海姆立克急救法只是其中之一

2019-07-08     龍寶育兒

在寶寶的護理中,誤吞異物算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寶寶在1-3歲期間,見到什麼都好奇,喜歡用嘴來探知世界,如果家人護理不當,異物卡在喉嚨里,食道里,甚至順著食道進入胃中,到底要如何處理呢?錯誤的方法可能會耽誤最佳的急救時間,甚至釀出悲劇。

前陣子櫻桃大量上市,奶奶給孫子買來了櫻桃吃,還專門把櫻桃核都挑了出去,本以為這樣就安全了,誰知道孫子一邊吃一邊笑,不小心就把櫻桃肉卡在了喉嚨里,孩子難受地哭出來,奶奶也慌了手腳,趕緊用手摳,但是卻什麼也沒摳出來,孩子被送到醫院急救,醫生說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奶奶用手摳的舉動,讓櫻桃卡得更深了,最後釀成了悲劇。

同樣是孩子被櫻桃卡住, 三歲的俊俊卻成功地被搶救,當父母感謝醫生時,醫生卻說,是父母的應付方法正確且及時,才救了孩子一命。原來,俊俊也是誤吞了櫻桃,孩子咳不出,媽媽立刻打開俊俊的嘴巴檢查,判斷為櫻桃卡住了喉嚨,然後果斷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以此同時,俊俊爸爸立馬開車,帶著母子倆去醫院,在此期間,媽媽一直在車上拍打孩子的後背,讓異物保持在上呼吸道,避免摞落入呼吸道深處。

所以,當孩子誤吞異物時,必要的正確的急救方法是非常關鍵的,但很多父母和家人都對此懵懵懂懂,有時候情急之下的急救措施,反而是耽誤了孩子,孩子誤吞異物,要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

第一不要,不要用手摳

孩子吞了異物,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下手摳,這種只適合異物還在嘴裡的情況,如果異物已經卡在了喉嚨,大人的手指比較粗,並且口腔內是的環境也不清楚,極有可能把異物往喉嚨更深處推進,本來還有空隙的喉嚨,還能容納少量的氧氣通過,這樣一摳,異物把喉嚨堵了個嚴嚴實實,孩子很快就會喘不上氣,憋得滿臉通紅,如果時間上再耽誤,孩子就有生命危險了。

第二不要,不要強行推下

孩子喉嚨里有魚刺,或者骨頭、糖塊,咳不出來的情況下,父母就會讓孩子吞食饅頭或飯糰,或者大量地喝食醋,試圖將異物咽下去,這種也是不提倡的,如果異物含有稜角,強行咽下可能會劃傷食道,受到的傷害會更大,如果異物比較大,這種方法就更不可行了,可能會加劇食道的堵塞情況,讓情況變得更棘手。

第三不要,不要催吐

如果異物進入了食道,絕對不要對寶寶進行催吐,首先,不一定能吐出來,其次,寶寶還小,不一定配合,在哭鬧中,反而更容易受到二次傷害,此時要帶孩子去醫院,掛消化科或者急診,最好事先撥打120,在電話里就說明情況,爭取更快的搶救時間。

孩子吞了異物,掌握「三要」原則

第一,要趕緊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據統計,每年吞食異物或發生器官堵塞而死亡的兒童,就有3000多名,這裡還不包括被搶救成功,或者沒送醫的孩子,可見吞食異物的機率有多大,而一般的氣管堵塞,4-5分鐘後就會導致孩子缺氧,從而發生大腦和心臟嚴重缺氧,所以孩子吞食異物,第一時間就要學會急救方法。

針對3歲以下兒童,孩子的體重較輕,可以用左手固定孩子的下顎處,然後固定頭頸部,然後把孩子面朝下放在大腿上,右手的手掌根拍打孩子的肩胛骨中間位置,連續五次敲打,然後觀察孩子的情況,看是否有異物吐出,然後讓孩子採取面部朝上的仰臥位,背貼在急救者的大腿上,急救者用實質和中指按壓孩子肚臍和胸廓之間,反覆快速,並且觀察孩子是否有異物吐出。

如果孩子比較大了,在3歲以上,就要站在孩子的身後,用雙臂環抱孩子的腰部,一隻手頂住孩子肚臍偏上的位置,另一著手呈拳頭狀,用力快速地向上向內衝擊,增加腹部的壓力,快速地吐出異物。

第二,要用最快的時間去醫院

孩子被異物卡住,即使採取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但是異物沒有出來的情況下,不要猶豫,立馬去醫院,在路上可以一直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不要乾等著,畢竟醫生更專業,設備也更先進,能夠更有效地救孩子。

第三,要觀察孩子的大便

很多時候,孩子吞了異物,咽下去了,當時也並沒有不適的症狀,父母就會掉以輕心,覺得異物會被孩子拉出來,其實,這樣想就錯了,有些東西可以被孩子排泄出來,但有些東西就不會,比如硬幣,記得看新聞,從一個孩子的胃裡取出的硬幣,被胃酸長期腐蝕,都已經發黑,可見,硬幣類的金屬,有時候會長期滯留在孩子的胃裡,一時半會覺不出什麼,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對胃部造成損害,孩子會出現各種不適,孩子吞了異物,須趕緊就醫才好,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發現異物才能完全放心。

當孩子誤吞異物的那一刻,父母肯定是後悔莫及的,與其如此,不如事先就防患於未然,花生、骨頭、豆子、小紐扣、電池、螺絲等,都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不要給寶寶購買零部件比較多的玩具,同時,父母也要學會一些緊急的救助方法,有備無患,但希望永遠用不到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N8hAGwBmyVoG_1Zt_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