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告訴你:炒股是一場輸家的遊戲,看懂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2019-07-04     羽琪財經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關注公眾號:股海戰艦(yk66009),訂閱最新的熱點情報和更多的操作策略!

投資是一場輸家的遊戲

有不少投資大師說過,投資是一場輸家的遊戲。

這是什麼意思?

原來是少數專業選手參加的贏家的遊戲,如果吸引了太多人參加,所有人都想贏,就會變成輸家的遊戲。

原來股市是贏家的遊戲,市場中只有少數專業機構,大部分是業餘散戶,可以說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這些專業機構實力比散戶強得多,可以輕鬆戰勝散戶主導的市場,業績遠遠超過平均水平。

但後來證券市場發展越來越快,專業機構越來越多,管理的資產規模也越來越大,像美國股市機構占比94%左右,早在1950年,這個數據是屬於個人投資者的,如今專業機構已經在美國股市占據了壓倒性優勢,成了機構主導的市場。

機構再也不是和資金少、實力弱的散戶競爭,而是和其他機構進行競爭,這些機構資金實力不比自己弱、研究能力不比自己差,大家都是專業選手。

結果股市成了專業機構之間輸家的遊戲,你無法比對手更強,只能讓自己比對手失誤更少,這樣才能以很小的優勢贏得比賽。

後來查爾斯·艾利斯專門出了一本書《贏得「輸家的遊戲」——投資者永恆的制勝策略》,書的中心思想是,在美國股市大部分人的明智選擇應該是投資指數型基金,道理沒問題,但這個建議在中國有些行不通。

都說投資和競技體育是一種類型的事,全球最頂尖的投資基金,橡樹資本的創始人霍德華·馬克斯曾這樣總結道:

第一,它們都具有競爭性,有人贏就有人輸,涇渭分明。

第二,都具有定量的結果,投資是要收益,不管正還是負,而比賽一定會有得分,簡單、直接,結果清晰可見。

第三,都是能力和運氣的綜合體,像巴菲特和費德勒,只有這種超凡能力的人,才能長期地站在世界之顛,但是,運氣也真的是很重要。

像我們這樣的散戶投資者,玩的就是輸家的遊戲,我們不要做夢去靠我們自己戰勝大盤,比如預測市場、波段操作甚至包括「自主定投」等,我們要做的只是不被大盤落下,不犯錯誤。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主要是在於避免做出愚蠢的決策,而不是在於做出幾個非凡的英明決策。」

其實,如果細細想來,不管是贏家的遊戲,還是輸家的遊戲,勝出的關鍵都是自己不犯錯。

許多投資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靠的就是少犯錯,他們重視的是避免錯誤,有時候,僅專注於避免錯誤就能帶來成功,這就是查理·芒格推崇的逆向思維,也就是把如何做才能賺錢改成如何做才能不賠錢。

許多投資者最大的錯誤就是只關心利潤,都沒有認識到避免錯誤的重要性。

不忍放棄賠錢的投資,寄希望於「不賠不賺」,結果經常遭受巨大的損失。

緊盯利潤不是投資大師的風險,就像巴林頓一樣,查理·芒格「一直強調研究錯誤而不是成功,不管是在生意上還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就像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一封信中所說:「有的人會說:『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是為了永遠不去這個地方。』查理就是這樣一個人。」

索羅斯也曾說過:「我認為我真正的強項在於認識錯誤……這是我的成功秘訣。」

保住資本是投資大師的第一目標,他們最重視的實際上是迴避錯誤並糾正已經犯下的錯誤,盈利只是第二位的。

當然,他們不可能把一天的大多數時間花在避免錯誤上,能力圈法則就是他們避免錯誤的最佳辦法,通過仔細劃定自己的能力範圍,他們已經將大多數可能犯的錯誤杜絕了。

巴菲特曾說過:「查理和我從不曾學會如何解決棘手的生意問題。我們學會的是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總而言之,躲避惡龍比屠龍更有利。」「只要一個投資者能避免大錯,他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少了。」

投資錯誤後,不是止損而是補救

當發現自己投資錯誤後,面臨的只兩個選擇:一是補救;二是止損。

從無數慘痛的歷史看,止損策略優於補救策略。

止損一刀砍了,心靜了。補救如果能救好還好,而90%的情況下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補救就像搗漿糊,越救越深陷,越補虧越多,心態會越來越差。

