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講究,皮薄餡多的廣式餅點
色澤鮮明、口味鮮甜的廣式腊味
入口清甜、回味無窮的廣式糖果
……
說起廣州手信,你能想到哪些?
這些廣式手信里,濃縮的都是廣州人對精緻生活的嚮往,承載的是廣州這座城市的文化。而如今,一盒盒小小的廣式手信,裝著廣州獨特的故事和文化,搭乘高鐵,被外地遊客和本地遊子帶往世界各地,成為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城市與城市之間文化的橋樑。
小小的手信,
吃的是味道,品的是文化,感的是情誼。
在即將過去的周末,亞洲美食節—海陸空「全域」美食文化交流活動在廣州南站舉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也來到廣州南站的列車上,帶你去了解廣式手信背後的故事。
皮薄餡靚
雞仔餅喚醒兒時回憶
在廣州南站發出的D7461列車上,車廂里一片歡聲笑語,列車乘務員正在派發點都德的廣式餅點,咸香酥脆的雞仔餅、香甜可口的椰香牛軋糖、酥鬆綿軟的海苔沙琪瑪……乘客們拿到後迫不及待的打開嘗嘗鮮,連聲稱讚「好吃」。
「雞仔餅,我從小吃到大,吃了30多年。每次回家或者聚會,都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一些,我家人都特別喜歡吃,身邊的外省朋友嘗過也都很喜歡。」今年34歲的趙先生是江門新會人,在香港工作,這次帶上了家人,約上了好友,去陽江旅遊,雞仔餅是他每次出行必帶的手信,這次出遊也不例外。
「這次我帶了十多袋吧,專門買的那種薄脆的老式雞仔餅,現在很多商家推出了新式雞仔餅,在老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比以前更厚、料更足,有點像月餅的感覺,但我是一個很念舊的人,還是喜歡以前那種老樣式和老味道。」趙先生笑道,現在快遞很發達,越來越多的人直接將特產快遞給家人和朋友,但在他看來,手信最重要的就是「手」字,親自去買,不論路途遙遠,親手拎著,再親手交給家人和朋友,這一份小小的手信里承載著重重的心意。
在他的記憶中,兒時和小夥伴一起吃的雞仔餅是最美味的。「以前師傅是在砧板上將雞仔餅做好、切好,直接推進鍋里現炸,我和朋友就在旁邊排著隊眼巴巴的看著雞仔餅在熱油鍋里翻滾,炸好後師傅用白色的油紙將熱氣騰騰的雞仔餅包好,雞仔餅表面的油慢慢滲透進油紙里,本身的油膩感被中和掉,等到師傅遞給我們,我們一人咬上一口,咸香又酥脆,吃完一個還想再吃第二個,那味道太難忘了。」一塊小小的雞仔餅里,承載的是趙先生和兒時小夥伴們美好的回憶,如今,兒時的小夥伴們去了各地打拚,因此趙先生也十分珍惜相聚的時光,每次聚會,一定會去買上幾十斤的雞仔餅,配上解膩的綠茶,和朋友們一起,一口餅一口茶,談天說地,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刻。
連接兩代
寄託新廣州人鄉愁
作為嶺南古都、文化古城和美食之都的廣州,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蔬果生鮮四時不同,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食材,也造就了廣式腊味、廣式餅食、廣州工藝品、廣州土特產品、廣式調味品、廣式湯料、嶺南藥品、廣州涼茶、廣式糖果等「十大手信」。其中,廣式糕點精緻講究,品種豐富。如雞仔餅主要原料是菜心和豬肉,調以南乳、蒜蓉等,甜中帶咸,口感上頗富層次。嶺南盛產蔬果,糕點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馬蹄糕,取生津解毒的馬蹄,外形規整,晶瑩剔透,入口糯軟。
廣州美食包羅萬象,不管來自哪裡,廣州都用無處不在的美食呵護各地遊子的胃,慰藉他們的鄉愁。來自重慶的劉金玲,對這些廣式味道並不陌生,小時候,爸爸到廣州出差都會拎回來幾盒廣式糕點,小區里的小夥伴們都羨慕不已,牛軋糖、廣式月餅、馬蹄糕……這些又酥又甜的廣式糕點讓她度過了甜蜜的童年。
後來她考上了廣州的大學,畢業後留在廣州工作,現在定居在了廣州,劉金玲成為了一名新廣州人。在她看來,了解一個城市,食物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每逢周末,北京路、上下九等老街上的特色小吃常讓她流連忘返。「我身邊有很多外省的朋友,他們也是獨自在廣州打拚,我們常常會約著一起去嘗美食聊聊天,廣州的食物種類很多,很鮮美,讓我覺得是一件很解壓、很幸福的事情。」
假期回家時,劉金玲也會像兒時時候爸爸那樣,捎帶上幾盒廣式點心,把這份美味和心意帶給家人和朋友。「這種感覺很神奇,以前是爸爸帶廣州手信給我,現在是我帶給爸爸,當我把廣州手信交到爸爸手上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好像是在告訴他,女兒長大了,現在在廣州過的很好。我還聽媽媽說,爸爸有時會把我帶回來的手信送給親朋好友,然後很自豪的告訴他們,『這是我女兒從廣州帶回來的』,」 劉金玲有點不好意思的笑道。
推陳出新
探索年輕人追求健康需求
現在,廣州酒家、點都德、陶陶居、粒上皇等品牌針對廣東消費者設計了獨特的包裝,將廣州元素充分地融入禮盒本身,更具地方特色。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觀察到,現場派發的點都德手信糖盒上,印有與雞仔餅起源相關的大公雞,寓意著「萬事大吉「的橘子盆栽……處處彰顯出濃濃的廣府文化特色。
