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的七種武器——車馬炮兵象士將 象棋七兵種的運用

2019-08-14     象棋殘局解析

作曲家七個音符,可以寫成千千萬萬的曲譜;美術家七種顏料,可以描出豐富多彩的畫圖。同樣,象棋的七個兵種,寥寥三十二子,如同七種武器一般,各盡其妙,在藝術家手中如同千軍萬馬;變化無窮:時而對面笑,雙杯獻酒;時而側面虎,回馬金槍;時而下馬槍,流星追月;時而馬後炮,一針見血;時而臥槽馬,千里追風。如魔術師在變戲法,花樣百出,令人眼花繚亂,拍案叫絕。翁瀾前先生在《弈林健將楊官璘》一文中這樣說道:「那七個兵種在弈者智慧的調遣下,其戰法如天地那樣變化無窮,像江河那樣奔流不竭,神奇呵!開局布羅網,中變點烽煙,斗殘搗黃龍。其間,縱橫馳騁,不可端倪,真有行到水窮,坐看雲起之妙」!

中國象棋的七種武器:車馬炮兵象士將

一、拳頭——車

車——堪稱三軍的主力。開局時,它比雙馬炮或雙馬或雙炮的力量還強。可縱可橫,可近可遠,控制要塞,策應各子。其最多可控制十七個據點;無論進攻防守,威力最大,無往不利。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正由於這樣,千百年未經人們不斷摸索,總結出一些用車的要領,如「車前炮後」、「殘棋車占中」、「殘棋最怕車低頭」、「巡河車趕子有力」等。它是初學者最喜歡運用的一個兵種。棋諺有「一車子十之寒」,「三步不出車,下棋多會輸」,「輸棋多為出車遲」之說,皆言其重要也。

在排局中,其應用範圍最廣,如以兵佐之,有車兵冷著;以馬佐之,有車馬冷著;以炮佐之,有車炮冷著等等,都成為兇悍、巧妙而有趣的殺局。在排局中,配合兵則著法深奧而產著率較高,配合馬炮則迅猛而產著率較低。在借力局中,它可以配合其它兵種,如借車使炮、使馬、使兵,甚至還可以使象、使士等。

中國象棋棋子:車

二、孔雀翎——馬

馬——是近距離作戰的兵種。開局時,守多於攻。曲折迂迴,在沒有蹩腳的情況下,可控制八個據點。在它的勢力範圍內,有「八面威風」之勢。特別是殘局時,子力減少,活動空間擴大,縱橫馳騁,左右逢源,銳不可當。臥槽馬、釣魚馬、八角馬、側面虎、雙馬飲泉等攻殺手段,便是對馬的作用給予的極高評價。古譜用馬訣有云:「一馬換雙象,其勢必英雄。」香港棋王曾益謙贊它是「突圍之勇者」,常常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有馬的排局著法較長,如以車或炮佐之,威力更大,「車心馬角」便是一例,「馬後炮」也是一例。其殘局時常有「車馬臨門」等殺勢,神出鬼沒,使對方防不勝防。

在某種情況下,特別是炮無子配合時,馬比炮強,故有「殘棋馬勝炮」之語。它雖是攻子,只有過了河才能真正威脅對方之帥。由於它行動遲緩,常有絆腳的障礙,易放而難收,故非有很深的造詣是很難運用自如的。在排局中只能借馬使車、使炮、使兵,不可能借馬使象或使士,但有時可起象和士的作用。「窩心馬」,「歸心馬」都是言馬入宮歸心,妨礙主帥或雙士的活動,容易被對方「悶殺」,故有「馬入宮」、「必遭凶」、「馬入歸心、老將發昏」之棋諺。可是,排局作家恰恰利用這一特點,塑造出很多千姿百態的有趣排局。

中國象棋棋子:馬

三、碧玉刀——炮

炮——是攻堅的主力。射程最遠,遙控前線,聯繫各子,使前後左右呼應連貫,易於成勢。「隔山需動炮,臨陣快如飛」。它有一種越過障礙的長處,在有架子的情況下,縱橫可控制十五個據點。它飄忽而來,呼嘯而去,常使對方措手不及。敵將有士象保護,一樣可以施加壓力,正如《百局象棋譜》說的:「隔一打一,炮石之狠勇可知。」古詩讚曰:「漫道中軍多護衛,一聲霹靂盡成灰。」雙炮組成的「擔子炮」、「重迭炮」或開局時的「空頭炮」,威力甚大。若非神通廣大,是不易化解這三套法定的。賈題韜先生評曰:「馬行緩,炮行速;馬繫於一方,炮關乎全局。臨局非得先手,萬不可輕以炮易馬」。開局階段,炮比馬強,所以有「馬換炮,虧不掉」的說法。

不少江湖藝人搏弈全盤,多繞雙馬而極少有繞雙炮者,原因是炮的靈活性要比馬強,有無堅不摧之勢。有車佐之,可形成一些巧妙的殺勢,如「炮輾丹沙」,「沉底月」等。炮在借力局中常用之,不但可借炮使車、使炮、使馬、使兵等攻子,還可借炮使象、使士等守子,這是馬所無能為力者。現已有借車使炮的最長的連照殺局紀錄(長達219著的排局)。士象全可守和馬兵,但炮兵有士相則可勝士象全,炮雙士可守和單車,馬雙士則不能。單炮士象全可守和車兵,單馬士象全則不能,一馬不能破雙士,而一炮只要有一士佐之卻可勝。從這些角度來看,炮又比馬強。炮必須有所憑藉才有威力,否則「雙炮笨如牛」、「單炮難成局」,實踐總結了「勢成方動炮」、「殘棋炮歸家」等規律。獨馬可得勢,孤炮則無威。故「有炮須留他家士」,道理便在此。