巴菲特當年收購伯克希爾就是一場讓他刻骨銘心的止損錯誤,代價高達2000億美元,最後只得到了一個公司名而已。

從那時候起,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發生了轉變,他明白了,與其把時間與精力花在購買廉價的爛公司上,還不如以合理的價格投資一些體質好的企業。

不好的公司終究很難轉好,所謂的 「轉機」常常就是曇花一現,鮮有成功案例。

巴菲特曾就此說過三句話:

「廚房的蟑螂絕對不會是一隻。」

「除非你是一個破產清算的專家,否則買下這類垃圾股是非常愚蠢的選擇。」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一艘長期漏水的船上,那麼造一艘新船要比補漏洞有效得多。」

止損猶如即刻改正錯誤,但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迅速認錯,永遠是人性中最難的部分。

這時候的敵人是:自我。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錯誤的,如果錯誤地買入某隻股票,但賣出時仍能獲得微利,誰都不會認為自己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

如果賣出時略有虧損,我們就會對此相當不高興,當我們沉迷於整個投資過程時,這一反應可能是最危險的,儘管它是完全自然和正常的反應。

買股票和做事不一樣,錯了就趕緊放手,因為股票背後的公司不是你能控制的,而巴菲特可以的原因是,他經常收購公司,錯了必須要盡最大努力使之變好。

恰恰巴菲特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企業管理者。

其實股市並不可怕

說了股市困難,也說了股市不可怕,核心仍然是企業和股權

小機率中的大機率

賭徒走到哪裡,賭場就在哪裡。這一點我體會不深,也不敢去體會。股指期貨,融資槓桿我是一分錢沒有用的,因為這個東西會讓人心不安,它會放大利潤,也會放大風險,而股市的波動又難以預測,既然我不知道會不會在這裡死掉,所以不使用它。芒格說不去可能死掉的地方。同時我建議大家儘量使用可以閒置5-8年的閒錢來投資,要有耐心享受慢慢變富的過程。如果你想快速致富,可能最後往往事與願違。在做傳統文化的時候,宋代的牛頭祖師法融說過一句話「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當我們太重視的時候,反而做不好。考試,競技,都會這樣,如果不太在意,反而會心態輕鬆一些。如果我們加槓桿或者拿不該投資的錢來投資,心就會亂,心亂就會出昏招,走捷徑,在這樣的過程中,大機率是會出問題的,這是我自己執行的原則。

書中值得大家深思的有兩點,第一個就是股市中慘敗的大多數都是來自於自我折騰的主動行為,這點我的體會就是一定要減少交易頻次。巴菲特和芒格說的很清楚了,儘管交易費用比較少,但是放在分紅複利中去計算,其實已經很多了。所以我現在很少交易,基本是不交易的,基本是長期滿倉的。第二個就是如果一個市場中大多數的參與者不理性,缺乏專業知識,越是賭博心態濃厚,越有巨大的機會。翻開雲南白藥、貴州茅台、通化東寶、格力電器、招商銀行這類股票的月線,基本是沒有下降震盪的,一直在向前走。所以中國的市場也是適合價值投資的,當然大的牛熊轉化波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非常成熟的美股,更難以獲取超額收益。在中國除了賺企業的錢,還能賺到市場的錢。

虛假的安全感

對比了證券市場長期回報率和債券的收益對比(如下圖)

越長期而言,債券的長期收益率是非常低的;現金和存銀行更是對資產的自殺;資產保值增值的最好方法,不是現金債券而是優秀公司的股權,這是真理。西格爾教授的統計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堅定堅持,好好的學習投資,使我們的資產進行有效的增值,甚至可以給小孩子做一些這一些財商理念的教育成長。我在當兵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企業管理、英語等等,當時沒有機緣學習到投資知識,這一點是越早明白越好。我記得唐朝拿了北京的房價和瀘州老窖的股票做了20年的持有收益比較,是一樣的,而且還更好一些。唐朝也是我們成都的投資者,我們應該堅定理念走在正確的投資路上。