除了設計出帶有廣式特色的包裝,廣式手信在用料上也有所探索。「手信的消費群體大多是年輕人,而現在年輕人不僅關注包裝,對於產品的健康也較為關注。因此,產品的用料也在往健康方面發展,像這款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椰香牛軋糖,是低糖微甜的,並加入了養生的枸杞,更貼近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輕一代。」點都德手信部相關負責人補充道,舊時做餅講究兩派,一是老人愛吃的傳統蓮蓉餡,入口綿密柔滑,二是年輕人愛吃的新鮮果仁餡,現在除了堅持傳統,也會探索年輕人喜歡的口味,像榴槤、草莓等等。
「食在廣州」在國際上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廣州開放的環境也為美食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土壤,如今的廣式手信也正走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廣式糕點的品種一直在與時俱進,注意中西結合。現在大街小巷,無論西餅店還是老字號的傳統廣式點心店都有一款名喚「蝴蝶酥」的糕點,原來它竟是歐洲的舶來品,如今卻和來自澳門的葡式蛋撻一起變成了地道的廣式糕點,除此之外,雞仔餅、廣式月餅、蓮蓉酥等廣式點心也有了新式做法,體現廣州人從口味到心理上的一種開放。
「這個味道很奇妙,有點甜,又有點咸,我很喜歡。」來自雪梨的Chris邊嘗著雞仔餅邊稱讚道,因為工作的原因,Chris經常來中國出差,廣州的美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鮮美、營養、健康的食物,讓他愛上了這座城市。「這個雞仔餅在哪裡能買到,我要買點帶回去給我女兒嘗嘗。」嘗完雞仔餅後,Chris追問道。
廣州十大手信
廣式腊味
「秋風起,食腊味」,一句俗語勾勒出了秋冬時節,每家每戶的飯煲上都會蒸上一些腊味配飯的生活場景。色澤鮮明,口味鮮甜,香味獨特的廣式腊味,是每年手信的香餑餑,來到廣州,腊味必定是相互饋贈的佳品。
廣式餅食
廣州的餅食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只要一說廣州的餅,老廣們便可以順口溜似地說出老婆餅、雞仔餅、核桃酥......每一種餅都有自己獨有的風味,每一種餅用料考究,做工精良,還有濃郁的南粵特色和懷舊情調。
廣式糕點
香甜好食的蘿蔔糕、清香嫩滑的糯米雞、香甜暄酥的笑口棗,還有炸得酥脆的油角,入口即化的蛋散、綿軟爽口的馬蹄糕...... 加熱即食口感更佳。
廣式湯料
廣東有句俗話叫:「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一盅盅湯,飽含著對家庭成員的關愛和對自身健康的負責,湯的柔情和剛烈,也成為了廣東飲食文化的縮影。於是喜歡喝湯養胃的廣東人,研製出了各種不同配搭的廣式湯料,也是來廣州值得帶走和送禮的佳品。
廣式醬料
粵菜馳名海內外,還離不開獨特香醇的調味品。在烹飪時加一些醬料,可以讓菜品更加鮮美。其中,最具代表如醬油、柱侯醬、醋、面豉醬、蚝油、腐乳等。
廣式糖果
廣式糖果是指的涼果、潤喉糖等,代表如雞公欖、各式涼果、潤喉糖。說起蜜餞果乾,就不得不提起雞公欖了。雞公欖入口清甜爽脆,回味無窮,是廣州一大特色。除了雞公欖之外,還有蜜桃片、五味姜、話梅、佛手果、咸柑桔..……
雞公攬 來源:文創聯
廣式工藝品
廣州有很多特色的工藝品,「三雕一繡一彩」(玉雕、木雕、牙雕、廣繡、廣彩)是手工藝術中的精品。其中欖雕已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地區漢族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致,線條流暢、細膩精緻。
廣式涼茶
廣東涼茶是中國傳統涼茶文化的代表。涼茶對於廣東人,可以說是「生命源於水,健康源於涼茶」。除了清熱解毒外,涼茶還可去濕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等,還可治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疔瘡腫毒和高血壓......夏天完全可以當清涼飲料飲用。
嶺南藥品
嶺南地理生態特點非常有利於動植物生長,天然形成了種質多樣、生態環境優越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由於嶺南氣候濕熱,自古以來當地人就有用草藥調理身體的傳統,嶺南地區中醫藥在當地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
土特產品
廣州地處亞熱帶,物產豐富,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最具代表如:鯪魚罐頭、馬蹄製品、蜂產品、茶葉、姜撞奶、龜苓膏、嶺南佳果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王楚涵、全傑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莫偉濃、陳憂子、廖雪明(除署名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楚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