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裝劇《清平樂》中,3位詩人3首詩詞,哪一首最能打動你?

2020-05-24     也可自話

原標題:盤點古裝劇《清平樂》中,3位詩人3首詩詞,哪一首最能打動你?

近期熱播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中結局了,除了對帝後的感情線不太滿意之外(太虐了),我對這部劇整體上還是很滿意的,王凱、江疏影、喻恩泰等人的演技自己不說,這部劇對歷史也比較還原,幾乎沒有出現魔改,更重要的是,對我這樣一個詩詞愛好者來說,能有一部良心電視劇,把我帶回那個號稱「文人天團」的仁宗時代,和我喜愛的詩人一起度過一段美妙時光,真是太棒了。

歐陽修、范仲淹、晏殊……這些在學生時代用「背誦並默寫」支配著我們的大文豪,在劇中都留下了哪些千古名篇呢?

歐陽修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這是一篇詠物詩,詠的對象是畫眉鳥,當然了,和所有詠物詩一樣,物只是表象,詩人的真正意圖是借物抒懷。

前兩句寫畫眉鳥百囀千聲,在林中自由飛翔,像是在翩翩起舞一樣,它們的充滿靈性的舞姿,把原本就奼紫嫣紅的山花,襯托得更加賞心悅目。

後兩句一轉,說看到那些被關在鳥籠中的鳥兒,哪怕是黃金鳥籠,它們也不會開心地唱歌起舞,因為鳥兒真正羨慕的,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林中翱翔。

當時歐陽修的日子並不好過,在朝廷中備受排擠,多次請辭仁宗皇帝都不同意,但又把他貶到滁州等地為官,歐陽修官場失意,內心惆悵,於是以畫眉鳥自喻,表達自己嚮往江湖生活的願望。

前兩句寫自由,後兩句寫牢籠,在劇中,編劇把這首詩安排給仁宗皇帝,按照史實,仁宗皇帝是不可能在此時吟唱這首詩的,因為這首詩作於歐陽修晚年,而當時劇中歐陽修還是個小年輕。但又不得不佩服編劇這一改編,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生活在富麗堂皇的皇宮中,但很多時候,他並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深宮中的皇帝,又何嘗不羨慕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呢?

范仲淹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我們太熟悉了,一首耳熟能詳的課本詩,真正的「熟讀並背誦」,支配過我的恐懼。

范仲淹這一生,就像劇中表現的那樣,屢屢因直言進諫被貶,然後被皇帝想起,重新召回任用,然後又直言進諫,又被貶,又……時間久了皇帝也煩,他自己也煩,乾脆對皇帝說:您老人家送我去戍邊吧。

皇帝說:准了。

於是乎,范仲淹來到了西北邊塞,在這裡,他寫下了《漁家傲·秋思》。

和以往所有的詞不一樣,這是一首意境開闊、情調悲壯的宋詞,短短几句詞中,有塞外風情、有戰爭號角、有將士的思鄉之情、有作者的愛國情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家國情懷寫進了詞里,一改以往低沉婉轉的詞風,突破了詞只能寫兒女情長的桎梏,被後人認為是「奪豪放詞之先風」,深深地影響了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豪放詞人。

晏殊

《採桑子》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時光只知道催人變老,卻不明白人世間的多情,長亭送別時,淚水濕透衣衫,醉酒也不足以使人忘卻煩惱。

晏相公在水榭邊,看著潺潺流水,一邊撫琴、一邊唱著這首小曲兒,他自己把自己給貶了,雖是為了大局,看似豁達,但離別之際,又怎能不憂傷呢?長亭離恨,他送別的卻是自己。

昨夜,急促的西風吹打著梧桐葉,不斷將自己從美夢中驚醒,透過窗欞看那月亮,月色朦朧慘澹,突然,不知何處的高樓上,傳來一聲大雁的悲鳴。

慘澹的月色、大雁的悲鳴,不正如此時此刻,晏相公慘澹的仕途,悲痛的內心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UYdR3IBiuFnsJQVN3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