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啥叫堂夾房,這話有道理嗎?

2020-09-01     也可自話

原標題:俗語「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啥叫堂夾房,這話有道理嗎?

俗語「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中國人自古就對房子有很深的執念,沒有房子,生活就少了根,沒有著落,因此對跟房子相關的事物,也非常講究,在缺乏科學手段的古代,人們用風水來判定一所房子的凶吉禍福,又把生活經驗融入修建房屋中,以決定房屋的舒適宜居程度。

「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就是一句跟房子的凶吉禍福、宜居宜住相關的俗語。

樹夾屋

我之前寫「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就提到了在住房周圍種樹的忌諱和講究,總的來說,就是不能在住房周圍種植過於密集或高大的樹木:

一是出於舒適:雖然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古代大多是一層小房,本來底樓就潮濕,再種植過多的樹木,遮天蔽日,採光不好,就會更加潮濕。再者,生活中是需要陽光的,如果每天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房間裡,會對心理和身體都造成損害。而且,陰暗潮濕、草木茂盛,雖然人生活著不舒適,但卻是蛇蟲鼠蟻的溫暖鄉,我想,任誰也不願意自家房子周圍有太多這些「小鄰居」吧。

二是出於安全:古代房屋較為矮小,一旦遭到狂風暴雨等自然災害,輕則樹枝折斷,重則整棵樹攔腰折斷,若樹木過於高大,且靠近房屋,很有可能被折斷的樹木砸在房頂,這就是重大安全事故了,你還沒辦法找誰賠償,總不可能說老天爺來賠償吧。

三是出於忌諱:有些樹適合種在房子周圍或院子裡,有些樹就忌諱,比如柳樹、桑樹、槐樹、楊樹等,這幾種樹木在古代都具有不好的含義,柳條是在人死後做哀杖用的,楊樹俗稱鬼拍手、桑樹多種於陰宅周圍……雖然從科學角度來說,這都是迷信,但從心理角度來說,人們不得不有這些忌諱。

堂夾房

堂夾房說的是房子布局的忌諱——兩間堂屋之間,一定不能夾著臥房。

在傳統漢民族的住宅格局中,堂屋是起居活動空間,又稱客堂,大致與現在所說客廳是相同的功能,在風水學中,堂屋處於「明堂位」,因此也叫明堂——一般位於住宅的中間位置。

其實,無論從風水的角度而言,還是居住的舒適和隱秘性而言,我們都講究房間按功能分區,才能安居樂業,堂夾房恰好就違背了這個格局。

在古代,堂屋也叫明間,臥房則叫暗間,一明一暗就已經說清了兩間房屋不同的功能,客廳是娛樂待客的地方,是向人敞開的,臥室是睡覺的隱秘之所,不能隨便示人,客廳之間夾著臥房,如果有人來家裡做客,無論出入都必定經過一間臥室,那豈不是把自己的隱私暴露於「明堂」之中,還會影響正常的休息。

不敗也得亡

俗語說「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固然有誇張迷信的成分,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在生活中的智慧,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擔憂已經非常少了,一來現代人住的高樓,一平米好幾萬,普通人沒有條件買個帶有小院子的別墅,有條件買別墅的,在這方面會更加講究;二來現代住宅大多都經過專業設計師的設計,房間布局大多比較合理,不會出現明顯犯忌諱的設計,但也不排除有無良開發商,半吊子設計師,所以在買房的時候,還是要多加考量,布局、採光、朝向、通風、排水……不是迷信,只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舒服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f_jSXQBd8y1i3sJX3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