遠離大多數人

我們身邊做價值投資的人是很少的,你跟別人聊價值投資他們是不會感興趣的,更多的人喜歡聊技術分析。只要聊上一分鐘的價值投資,明白的人自然就明白了,不明白的你說上一百次也不會明白。所以我們才在網絡中發起組織,希望尋找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人多的地方不去,不僅僅在市場中,現實生活中也適用,其實牛市就是人多的地方,熊市就是人少的地方。不僅僅做投資,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成大事者不與眾謀」沒必要跟別人商量,別人了解你嗎?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剛開始別人都不理解你是正常的,你通過10年20年的堅守出了成績,大家都理解你了。這就是成功人士和大多數人的區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點。

另外我以前還聽聽新聞看看報紙,現在不怎麼看了。寫報紙和公眾號的人大部分是40歲以下的人,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的情況下把信息告訴給你。真正明白的很少發言,同時又在關鍵崗位,年齡也較大了,這些才是明白人。微信群裡面也有很多非專業的東西,跟投資甚至無關的,大量的信息噪音浪費了我們的時間,能夠把一個問題想清楚想明白的人一定是有一套體系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人,比如他出了一本書,所以看一本書遠遠比你看一年的微信收穫要大,這就是現實。決策不過三人,吃飯不過一桌人,歡喜大會就人越多越好。這就體現了獨立思考,投資也是獨立思考。亮兄說我們一次研究一個企業,大家一起搜集信息商量了,最後怎麼干,干不幹都是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得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才行,即使別人給你說這個企業好,你也要深入的研究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才是合理的投資心態

在這個圈,每天都有各種謠言,每天都會出現新的事件,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整個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每天都會忍不住看盤,漲跌變化都會讓心情難以平復。到最後也不一定能收益多少。

1.良好的心態背後應該樹立起合理的投資數字貨幣投資理念,不要瘋狂梭哈,不要ALL IN

2.閒錢投資、定期投資永遠是屬於小散最好的策略。

3.不要瘋狂ICO,投資主流幣為主,適當投資小幣種。比重不超過20%。也許你足夠幸運在一次項目中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可能一次栽完,並不是可持續之道。散戶穩重才是王道。

4.要有學習和進步的心態,學會去優選項目,而不是跟風,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和見解。關注我吧,一起學習進步。

5.放平心態、不要有暴富的思想,堅持閒錢投資,實現財富增值即可,生活該幹什麼幹什麼,認定了的項目和方向,就堅持下去,也許會有別樣的驚喜。

6.不要賭徒心態,"搏一搏會所嫩模"只適合十萬分之一的人,你並不適合。不要佛系炒幣,自己的資產,仍然是需要適當搭理。你不燒香不戴十字架,憑什麼佛祖上帝保佑你的資產?

市場的漲跌都是由人們的情緒所左右的。這種趨勢連莊家都無法逆轉。

既然你已經進來了,就閒庭散步,在人生的旅途中享受這一場加密圈的美麗景色吧。


KDJ以行情的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作為基本數據,同時融合了動量觀念、強弱指標和移動平均線的一些優點,它的算法比較複雜,我們在這裡就不詳細展開,重點放在後面的應用部分。

組成

和移動平均線一樣,KDJ根據算法計算出K值、D值、J值之後,把每個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能反映價格波動趨勢的KDJ指標。所以,KDJ由三條線組成,分別是K線,D線和J線。其中,K線又被稱為快線(快速指標),D線又被稱為慢線(慢速指標)。

怎麼應用呢?

認識了KDJ指標之後,我們從區域和形態這兩個方面去學習KDJ指標。

KDJ的區域

我們把KDJ分布的區域劃分為三個部分:

<20 : 超賣區;

20~80:徘徊區;

>80: 超買區;

K值和D值永遠在0~100之間波動,而J值則有可能超出100或者低於0;

進入超賣區後,表明價格到達相對低點,我們可以結合其它指標或K線尋找低點買入的機會;

進入超買區後,表明價格到達相對高點,我們可以結合其它指標或K線尋找高點賣出的機會;

KDJ的形態

對於KDJ的形態,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金叉/死叉以及背離,來尋找市場機會。

金叉、死叉

我們在移動平均線中學習過金叉/死叉的概念,當均線的快線上穿慢線時,出現金叉,可以作為買入信號,而快線下穿慢線時,出現死叉,可以作為賣出信號。

KDJ指標中也是一樣,

當金叉形成時,可以關注這個位置是否是一個理想買點;

死叉形成時,可以關注是否應該賣出。

當然,任何指標都不完美,需要結合其它指標及K線來共同判斷,如果多個指標形成共振,就可以大膽買入或者果斷賣出啦!

