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提起產後抑鬱,很多准媽媽都會抗拒或者排斥,覺得這種病離自己很遠。然而真正當了媽以後,就知道這個問題有的聊了。
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上的病,也是一種消極的狀態。60%~85%的新手媽媽,在產後的3~5個月中,都會有心情低落的階段。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初期的抑鬱傾向沒有被及時改善,很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產後抑鬱症。
妻子產後抑鬱變了樣,丈夫偷安監控盯梢,看到畫面後不忍淚目
網友吳先生表示自己妻子在生產之前,性格非常活潑,而且很大大咧咧,生完孩子之後就變了,好似另外一個人。
前段時間,妻子給哭鬧的寶寶喂奶,由於寶寶吃奶太過用力,妻子竟伸手打了寶寶一巴掌。孩子嬌嫩的臉蛋兒頓時出現了一個大紅印子,聽到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以後,妻子才像如夢初醒般,趕緊抱著孩子哄。
丈夫看到孩子臉上的紅印子雖然很費解生氣,卻理解妻子生產後的委屈和抑鬱。害怕妻子的情緒再次崩潰,以至作出什麼不可挽回的事情,吳先生偷偷在家裡裝了監控。以後家裡有什麼風吹草動,他能第一時間回來。
然而監控安裝完的第一天,吳先生看著監控中的畫面,不禁潸然淚下。
監控畫面中吳先生的妻子正和寶寶躺著,媽媽表現得很焦慮的樣子,孩子睡著了她也不放心,總想起身看看孩子睡得安穩不安穩。
睡到一半的媽媽突然睜眼,輕手輕腳掀開被子,轉身看著旁邊的小人兒。發現孩子睡夢中把被子踢了,擔心他受涼,媽媽又細心的給孩子重新把被子蓋上。接著,妻子用食指探了探孩子的鼻息,可能是孩子呼吸太輕,剛開始沒感受到,妻子嚇得一個哆嗦。
再試探了幾次,確認寶寶安然無恙之後,妻子才鬆了一口氣,繼續躺回去睡覺。許多剛生產後的媽媽有這種表現,無時不刻擔心孩子有什麼閃失,心裡總是挂念著。
產後抑鬱的媽媽,心理會做哪些鬥爭
上面故事中的媽媽顯然有產後抑鬱的症狀,其實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是自己體驗,局外人根本無法體會女人生子後的焦慮。那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們,心理到底有哪些鬥爭呢?
1、因為孩子變得「不自由」
懷孕前,媽媽是丈夫和親人捧在手裡的公主,穿著最時髦的衣服,畫著最精緻的妝容。懷孕後,媽媽的人生中好像只剩下了孩子,以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變了,成為一個需要通宵照看孩子的專職「保姆」。看著其他女人生活那麼自由,她該有多大的心理落差?
2、需要面對各種批評
身體上的勞累尚且能承受,最害怕的就是其他人不理解自己。老人常說:「生完孩子才知道嫁的是人是狗。」女人產後是最需要理解和幫助的階段,如果遇到一個「豬隊友」丈夫,無疑會讓媽媽的產後抑鬱情況雪上加霜。女人帶孩子很辛苦,丈夫不僅不理解,還要抱怨:
- 「我天天上班多累,你不就是在家帶個孩子,能有多累?」
- 「你想想辦法,孩子晚上哭的我睡不著覺!」
- 「我媽生我們三個孩子都沒喊累,你怎麼這麼矯情?」
如果婆婆也在,免不了會有矛盾:
自己傷口還疼,吃不下飯,婆婆硬塞著讓吃:「你不吃不行啊,孩子沒奶吃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批評太多了,敏感的媽媽聽了焦慮又絕望,產後抑鬱症會更嚴重。
除此之外,導致產後抑鬱的原因還有很多:
- 心裡有落差:生產前媽媽是全家人的中心,生產後所有人都在關注寶寶
- 寶寶沒有媽媽想像中那麼可愛,媽媽可能有些失望
- 看著自己日漸臃腫的身材,懷疑自己沒有吸引力了
寶媽生娃後,家長首要關注的就應該是心理問題,別讓媽媽太無助
1、幫忙分擔帶孩子的繁瑣事務
剛出生的孩子是最「害人」的,帶過孩子的長輩應該都知道,這個「小霸王」能把人搞得頭昏腦脹。
新手媽媽沒什麼經驗,就算產前看過一些育兒書籍,也只是紙上談兵,真的開始帶孩子了,肯定會手忙腳亂。家人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而是這個家裡所有人都有義務照顧的對象。能幫襯著就多做點,哪怕不會給孩子換洗尿布,也可以掃掃地、洗洗衣服。
2、對產婦更多一點關注
孩子固然是所有人都要重點關注的小寶貝,但生了孩子的媽媽更應該得到眾人的關心。生產以後,媽媽體內的激素會發生變化,這是她的情緒非常敏感,可能經常會落淚。
家人一定要理解媽媽的心情,尊重她調節情緒的方式。其他時候,和產婦多多溝通,讓她把負面情緒宣洩出來,否則憋著容易出大事兒。最後,不要強迫產婦母乳喂養,否則媽媽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生孩子、喂奶的工具。
最後,筆者想說,產後抑鬱其實離我們不遠,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可怕。但治癒的過程也並非那麼簡單,不是吃一片藥就能治好的。
如果您覺得自己正在經歷這種痛苦,請及時就醫;如果您身邊有剛生產的媽媽,請重視、關心她們,但願每個誕下天使的媽媽都能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pxzAnAB3uTiws8KUg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