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黃河都在塑造平原,為啥錢塘江創造了一個杭州灣?

2020-07-03     紫俠

原標題:長江黃河都在塑造平原,為啥錢塘江創造了一個杭州灣?

眾所周知,世界上絕大部分大河都在河口處塑造平原,比如河流三角洲和沙島,長江口有個崇明島,就是長江攜帶的泥沙衝擊而成的,而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黃河攜帶的泥沙塑造了整個華北平原,現在還在慢慢填平渤海。

但是國內有條河是個例外,它就是錢塘江。錢塘江的河口處沒有衝擊平原,反而是一個巨大的入海口,它就是杭州灣。杭州灣是國內河流入海口當中最寬大的,最寬的地方達到了95公里,呈現喇叭的樣子。每年這裡都會形成錢塘潮,巨浪湧向岸邊,最高可達到9米。一直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參觀欣賞。這跟長江不同。長江河口處有三角洲平原,而且還創造了崇明島等多個小島。為什麼錢塘江會形成海灣,而沒有淤積泥沙形成陸地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錢塘江的總長度只有522千米,是浙江最大的河流。浙江本身地勢不高,再加上錢塘江長度有限,故而這對錢塘江的年徑流量和含沙量都帶來了影響。錢塘江的年徑流量只有290億立方米,不到長江9600億立方米的零頭。如果說含沙量的話,黃河每年輸送的泥沙高達16億噸,而錢塘江則只有500萬噸,和黃河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一條黃河每年輸送的泥沙,相當於320條錢塘江。長江的年輸沙量也有5.2億噸。這是錢塘江未能塑造河口平原的主要原因。沙子太少,流量有限,自然無法形成沖積平原。

那麼問題又來了,就算泥沙量不夠,那日積月累也有不少,為什麼錢塘江的入海口到現在還是個海灣,完全看不到任何沖積的痕跡呢?

這就跟杭州灣的地形有關了。

杭州灣的南邊,是一處丘陵地帶,北邊也有丘陵,但長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錢塘江口的兩側都受到了長江泥沙的影響,形成了大片陸地,這才形成了錢塘江口的喇叭狀。但是我們知道,喇叭狀的海口最容易引起海水沖刷內陸,向陸地侵蝕。

在海浪的侵蝕下,杭州灣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讓杭州灣的喇叭口越來越大。在錢塘江口的農田經常被海潮沖刷而無法耕種。為了防止海水侵蝕,杭州灣在歷史上曾多次修築堤壩,目的就是防止海潮的侵蝕。

大家了解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2npFHMBd4Bm1__Y7V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