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悠悠媽媽有一個小小的癖好,那就是給別人掏耳朵。之前她看到一條新聞,說有個人最近一段時間聽力不怎麼好。結果去醫院看了以後,才發現原來是耳朵里的耳屎太多了。看完這條新聞以後,悠悠媽媽更加覺得掏耳朵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生了悠悠以後,悠悠媽媽當然也會給悠悠掏耳朵。特意買了會發光又適合小朋友的挖耳勺,定期會給悠悠掏耳朵。直到有一天,悠悠媽媽輕手輕腳的給悠悠掏耳朵,結果仍然把優優的耳朵弄破了,看到了隱隱的血跡。
這下悠悠媽媽就慌了,觀察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悠悠的聽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才放心下來。從此以後,也不敢隨便給悠悠掏耳朵了。
不同的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會使用不同的方式。每個家長的側重點不同,育兒方式自然也會不同。但是有一條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認可,那就是讓孩子保持乾淨。但事實上,孩子的有些部位還真不需要那麼乾淨。
耳朵
小朋友的耳朵里其實並不會形成很多耳屎,更加不可能會出現而使影響聽力的情況。爸爸媽媽,給孩子掏耳朵,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耳道損傷。從而引起中耳炎,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損害鼓膜,造成聽力障礙。
鼻子
寶寶的鼻腔內部是非常嬌嫩的,成人的指甲稍微用一點力就有可能造成鼻腔受傷。很可能鼻涕還沒有清乾淨,卻害得寶寶流鼻血。而且鼻子內部有一層天然的屏障,用來屏蔽灰塵,花粉等有害物質。如果家長經常給孩子清理鼻腔,有可能就會破壞這層天然的屏障,讓一些灰塵或者有害物質通過鼻腔進入呼吸道,從而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
肚臍眼
不少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肚臍眼看起來好像髒髒的,於是就用水甚至用手去清洗。但要知道肚臍眼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而且肚臍眼和腸道非常接近。家長如果用手清洗,就會增加腸道的負擔從而導致腹瀉。
耳朵
孩子如果沒有出現不適的情況,那就不需要給孩子挖耳朵。如果外耳道已經能夠看到,那麼可以用兒童用的鑷子把耳屎夾出來。如果是比較硬的或者是孩子非常不舒服,那麼建議去醫院的耳鼻喉科讓醫生進行處理。
鼻子
清理孩子鼻子的時候,最好選擇孩子睡著的時候,以免孩子動來動去誤傷鼻腔。可以用一些生理鹽水將已經凝固的鼻屎軟化,然後再用兒童鑷子或者是棉棒把鼻屎慢慢的取出來。
肚臍眼
肚臍眼其實是有清理必要的,因為堆積在那裡的的確就是污垢。表層的污垢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稍微用清水沖洗一下,但千萬不要用手去摳。如果是比較深的,那麼可以用棉棒蘸一點橄欖油,輕輕的把污垢處理乾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理肚臍眼的時候最好使用溫水,千萬不要使用冷水,會給腸道造成刺激。
孩子的個人衛生還是需要好好培養,很多時候孩子生病就是因為不夠注意個人衛生。沒有勤洗手,造成病從口入。不愛洗澡,不愛洗頭,造成各種肌膚問題。所以,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今日互動:家長們多久給孩子清理一次耳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