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書《放下自我-遇見持久的喜悅》停止比較與評判

2020-02-18   道器於身

《放下自我-遇見持久的喜悅》

Letter17


停止比較與評判

Stop comparing and judging



人會激動、焦慮,有時候會恐懼。這些都會發生,它們是生命里的意外事件。人生有烏雲密布的日子,昨天還是晴空萬里,此刻卻陰雨連綿、烏雲層疊、寒冷徹骨。這種變化是生命不可避免的過程。焦慮、恐懼會突然而至,它們是有原因的,或明顯或暗藏。只要稍微展開一下覺察,就能探明那些原因。但重要的是去察覺這些事件或變故,不要讓它們有時間去紮根,不管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當一個人的心靈去做比較、評判、譴責或接受,我們就給了這些反應紮根的機會。

你知道,人在內心必須始終保持機警,但不要有任何緊張。一旦你渴望某個結果,就會出現緊張,接下來出現的事情又會製造出更多的緊張。你必須打破這種緊張。讓生命自由流動。

無論面對任何事物,無論是不適、挫敗還是持續的滿足感,我們都很容易習以為常。人能夠讓自己去適應任何環境,無論是精神失常,還是禁慾苦修。心靈喜歡在慣例、習慣中活動,這種活動被稱作生活。當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就會逃離這一切,嘗試著去過一種沒有意義、沒有精神支柱、沒有興趣愛好的生活。假如人不是格外機敏,興趣愛好就會帶我們重返某種生活模式。在這一切裡面,你將看到意願和指令在運作,想要成為、想要達到、想要變得如何如何的意願等等。意願便是選擇者的絕對中心,只要有意願存在,心靈就只會在自我製造或施加的習慣中活動。

真正重要的問題是擺脫意願的束縛獲得自由。人可以跟自己玩各種自欺欺人的把戲,以為自己已經不受意願的束縛,擺脫了自我的中心,不再去做揀選,但其實意願依然存在,只是改頭換面罷了。一旦認清了習慣的真正含義,認清了自己對一些事情習以為常的真相,認清了選擇、命名、追逐興趣的真相,一旦你察覺到了這一切,奇蹟就會發生,意願將會終止。去體驗這一切,去察覺這一切,每時每刻如此,不要想著抵達任何地方。

南方的天空與北方的天空是如此不同。這兒,在倫敦,正在發生變化,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高聳的樹木開始吐露新綠。春天正在走來。可是這裡的人們並不像南方人那樣開心,他們的臉上看不到喜悅。

擁有安靜而極其警覺、機敏的心靈,這是一種福佑。就像大地,豐饒、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當你懷有了這樣的心靈,不去比較,不去譴責,唯有這時,才能迎來那無法度量的充實。

每一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你都應該是嶄新的、年輕的、純潔的……

《放下自我》 或許是克里希那穆提作品中*正能量的一部,是克氏給一位身心受創的年輕人的回信。一位智者在思想高峰時期的人生智慧,一位長者對年輕人的關懷與教誨,都蘊含在娓娓道來的文字中了。


克里希那穆提在信中暢談了許多重要的生命話題,包括愛、自由、意志、教育、心靈、慾望、專注、思想等。而談論的核心,則是「自我」。執著於自我,是人生諸多困擾與煩惱的根源。而認識自我,放下自我,則是卸除枷鎖、獲得持久喜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