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大科技,中國石油新疆油田構築油氣能源新高地

2019-07-28   天外格調

新疆油田新時代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紀實

中國石油數據中心落戶新疆油田

吉木薩爾吉7井區集約高效環保的5#採油大平台

開發建設中的瑪湖油田

水平井大型壓裂施工現場

劃重點

2019年1月,《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億噸

2017年,發現瑪湖和吉木薩爾頁岩油各10億噸級規模儲量大油區,成為中國石油增儲上產主戰場。

最大基地

2019年6月,新疆油田公司稠油累計產量突破1億噸,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

17年

2002年至2018年,連續17年實現有效穩產千萬噸。2019年目標產量1240萬噸,凈增103萬噸。

1月6日,高探1井喜獲千噸高產,創國內陸上碎屑岩最高產紀錄,南緣勘探實現歷史性突破。

6月9日,前哨2井在三工河組喜獲高產,沙灣凹陷東北斜坡獲重大突破,有望形成又一個規模勘探大場面。

6月13日,稠油累計產量突破1億噸,新增可采儲量2億噸,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

7月13日,滴西110井喜獲19.6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滴南凸起東段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

短短半年多來,新疆油田公司油氣勘探突破不斷,新領域新發現層出不窮,上半年已新獲工業油氣流76井107層,基本落實石油三級儲量6.3億噸。油氣生產瞄準凈增百萬噸目標,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呈現出昂揚向上的強勁發展勢頭。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動搖,深入實施「大科技」工程,建設現代化大油氣田步伐穩健,準噶爾盆地成為了我國乃至世界油氣能源科技領域的新高地。

成功探索增儲上產新領域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疆油田公司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創新納入公司總體戰略,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進理論、技術、管理和信息化等全方位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獲取發展新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勘探龍頭昂揚不停歇,老區穩產「壓艙石」可倚。

今年1月8日,《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果標誌著油氣勘探新領域探索成功,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理論與中國技術,使世界資源潛力巨大的凹陷區礫岩可望成為21世紀油氣勘探的重大接替領域,推動石油地質學發展。

新疆油田在集團公司的支持和幫助下,集成科研力量,堅持內引外聯,形成了公司4個直屬研究院、集團公司7個戰略合作夥伴、石油高校,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科技大聯合組織模式。依託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專項,從2005年開始,組成了數百人的研究團隊,開展產學研用、多學科一體化協同攻關,通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4項世界性難題,獲得了3項新認識,研發了3項新技術,在國際上創立了「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準噶爾盆地發現了10億噸級的瑪湖特大型油田。

新疆油田公司創立的這套勘探理論技術體系,不僅可以用於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勘探,而且可以用於指導我國更廣大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

中國陸上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盆地有73個,按照這套理論認識這些盆地,石油儲量將有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經指導了哈德油田、春暉油田的發現,三級儲量達1.24億噸。

瑪湖勘探開發所研發的配套技術系列已全面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水平井開發方式的完全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時,該技術已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及中亞地區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瑪湖油田已經成為中國石油原油增儲上產的增長極,油田產能建設已全面展開,「十三五」末累建產能超過1000萬噸,2025年實現年產量500萬噸以上。

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開發難度大,主要表現為油層的低滲透率,油質偏稠,儲集母體形態多樣、礦質複雜。新疆油田公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自主研發了多種針對性的油氣開發工藝技術體系,開創了多項世界先進甚至領先的油氣開發技術。

面對傳統稠油開採技術成本高、採收率低等難題,且國內外均無相關技術的現實,新疆油田公司聯合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等單位,建立14個先導試驗區,組織了多學科、產學研聯合攻關的1600多人科研團隊,經過20餘年的持續攻關,突破一批關鍵開發理論技術瓶頸,攻克多項世界級難題,實現了稠油開採技術的轉型升級;創建了淺層稠油、超稠油高效開發的完整理論技術體系,形成了4項關鍵稠油熱采新技術。

新一代淺層稠油、超稠油開發技術在新疆油田大規模推廣應用,成功動用超稠油儲量1.5億噸、特稠油和稠油2.5億噸,實現工業化採收率超過60%,相比傳統技術提高30個百分點以上,新技術產量貢獻超過90%,為油田稠油年產達到500萬噸發揮了重大作用,實現了優質環烷基稠油國內供應份額超90%以上,保障了國家戰略資源持續供給。

成就全方位標誌性重大成果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公司的科技創新成就是全方位的。其中,標誌性重大創新成果就達10項。

除了凹陷區勘探理論技術和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及新一代淺層稠油、超稠油開發技術之外,新疆油田公司的油氣勘探開發呈現出勘探領域多元化、勘探理論創新化、勘探開發一體化、工藝技術配套化等特徵。

2017年,新疆油田公司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技術依靠自主創新獲得重大突破,在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發現了吉木薩爾10億噸級頁岩油資源。目前,吉木薩爾的單井最高日產超過100噸,是我國陸上油井日均產量的62.5倍,即將成為新疆油田增儲上產的現實接替區。

今年1月6日,位於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的高探一井獲得了日產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氣32.17萬立方米的高產油氣流。這標誌著我國前陸盆地深層大構造勘探獲得重大突破,1800平方公里的大油氣區全面展現。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公司在準噶爾盆地滴南凸起南帶的天然氣勘探獲得一系列新突破,新增天然氣控制和yucechuliang超千億立方米,有利勘探區面積達3.9萬平方公里。

這個重大突破的理論支持,來自新疆油田自主創新的火成岩天然氣成藏認識及勘探理論技術。這項創新,在建立火成岩源儲一體成藏模式基礎上,形成了複雜火成岩儲層及流體識別評價配套技術系列。

