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大豪門猛醒!孔蒂270分鐘過招世界級 國米究竟復興幾成?

2019-10-24     隊長翼

主場擊敗多特蒙德,在經歷了兩場心有不甘的強強對話失利後,國際米蘭終於取得了本賽季首場極具價值的「6分戰」勝利。

經過近期魔鬼賽程的洗禮,這支國際米蘭的特點已經展現地非常明顯,他們的主力陣容默契度和粘合性很好,具備駕馭多種比賽模式的能力,但也存在著邊路進攻能力偏弱和前場缺少速度等結構性缺陷,替補陣容實力不足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孔蒂的球隊已經找到了與聯賽爭冠對手之間的差距,這270分鐘內的點點滴滴蘊藏著豐富的戰術內容,足以對球隊未來的建設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

1.袖珍陣容不利輪換,角色球員亦是瑰寶

對於歐冠小組賽前兩戰只拿到1分的國際米蘭來說,主場對陣多特蒙德的比賽不容有失。此役,雙方都有多名球員需要承擔一周雙賽的任務,如何分配體能就成為了影響比賽走勢的關鍵。

同國際比賽日前背靠背迎戰巴塞隆納和尤文圖斯時相比,孔蒂此役依然沒有進行大幅度輪換。國際米蘭此役的首發11人有9人打了上周末對陣薩索洛的聯賽,比拉吉和巴斯托尼分別被阿薩莫阿和戈丁取代,孔蒂讓兩位老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也算是從兩連敗中吸取了教訓。

孔蒂是玩轉三中衛的大師,帶領三支不同球隊取得成功的經歷令人信服,但在短時間內捏合陣容並取得完美開局後,他還要繼續為球隊尋找更多的戰術增長點。不同於三個賽季前沒有歐戰任務的切爾西,這支國際米蘭還要分心歐冠,只有15到16人的袖珍輪換陣容顯然無法應付雙線戰事。

近期,在桑切斯停賽和森西受傷的情況下,可供孔蒂轉圜的空間已經不大。儘管有埃斯波希托替補造點這樣的精彩瞬間,但包括拉扎羅、波利塔諾和巴斯托尼在內的替補表現都低於預期。

這支國際米蘭缺少一線球星但不乏執行力強的角色球員,孔蒂的戰術體系需要的就是這種風格鮮明的功能型拼圖。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國際米蘭的賽程比較輕鬆,孔蒂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要進一步挖掘陣容深度,幫助更多的球員在三中衛體系里找到位置。

戈丁已經無法應付一周雙賽的消耗。


2.防守張力不俗,取捨之間彰顯智慧

高位逼搶是孔蒂戰術體系中的關鍵一環,是幫助球隊規避技術短板、奪取比賽主導權的有效手段。

做客諾坎普一役,孔蒂希望國米能夠像對陣拉齊奧、桑普多利亞時一樣,通過對球的持續施壓去爭奪比賽的控制權,但他顯然低估了巴薩在主場利用控球化解壓迫的能力。德容與布斯克茨的組合能夠很好地在後場完成轉接任務,梅西的積極回撤牽制了多名國米球員,巴薩在邊路的人數優勢得以施展,比賽很快就轉入了半場攻防模式。

三天後的義大利國家德比,國際米蘭的高位逼搶同樣收效不大。薩里排出的4312陣型與國米的352陣型都具有中路厚重、邊路薄弱的特點,C羅的積極回撤幫助衛冕冠軍憑藉菱形中場帶來的層次感,很好地抵消藍黑軍團在中路的優勢。

面對整體組織能力一般的中下游球隊,國米僅靠五後衛+但後腰就能擺脫對手的壓迫,奪取球權後依靠邊翼衛和進攻型中場的前壓,在前場編織反搶網絡,將戰火燒向對手半場。在面對同級別對手的高質量的逼搶時,僅靠後腰和後衛顯然是不足以應付壓力,森西、巴雷拉和加利亞迪尼等人需要不斷回撤接球,陣型重心靠後影響了陣型的切換。

就像當年改造阿茲皮利奎塔一樣,孔蒂在賽季初曾安排丹布羅西奧司職邊中衛,試圖提升防線的機動性、覆蓋和出球能力,保留由三中衛切換四後衛的可能。從第三輪對陣烏迪內斯的比賽開始,戈丁開始頂替丹布羅西奧成為首發。三名一流中衛的聯手固然提升了藍黑防線的正面防守能力,但也影響了體系的彈性和延展度,整體壓上時被對手打身後的危險也在增加。

