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6歲,再婚只嫁有錢人,這不是為自己考慮,而是對孩子負責」

2020-03-11   軼工坊

當夫妻感情破裂,受傷害最大的一方恐怕不是夫妻中的哪一個,而是他們的孩子。有些孩子原本性格開朗,與同學相處得也不錯,但在父母離婚後性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愛說話變成不愛說話,情緒變得極端,對人也沒有以前那麼熱情了,嚴重的,甚至出現了自閉症狀。

雖然人們都知道離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但感情的事非人力所能控制。大人們能做到的,就是在問題發生後,進行一些補救。去年離異的李女士就正在做著這樣的事,不過與他人不同的是,她認為最好的補救方式是「找個有錢人再婚」。



李女士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受過大學教育。大學畢業後的第二年,她在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與曾經的「傾慕對象」擦出了愛情火花,之後兩個人就正式建立了關係。

因為她的這位高中同學沒上過大學,也沒什麼正經工作,她的戀情不被朋友看好,且遇到了父母方面的很大阻力。結婚前,每次她在家談論起男友,都會引起大家的爭吵,父親有一次還生氣地對她說「你那個沒文憑沒工作的男朋友,就是個混子,跟這樣的男人在一起,你就等著過苦日子吧」。年輕氣盛的她被父親的話激怒,鐵了心要嫁給男友。

她的婚禮很簡單,幾桌飯和父母勉強給予的祝福。婚後不久,她與愛人結出了「愛情果實」。



兒子的出生,讓整個家庭關係變得微妙起來,李女士的父母漸漸接受了她這個小家庭,但李女士的丈夫卻與這個家漸行漸遠。

剛結婚那會兒,她丈夫雖不停地換工作,但至少大部分時間在上班,仍有一些收入,可兒子一出生,她丈夫像變了個人,不僅不工作掙錢,還對妻兒不聞不問,一有空就約上幾個狐朋狗友出去鬼混。而李女士的收入根本不夠家庭開銷和孩子的日常支出,只得靠自己父母補貼。

當兒子到了上學年紀,她丈夫依舊是那副德性,偶爾打點零工,收入也不夠他的酒錢。平時只要沒錢用,他就問李女士要錢。為了維持脆弱的婚姻關係,李女士一直選擇隱忍,她也在等待著丈夫的改變。



但她終究沒有等來丈夫的回心轉意。相反,她那個長期沒工作沒收入的丈夫,越來越喜歡酗酒,喝醉了就在家吹自己曾經如何如何厲害,以及自己腦子裡裝著多少發大財的規劃。看到家人不愛聽或有點煩的樣子,他就暴跳如雷,時常拿孩子出氣,對孩子一頓打罵。

每次酒醒,他都會請求李女士的原諒,然而得到原諒後又不做出改變。就這樣,家庭冷暴力和熱暴力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李女士實在忍無可忍,去年,她給了前夫一筆錢,讓他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了字,兩人關係就此終結。

離婚後,李女士成了單身母親,她在朋友圈這樣吐槽前夫:吃著軟飯,打著孩子,還整天自命不凡。



關於離婚後的打算,李女士表示會認真選擇合適的對象,組建一個新的家庭。「我36歲,再婚只嫁有錢人,這不是為自己考慮,而是對孩子負責」,她對朋友說,「孩子長大了,僅僅教育支出這塊,都快用光了我的工資」。

從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和孩子教育條件這兩個方面看,李女士選擇與有錢人再婚,很是合理。不過錢不是萬能的,它只能解決一些表面問題,卻無法解決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如果李女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自己離婚的影響,依然保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就一定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多與孩子交流



父母離婚,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就失掉了大半,他們甚至以為自己是父母離婚的「罪人」,並深深地自責。此時選擇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儘量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聊天,說說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學習、小區發生的一些事、聽到的或看到的一些新聞等等。適當的時候,也可以提一下自己感情方面的事情,語氣平和,不帶憤恨和詆毀,就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父母離婚的決定與他無關,是大人的事情。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爸爸媽媽是否在一起生活,都會像以前那樣愛他。

第二,鼓勵孩子融入集體生活

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離婚了,他身邊的朋友、同學通常會對他多一份關注。而在孩子看來,這份關注是一種可憐,他會變得非常敏感。有時候,孩子還會把老師給予的特殊照顧當成是「施捨和憐憫」。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異樣」,一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會選擇獨處。

如果孩子身上表現出這樣一種苗頭,母親(或父親)一定要及時介入,幫助他消除不安感和自卑感,鼓勵他融入集體生活。因為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來自父母的愛,也需要從同學和老師那裡得到肯定和溫暖。



第三,對孩子的管教一如既往

不少離婚的父母,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便在物質方面滿足孩子。他們試著用物質的富足感,填補孩子心靈方面的空虛感。另外,他們對孩子的管教也出現了鬆動,有的還變得特別遷就孩子。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他會變得沒有同情心、責任感、以及感恩的心。所以無論家庭有什麼樣的變故,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都應該一如既往。

離婚也好,組建新家庭也罷,都不要忘了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底線。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以及美好的未來生活,不是錢能買到的,是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和付出。懂得這個道理,或許就不會糾結「要不要嫁給有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