「十三五」以來,礫岩油藏三次採油技術獲得重大進展,使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地區開發了近60年的老油田採收率提高70%以上,實現了地下石油資源的應采盡采。

預計運用這套技術,新中國建設的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礫岩油藏增加可采儲量6000萬噸,為實現老油田的長期持續穩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克拉瑪依油田已經成為我國開發時間長、穩產時間長、總體持續增產時間長的油田。準噶爾盆地的天然氣儲藏類型特殊,屬於世界範圍內難以捕捉成藏規律的火山岩氣藏。對此,新疆油田公司的改造型火山岩氣藏開發技術攻關近年來取得重要成果,使得氣田綜合遞減率控制在10%左右,有力支撐了克拉美麗氣田10億立方米穩產。

創新體系催生諸多前沿科技

「十二五」以來,除了油氣勘探開發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研發,新疆油田公司在地下儲氣庫建設與運行技術、油氣生產工程技術、油氣田地面技術等領域和環節,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進步,成為油氣生產領域的戰術保證和效果保障。

這其中,起到先進基礎平台作用的是智能油田建設。這是一套基於網際網路模式的綜合人工智慧系統,由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勘探與生產調度指揮系統、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等部分組成。目前,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初步完成了智能油田建設「全面感知」和「自動操控」前兩步目標,建成了兩個物聯網示範工程,實現了主要生產運行數據與物聯設備運行參數的自動採集與監控,大幅提高生產運行時率,保障安全生產。隨著智能油田的日趨完善,其功能和效果將日益顯著。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公司所取得的科技創新成就,得益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指導,得益於中國石油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而實施的科技創新戰略。

「十二五」以來,新疆油田公司適應新體制機制的要求,堅持實施「油公司」戰略,持續強化技術創新、改革創新和管理創新,著力提升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不斷加強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緊緊圍繞現代化大油氣田建設目標,強化地質理論創新和重大技術攻關,推動了油田千萬噸以上持續規模增儲、效益上產。特別是近些年來,大力強化科技強企、數字強企、人才強企三個聯動,以重大攻關突破瓶頸技術,以智能油田建設促進「兩化」融合,以試點「T序列」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以科技決策體系、科技管理體系、研發組織體系、科研條件平台體系、科技保障體系、科技攻關體系等六項體系為核心內容的「大科技」創新體系,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前沿科技。

「多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大科技』工程,形成了以『科技大聯合』為靈魂,具有新疆油田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催生了一批重大成果,豐富和發展了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理論技術體系,油田進入了儲量規模增長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新疆油田公司副總經理、總地質師支東明說。

激發科研隊伍創新創效活力

1月23日,新疆油田公司召開第三屆科技大會,隆重表彰為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和公司「十二五」以來對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在獲表彰的先進個人中,有被聘任到專業技術崗位的企業技術專家1人,一級工程師9人,二、三級工程師10人,成為新疆油田科技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領頭羊。

人才興則事業旺。如何全面激髮油田科研隊伍活力,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新疆油田公司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創新激勵機制,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實施項目經理負責制、加大獎勵力度、營造科研「家文化」,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湧現出了紮根戈壁、矢志攻關,以「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郭旭光為代表的青年科研領軍人物。瑪湖油田、高探1井兩個重大發現,油田對主要貢獻人員一次性重獎千萬元。

自2016年起,新疆油田推行專業技術序列改革,目前已分級分類選聘企業首席技術專家崗位5人、企業技術專家崗位21人、一級工程師崗位65人、二級工程師崗位657人、三級工程師崗位1215人,隨著專業技術序列崗位通道逐步完善,激活了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在專業技術序列改革中,新疆油田公司以主營業務為中心、立足科研現狀、結合科研單位和油氣生產單位實際發展需要,突出崗位管理,配套薪酬體系和出台多項政策,強化責權對等,為專業技術人員建立更獨立、暢通、穩定的職業發展通道,建立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的動態運行機制,以業績合同和工作任務書為抓手,強化考核與管理,與薪酬和崗位調整掛鉤。讓擅長技術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不用靠行政職務也能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感、榮譽感顯著增強。

在優化保障薪酬待遇的同時,新疆油田公司注重落實服務保障工作,設立專家辦公室,健全黨委聯繫服務專家機制,對技術專家和技術骨幹努力做到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並在選樹表彰上優先傾斜。

「獨木橋」變「雙通道」,打破了制度藩籬,為專業技術人才開闢了一條體系完備、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序列成長通道,激活了科技人才創新創效的一池春水。聘任在企業技術專家崗位的唐勇和雷德文潛心科研攻關,帶領科研團隊艱辛探索凹陷區礫岩這一全新勘探領域,在國際上創立了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體系,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整裝礫岩油田—瑪湖10億噸級特大型礫岩油田。

科研隊伍活力迸發,打贏勘探開發進攻戰。去年至今,新疆油田重大科技成果不斷,實現了多項歷史性突破,授權專利創歷史新高。油氣勘探捷報頻傳,接二連三取得突大發現和突破,有力助推了油氣主業的迅猛發展,企業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隨著準噶爾盆地增儲上產步伐不斷加快,已成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目前最重要的石油戰略接替區,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新疆地區穩定發展、實現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國內原油1億噸有效穩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專業技術序列改革改變了傳統的學而優則仕觀念和『都走獨木橋』局面,不僅拓寬了科研人員新的上升通道,也為科研人員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台。」新疆油田首席技術專家唐勇說。(文/圖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企業文化處 桑聖江、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