對陣多特蒙德,孔蒂在防線壓力增大時換上埃斯波希托來反制對手,這是傳統義大利教練所不具備的思路。

吸取了對陣巴塞隆納和尤文圖斯時「力戰而竭」的教訓,藍黑軍團在面對多特蒙德時的表現務實了許多,他們不再執著於前場壓迫,而是採取了老派的意式防守反擊來爭取三分。

在1-0的領先優勢搖搖欲墜時,孔蒂沒有像前任斯帕萊蒂一樣換上後衛加強防守,而是用埃斯波希托替換盧卡庫來保持前場的活力,從場地的另一端來化解防線的壓力,這是傳統義大利教練所不具備的先進思維。

3.森西受傷成為契機,中場支援有待深挖

首回合義大利國家德比,森西的受傷成為了比賽的轉折點。在義大利國腳離場後,國米的中路組織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進攻質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只能更多地依靠雙前鋒之間的配合,來帶動邊路球員完成推進,同時增加中場拉邊的次數,來配合邊翼衛撕扯對手的防線。

除了輪換的問題,孔蒂在國家德比中的另一個失誤就是沒有在前場安排足夠多的接應點,雙前鋒受困於體能,甚少有拉邊接應的表現。勞塔羅-馬丁內斯的點球來自於巴雷拉和丹布羅西奧合力製造的傳中,隨著後場壓力的增大,國米已經無法兼顧攻守,對進攻空間利用不足的問題徹底暴露。

德弗賴助攻勞塔羅-馬丁內斯,孔蒂的深度進攻理念開花結果。


布羅佐維奇前插分球助攻坎德雷瓦鎖定勝局,孔蒂用兵之靈活可見一斑。

國際米蘭的中場缺少大牌球星,但云集了一批實力不俗的可用之才,不同的組合能夠實現完全不同的戰術效果。貝西諾能夠完成接應和前插任務,但有球能力相對較弱;加利亞迪尼則屬於「門門通、門門松」的六邊形中場;老將博爾哈-巴萊羅已經逐漸淡出了輪換陣容……

當發現替補席上並沒有可以承擔森西戰術職責的球員時,孔蒂選擇改變思路。除了給予了巴雷拉更大的戰術自由度,孔蒂還讓拖後中場布羅佐維奇更多的參與進攻,並提升了拖後中衛德弗賴的組織權限。孔蒂的「深度進攻」理念在擊敗多特蒙德之戰的熠熠生輝,德弗賴的助攻幫助勞塔羅-馬丁內斯打開了勝利之門,而布羅佐維奇在前場送出的直塞則成就了坎德雷瓦的高光時刻。

國米雙前鋒在中路完成配合,邊路空間被忽視了。


中路直接打前鋒

​4.同質化前鋒缺陷明顯,攻擊線團戰負荷較大

在完成低位防守後,國際米蘭在由守轉攻階段(從5-3-2到3-2-5)存在三種向前發展的路徑,其一是由前鋒之間發動反越位衝擊,其二是雙前鋒之間配合完成反擊,其三是依靠前鋒拉邊控球穩定節奏,引導邊翼衛參與到進攻中。

勞塔羅-馬丁內斯、桑切斯和盧卡庫都是具備邊中皆宜屬性的前鋒,他們在在攻防中的站位非常靈活,可以輪流拉邊和回撤對為後排隊友鋪路搭橋,國米有足夠多的前插型中場來利用前鋒扯動製造的前線空間。

無法依靠支點型中鋒來輔助推進,也沒有衝擊力超強的邊鋒來簡化推進,國米現階段的進攻方式對雙前鋒和進攻型中場的消耗很大,桑切斯和森西的受傷已經為孔蒂敲響了警鐘。

​埃斯波希托和拉扎羅能夠得到了出場機會,說明孔蒂已經在重新審視衝擊型球員的價值。從賽季開打至今,孔蒂一直在使用無邊鋒的352陣型,埃斯波希托的成長或將決定國米能否在接下來將3421陣型作為備選方案,進而對球隊的冬窗引援產生不小影響。

總結

擁有非常出色的建隊能力,能夠讓深處逆境的球隊轉危為安,擅長建構高辨識度的戰術體系,作為領袖帶領球員衝鋒陷陣,具備救世主氣質的孔蒂與渴望進階的藍黑軍團註定是天作之合。

深處三中衛體系全面復辟的時代,孔蒂的成功有時勢造英雄之感。在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嘗試「西化」的背景下,孔蒂開闢了一條全新的大陸化途徑,他成功地用時髦的戰術元素賦予了傳統三中衛體系全新的活力,主帥在戰術層面的智慧與創造力就是這支國際米蘭的核心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ejC_G0BMH2_cNUgFi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