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訪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項」,都是書上看不到的乾貨

2019-10-13     君山老師

很多新班主任怕家訪,集中起來有兩怕:

  • 一怕,不知道和家長講什麼。萬一緊張得說不出話怎麼辦?
  • 二怕,不知道家訪的注意點。怎麼開頭,怎麼結尾?過程中哪些東西可以講,哪些不應該講?萬一講錯了該怎麼辦?

新班主任嘛,在普遍缺乏指導的情況下,有這兩怕很正常。但作為班主任,會家訪,這是必備技能,也是我們怎麼也躲不開的東西,尤其是當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學生問題時,如果沒有家訪的力量,我們是很難進行有效處理的。

另外,在家訪這件事上,我們千萬不能寄希望於「既來之則安之」,抱「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消極心態,等著家訪來了我們再去疲於應付,以為應付過去就可以了。

這種消極應對的態度只會造成兩個結果:1、你將狼狽不堪;2、你將會失去家長對你的信心。

老師的家訪,必須是有準備之戰,必須在家訪之前將家訪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做一下了解。最起碼的,你要通過一系列努力,讓家長感受到你是一個老練的、有誠意的班主任,把孩子交給你,我放心。

下面,我將家訪的一些乾貨注意事項和大家進行分享,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參考價值。

01、我們現在為什麼還需要家訪?家訪需要面面俱到麼?

關於家訪,現在有兩種聲音:

  • 1、有些班主任覺得,現在通訊這麼發達,QQ、微信、電話、翼校通等等,聯繫家長實在太方便了,根本沒有家訪的必要;
  • 2、有些班主任覺得,家訪嘛,就要面面俱到,最多自己辛苦一點,不管好學生差學生,全都要跑一遍,給他們一點點壓力。

我覺得,這兩種聲音都有一些問題。我先談自己的看法,然後通過這些問題里,給大家說一些注意事項。

1、針對第一種聲音,我是認為,現在雖然通訊這麼發達了,但是實地的家訪卻還是有必要的。

這就像現在網購這麼發達了,實體店也還是需要的,是一個道理。畢竟有一些東西,網上能看到、他也可以給你描述得很詳細很逼真,但不論怎麼樣,總沒有在實體店裡去摸、去試穿來的更加真實。說到底,逛實體店圖的是一種體驗;實地家訪其實也是。在實地家訪中,你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到這個家庭的具體狀況,知道學生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在生活,進而你才能對學生在校表現出的一些問題,找出合理的解釋。

2、針對第二種聲音,我也有不同看法。同樣也是因為現在通訊的發達,我們家訪確實也已經不用面面俱到、每個學生家都要去一下了。

像有一些成績優異、在校表現良好、學習勢頭很足的學生,我們其實就不用實地去,只需要電話里或者微信里和家長進行溝通就行。而且這些學生的家長一般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你壓根不用自己去跑,他們就會經常往你辦公室跑,和你講孩子最近的在家狀況。這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可比你急多了,你也確實沒有什麼更多的內容可以到他們家和他們講的。而且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講,我們老師的實地走訪,容易讓他們緊張,一緊張他們就會給我們準備「小禮物」,到時候你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反而弄得大家很尷尬。



總結而言:現在通訊雖然發達,但家訪還是需要的,只是在家訪的形式上、目的性上,我們需要更有針對性。比如,有需要通過家校合作來進行轉化的學生,我們才去進行家訪,而不去做為了家訪而家訪的事情。

02、關於家訪的另外3個注意事項!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家訪當中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3個事項。

1、注意,家訪不是告狀,我們只是真話的搬運工。

很多老師會認為,家訪嘛,就是到學生家裡告他的狀,讓他的爸媽好好地收拾他一下。

我們且不論家長能不能收拾得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如果他能收拾得了的話,這孩子也就沒有問題了;然後,就算家長聽了你的話,義憤填膺,真得把孩子打了一頓,你認為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了?

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學生可能會在學校里老實幾天(畢竟你也確實厲害嘛,居然能夠煽動他爸媽去打他),但沒過幾天,除了好了傷疤忘了疼、固態萌發以外,他內心裡還會另添幾分對你的憎恨。

對你帶上憎恨的情緒了,以後你再要進行說明家校活動,他的牴觸情緒就會來了,「我爸媽不在家啊!」「我爸媽手機掉溝里了啊!」「我爸媽一天到晚都在上班,沒時間的!」這些都是學生常用的說辭。

我就見過很多在家訪問題上受過傷的學生,因為怕老師和家長聯繫,直接給爸媽手機里把班主任的電話給屏蔽了,這下好,班主任一整個學期都打不通家長的電話。

你說,家訪的時候告個狀,學生被打一頓(或罵一頓),除了你內心爽一下以外,問題不僅沒解決,還加深了你也學生間的仇恨,這是多麼的得不償失啊!

所以,我們在家訪時,千萬要只是真話的搬運工,我們只負責搬運真話,不負責製造「真話」。

具體該怎麼做?