背離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背離:

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產生了兩個高點,在圖中標示為「高點1」和「高點2」。

在價格到達高點1後,稍作回落,隨後繼續上漲,到了高點2的位置,高點2的價格高於高點1,是一個新的高點。當產生了這樣一個新的高點後,我們應該繼續持有,還是應該先獲利離場呢?

我們來看這兩個高點對應的KDJ值:

可以看到,兩個高點對應的KDJ值並沒有與價格呈現對應的關係,高點2的價格高於高點1,然而,高點2對應的KDJ值卻低於高點1對應的KDJ值。

也就是說,價格創出新高,KDJ值反而在價格創出新高時走低,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頂背離

在圖中可以看到,頂背離發生後,價格一路下跌。

背離是KDJ指標比較重要的應用。

除了發生在市場高點的頂背離之外,還有發生在市場底部的底背離,即價格創出新低時,KDJ值沒有跟隨價格走出更低的值,反而高於前面的低點,這種我們稱之為底背離

底背離發生時,後市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當然,市場也可能在發生2~3次背離後,才開始上漲或下跌。

以上就是KDJ指標的應用。

KDJ的局限性

然鵝,學習一個指標,僅僅學習它的應用是不夠的,市場總是會製造各種各樣的假象來迷惑我們,我們還應該知道它的局限性或者不足。

對於KDJ來說,它的不足就是,有時候過於敏感,有時候又會鈍化失靈。

1敏感

說KDJ過於敏感,是因為KDJ指標發出的金叉、死叉信號太多,有時候剛剛發生了死叉,沒過多久,又金叉拐頭向上了,對於初學者來說,需要加強觀察,才能掌握KDJ的習性。

2鈍化

而當KDJ運行到超買區或超賣區時,市場進入強勢的單邊市場,即使價格不斷攀升,KDJ指標卻在超買區幾乎水平運行,此時,KDJ指標就有點失靈了,也就是我們說的鈍化。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合其它指標或者K線來做進一步的分析。

好啦! KDJ這個指標,你學會了嗎?

敲黑板

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價格和指標的關係,是先有雞後有蛋的關係。

指標是在價格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在我們學習指標的同時,一定不要本末倒置,任何時候,K線在我們分析系統中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其他指標的組合。

炒股如何防範風險

對於新股民來說,在入市之前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和防範風險的意識。

對投資者來說,具有信心、耐心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防範風險的一個內容。進行任何投資活動都需要信心以及耐心,這樣才有可能最終獲利。另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了要有耐心、信心,還要慢慢培養個人的隨機應變能力。由於市場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有的時候明明市場的情況已經有了變化,我們還不懂得隨機應變,抱著原來的東西一成不變,那就不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了,不曉得「變」也許會演變為固執。在實際經驗中,這三者是相互交替、相輔相成的。

古語有云:勝不驕,敗不餒。在投資市場中贏和輸都正常得很,今天贏了明天可能輸,今天輸了也不代表明天不能反敗為勝。把心態保持得穩定些,把一時之間的得失看得輕鬆些,長此以往將會對自己有所裨益。

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常用的防範風險的方法,幫助投資者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

1.優選個股

即用篩選法、排除法、比較法、定性定量法選擇小盤、績優、含權、中價、成長性好的個股,領先一步,耐心做中線。

2.順勢交易

新股民可以選擇升勢確立之後再進行投資,若市場處於牛皮波動狀態時,儘量減少交易次數或使用利潤風險比率進行衡量,市場處於跌勢時就不適宜交易了。

3.運籌

在幾隻潛力股中輪番運作,增加獲利機會,合理地運用資源。

4.半倉

在一路走高無調整的情況下,以平常之心,保持半倉,進退自如。

5.滾動操作

遇大盤或個股跳水時買進,遇大盤或個股飆升時階段了結,不斷地低吸高拋。

6.周末檢驗

一周下來若手中籌碼市值增加、資金卡在做加法,則仍可持倉。若籌碼被套,資金卡在做減法,則表明市場有可能下跌,宜減倉。

如果你也在潛心研究股市,不妨關注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股海戰艦(yk66009),了解更多更多財經資訊、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和強勢牛股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s-QLmwB8g2yegNDRY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