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傳統手工制粉,原始的方法,原始的美味,吃過嗎?

2020-05-23     琳達的美味廚房

原標題:廣西傳統手工制粉,原始的方法,原始的美味,吃過嗎?

導讀:廣西傳統手工制粉,原始的方法,原始的美味,吃過嗎?

文|一品農夫

社會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的不斷向前發展,傳統的手工制粉工藝逐漸被機械化所取代,在大街邊,在小作坊裡面,我們已經現在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純粹的手工制粉。在不久前,我會廣西老家的過程中,在自家的小鎮上見識一家傳統手工製作粉條的過程,讓我大開眼界。

製作粉條的是上了年紀的男人,但是技術依舊嫻熟,想必已經做了很多年了。看看這一條龍的粉條製作「生產線」:首先是一位師傅用手敲打著漏勺的邊緣,粉條順勢漏入已經燒沸騰的開水大鍋里,接下來一人撥粉並從大鍋里往外撈粉條,配合默契啊!

3位師傅在旁邊同時均勻用力攪拌粉面(紅薯澱粉),保障漏粉師傅合適濕粉供應不能斷檔。還有一人專門負責控制火力,2人負責冷卻並掛粉。

經過不會兒的功夫,亮晶晶滑溜溜的粉條就生產出來了,這樣的「生產線」看起來很原始,但需要5、六個人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當晶瑩剔透的粉條在陽光好的空地自然上凍、風乾數天後,成色好看、味道爽滑的粉條,就大功告成了。

對於師傅的這些做法,我有點好奇,我就問師傅,為何你們不減少點工序,然後不讓自己那麼累。這時候正在掛粉的一位師傅說:「為了讓粉條勁道、色澤、彈性好,外地個別廠家在生產粉條時摻兌化學原料等,讓人吃起來不放心,我們當地人自家吃的粉條堅持就用原始的方法、原始的材料做出原始的味道,這才正宗的味道。當聽到這位師傅的話語時候,我對於師傅產生了一絲絲的敬意。

製作好的粉條,需要在陽光下曬乾,去除多餘水分,讓粉條更有彈性,保存時間更長。

當然,這些粉條也不能曬得太久,因為那容易變脆,那樣客人煮的時候,就不成條狀了,用筷子就不好夾了。

這種粉條在我們當地那邊 ,很受歡迎,特別是用作早餐,用水煮過之後,加上點花生或者辣椒,那就是美味了。

這種粉條在市面的價格,在我們那邊幾塊錢一斤,但是會製作這種粉條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技術沒準會失傳。當然我希望這種粉條的技術流傳得越久越好,因為我始終覺得原始的工具,原始的材料,才可以製作出原始的味道。希望大家也喜歡這粉條吧!

好了,今天小編的文章就到此結束了,感謝各位趣友的閱讀。每一篇文章,都是小編用心寫的,收集了許多的資料,實屬不易!如果各位閱讀的趣友覺得小編今天寫的文章不錯,那麼就麻煩各位趣友高抬金手,在文章末尾為小編點一個小小的贊,各位趣友的贊,將會讓小編高興一整天,也會成為小編繼續努力的動力!同時如果各位趣友喜歡小編寫的文章,可以給小編點點關注,好讓小編擁有這份榮幸,繼續為各位趣友創作優質的文章!當然在這裡小編也祝福各位趣友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EX3QHIBiuFnsJQV2p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