  • 1、在家訪過程中,我們要實事求是地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而且儘量是先談優點再談問題,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家長面子上也容易掛得住。另外,在家訪前,你最好要先和學生進行一個溝通,將你要家訪的想法、以及大致要和家長反饋的內容先和他通一下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到我們老師的真誠,對家訪不要產生牴觸情緒。
  • 2、然後在和家長聊學生的問題時,比如他有抄作業現象、有上課睡覺現象等等問題,我們都儘量要當著孩子的面和家長講。因為誰都不喜歡別人在背後說他壞話,就算這些壞話是實話,他也不會喜歡。尤其當這些「壞話」之後會從家長的嘴裡再傳到他們的耳朵里時,他就會無限地去想,老師到底還和我爸媽講了什麼不堪的話,他會覺得,這個老師好陰險。

2、牢牢把握家訪的目的:家校合力轉化學生。與這個目的無關的一切內容,我們都可以不要。

流於形式的家訪,我們做了不如不做,因為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轉化學生的活動變成製造矛盾的活動。

要做到家訪不流於形式,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要非常明確家訪的目的:家校合力轉化學生。

這個目的可以這樣去理解:

  • A、需要轉化的學生,我們去轉化,沒有轉化必要的學生,我們則不用去了。這需要我們要先去判斷哪些學生需要轉化、哪些不需要。前面說了,學習勢頭良好的學生,我們認為就暫時不用去了,因為他勢頭這麼好,你想把他往哪裡轉化?無非是想再推他一把,那麼用微信、QQ、電話的形式也就足夠了。我的想法是,這些好苗其實有的時候已經被拔得很高了,我再花力氣拔,很容易把他們連根都拔起來。
  • B、家校合力,怎麼合力是需要我們考慮的。我認為,除了給家長指出孩子的問題以外,我們也要有給他們提供指導的準備。這就和寫一篇文章是一樣的,你給讀者提出了問題,吊足了他們的胃口,但最後你卻說,「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吧,我沒辦法」,這樣八成是要被罵的。所以,家訪前,除了想一想學生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外,我們也要想一想需要家長怎麼配合才能幫助孩子得到轉變。我說的這一點看起來好像是廢話,但據我所了解的,很多班主任還真的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家訪的時候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要給家長解決問題的階段了,就見機行事,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建議,然後草草結束家訪,灰溜溜就走了。這些沒有針對性的建議不僅沒用,而且有時是有害的,因為這些話讓我們顯得很不專業的話,容易降低了我們家長心目中的形象。

理解了這兩個目的,那麼總結一下我們的做法:

  • A、找出班級里的問題生,他們才是我們家訪主攻的重點,然後列出他們的問題,在家訪中真誠地反饋給家長,之後聽家長講一講他們的意見。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家長,他們都會有一本念不完的苦經,你一定不能嫌煩,要耐心聽他講完他們的苦,然後了解他對轉變孩子有多大的決心。根據我們的經驗,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家長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重視的(雖然實際上他可能不重視),他總會在對孩子的付出這件事上有講不完的內容和興趣。你要利用好這一點,然後順著推他一把,告訴他,你這麼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那麼就請更加努力一把吧,「你看,你只要·····就行」。你的這個表態,家長一般都會很受用;
  • B、家訪前,你要先打一個稿子(講話剛要),學生有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有什麼樣的措施,你希望家長在哪些方面要配合你,你心裏面要明確。這些內容不是說到了學生家裡,你一股腦兒就倒給家長的,這樣家長會不容易接受。正確的做法是,在你與家長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之後,在聽完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問題的苦惱,想要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的時候,你再很專業地給出你的建議,這時,家長會非常感激地接受。這就相當於,我們有一碗米飯,家長不餓的時候,我們硬塞給他,他八成要覺得,「這老師有病」,但你等這個家長餓了三天,兩眼發綠了,你再端出這碗飯呢?他鐵定是要把你當菩薩供起來了。你看吧,同樣是一碗飯,在不同的時候是能發揮不一樣的作用的。在教育上,很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教育能力的問題,而是你會不會抓教育時機的問題。

3、創新家訪的形式:給家長備點「薄禮」!

為了讓家訪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下家訪的切入形式,過去老式家訪單刀直入的方式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種冷啟動的方式太生硬,在拉近與家長的關係上,是有欠缺的,所以,我們需要動動腦筋,找一些更加有效、更易迅速拉近與家長關係的小方法。

下面也給大家一點建議:

  • 1、不要清颯颯的去,去之前整理一下孩子的檔案袋,把孩子這一個月、這一個學期的情況通過檔案袋的形式向家長做一個彙報。你看,這樣的方式,會讓你顯得很專業,同時也會讓家長看到你的用心,他也就會更加重視與你後面的談話。
  • 2、讓孩子在學校給家長寫一封需要老師帶去的信,信里寫一些他平時不敢和家長表達的心聲。這份東西,對於家長來講就是一個驚喜,而這個驚喜通過你的手轉交給家長,順帶的你也就沾到了這份喜氣,後續你和家長的話頭也就更多了。往往談孩子的優點時,我們就可以從這封信上開始。之後,談話的程序大致為,「你的孩子其實····」、「但是····」、「我們還是希望····」
  • 3、更有心的班主任,還可以給家長準備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類文章,邀請家長來參與班級里的一些活動。這些送給家長的「薄禮」,都會成為你這次家訪成功的助推器。

03、結語:

以上是君山關於家訪的一些心得和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新班主任們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文章字數有限,當然也有講不透的地方,如果你還存在疑惑,可以單獨告訴我,君山會把我所知道的東西都分享給你。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愛分享一些學生問題處理的技巧,如果你在這些方面也敢興趣,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pb_0W0BMH2_cNUgJ5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