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大地震:沉默已久的順豐突然出手

2019-12-04   環球速讀

王衛突然出手,快遞業大變天!

01

順豐終於反擊!

北京時間2019年11月25日,唯品會宣布:終止旗下品駿快遞運營,品駿快遞全部轉入順豐,員工可申請至就近的順豐入職。

同時,今後公司快遞將由順豐全面配送!

這意味著順豐正式吞下品駿,拿下唯品會。

消息一出,物流行業驚起大浪!因為順豐接收了品駿快遞後,答應了唯品會一個近乎「無理」的要求——收費4塊錢一單。

這個價格不光遠低於動輒20塊以上的順丰標價,甚至只有品駿快遞原來平均8塊多成本的一半。

要知道,快遞行業內有一句叫做:「快遞分兩種,順豐和其他」。除了價格以外,順豐的配送速度、配送正確率、服務都是其他快遞無法比擬的。

而如今,順豐一舉把快遞價格也做到白菜價,這也直接宣告「四通一達」的好日子到頭了。

毫無疑問,新的風暴已經被順豐掀起,快遞行業必將再次迎來激烈的競爭!但大企業不怕受傷,只是可能又要打倒一大片小物流公司了。

02

王衛不再沉默!正式向「四通一達」宣戰!

眾所周知,順豐一直是主打高端市場的,那麼這一次為什麼會史無前例的接受「4元1單」這種要求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

首先,吃下品駿後,順豐業務量將大增;

品駿快遞創建於2013年,作為唯品會自建的物流,它負責了唯品會90%的快遞配送,一度被譽為是「小京東物流」。

加上外接其他電商的快遞訂單,一個月的業務量在5000萬票左右。而順豐的月單量是4億出頭。

兼并品駿,順豐的業務量瞬間提高13%。

其實,進軍低端市場,補強在電商領域的話語權。

順豐主打的高端市場,其實已經看到了天花板,但隨著電商產業越來越龐大,低端市場卻還有巨大的發揮空間。

根據已公布2018年業績的三家快遞公司財報,順豐營收雖然仍高居第一,

但僅為27.6%的增速已然墊底,低於申通的34.42%與韻達的38.48%;凈利潤更是慘不忍睹,同比增長-4.57%,遠遠落後申通的37.46%與韻達的67.34%。

在業務量上,根據順豐發布的1月簡報,其業務量為4.09億票,同比增長27.41%,仍然低於韻達的35.60%、圓通的36.13%、申通的42.96%。

正因為錯失電商市場,王衛為他6年前犯下的戰略失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6年前的2013年的10月份,順豐以「標準件6折」的價格殺入電商平價快遞,只要商家達到2000票/月的量,就能拿到同城8元、省內9元、省外10元起的順豐價格。

一時之間,小米、優衣庫等一批品牌將順豐作為獨家快遞,藉助2014年的雙11,順豐單量一舉殺進快遞行業前四,令一眾快遞廠商倍感壓力。

但可惜的是,第二年順豐就因盈利減少8個億而砍掉了這塊業務。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正因為以上種種,今天的順豐才會答應唯品會「4元1單」的要求。

可以說為了進軍低端市場,順豐已經「破釜沉舟」!

03

快遞行業的天要變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幾年,四通一達快遞的價格雖然降下來了,但服務質量也跟著在走下坡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送貨上門越來越稀少,要麼發個簡訊告訴你快遞在樓下,或者乾脆給你個取件碼去快遞櫃拿,這都還算好的;

一聲不吭扔在門衛室,自己查詢物流信息然後去一堆包裹中找尋,收到的快遞外表變形、磕碰、破損也不少見;就連以口碑見長的京東,隨著單量暴漲,有快遞櫃能放下就絕不送上門。

今天,以服務聞名的順豐突然殺入平價快遞,這意味著靠低價形成幾大寡頭的「四通一達」好日子要到頭了。

換句話說,順豐的「下沉」就像一條鲶魚,將逼得通達系不得不提高服務質量,至少配送快遞時掛個電話徵得用戶同意。

對消費者來說,今天順豐的殺入,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新的快遞行業內競爭才能賦予我們更多話語權和更好的快遞體驗。

對於「四通一達」來說,該從廉價就是低效的躺賺美夢中清醒了!

世界上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順應潮流不斷進步的企業,當你覺得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往往是岌岌可危的開始!

可以預見,一場快遞行業的大地震即將到來。

波雲詭譎,這個時代千變萬化,每一秒都是那麼驚心動魄!

今天順豐與四通一達在平價市場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孰優孰劣誰勝誰負現在很難斷言,這是一場馬拉松,而裁判,是每一位顧客。

未來,不管快遞格局如何改變,消費者會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