中國象棋棋子:炮

四、長生劍——兵

兵——是子數最多一個兵種,首當其中地站在陣地的最前沿。雖是攻子,卻沒有照應全局的能力。全局中,在未渡河時,其力量甚微,只能起聯繫和阻礙對方的作用。對中國象棋中的兵卒曾有這樣的論述:「小卒是不受重視的棋子。可是它卻不聲不響,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永不後退地前進著。有時候在緊要關頭,會出人意料地起著左右全局的作用。下棋時,不可只管車馬炮而置兵卒於不顧。」雖是區區小兵,在藝術家手中也有「秤錘雖小壓千斤」之力。有兵的排局,變化複雜微妙,作用比對局更為重要、突出。排局名家許弼德有「局的巧妙在於兵」之言,切中要旨。古局善用兵,《遊戲大全》象棋譜中之排局,均以兵應付一切為其特色。大型排局《七星聚會》、《帶子入朝》、《征西》、《小釣魚》等,亦因有兵才千變萬化。兵雖是攻子中戰鬥力最弱者,但過河後卻要刮目相看,不但有「過河兵當車使」,「過河卒大似車」及「小車」之稱。而且排局中的老兵也往往奧妙無窮,所以有「海底撈月」之說。

古譜《梅花泉》序言云:「苟得其勢,卒竟與車同功。」前輩名手賈題韜也說:「一卒之微,足以致命。」在對局中,單兵唯有一種情況可以取勝,便是對方僅剩「光頭公」;排局則不然,通過藝術家巧妙的擺布,單兵可勝對方十六子齊全。的確,在排局中兵常可代車,而且有時設車不行,設兵則可以。從這個角度看,兵的作用有時是不亞於車的。「太監追皇帝」、「鳳凰三點頭」、「三進兵」、「獨炮難成殺」等,說明某種殘局形勢兵比炮強。「兄弟兵」可攻可守(既可迫宮,又可遮將頭),「花心卒」,威力無窮,「三仙煉丹」(又名「三車破士」)士象無濟,「雙鬼拍門」岌岌可危,有車佐之,如虎添翼。開局時有「以兵制馬」之說,皆肯定其作戰中的功能。

中國象棋棋子:兵(卒)

五、霸王槍——將(帥)

帥(將)——是子數最少的又是唯一不准兌換、不准犧牲的一個兵種。它是全局的核心,進攻及保衛的對象,爭奪的焦點,決定勝負的目標。在開局時,宜深居簡出,所以棋諺有「無事不動帥」、「將守深宮戒遠征」、「將無急難休輕出」之謂。它雖不出「九宮」,但也有助攻及牽製作用。尤其是在殘局階段,才逐步顯出其威力,常有「露將助攻」這一招數,往往能左右全局。並可利用其走停著以牽制對方,從而取得勝利。所以有「不出九宮,決勝千里」之說。

在排局中,作用更為突出,它可控制一條線,有車的威力,而馬、炮、兵等則反而不及。殺局中的「三把手」,有它的一份功勞。從這個角度看,它間接的攻擊能力,有時勝於馬、炮、兵等攻子。在排局中,如善於利用它,不但可增加排局的精彩奧妙,而且還可以節省子力。除了特殊的遊戲局外,沒有它便無的放矢,不可成局。

中國象棋棋子:帥(將)


六、離別鉤——仕(士)

士——專司保衛將帥之責。按照規定的位置走動,士僅五個點可走,活動範圍較小。明代唐寅(唐伯虎)認為「士有護內之功」,曾益謙稱士是「內層保障」,象是「外層保障」,比喻皆很貼切。開局階段,作用不顯著,進入中殘局則價值倍增。有了士象,可增加局的堅韌性、「不易殺」和複雜性,可掩護和阻擋敵子,挫其銳氣,如古代之設城防關卡,可作屏障。棋諺有云:象棋象棋,無象無棋。「楊官也說得好:「無論在哪個時候,只要對方進攻,已方的士象就很重要。」古代排局「小征東」、「金沙灘」等,後人加了士象,深遠了不少。棋諺有:「撐起羊角士,不怕馬來將。」無士只畏車兵,「寡士怯雙車」,所以古譜《金鵬十八變》強調,士象虧則兌他車卒。無象則畏馬炮,棋諺云:「傷車、馬、炮者則勢弱,傷象者則勢危」,「每逢單缺象,最忌炮來攻」。

古譜《自出洞來無敵手》的棋歌云:「缺象當怕炮來打,少士又恐兵卒攻。」象在對局時可擋馬,可遮將,可走炮攻敵。經過棋手們長期實踐,已部分摸清了運士的規律:避炮鋒宜順補,避車鋒宜背補,避馬鋒宜角補。謝俠遜也有「以士制車」、「以象制馬」之言,誠寶貴之經驗談也。

中國象棋棋子:仕(士)

七、多情環——相(象)

《象經序》說:「一曰天文,以觀其象;二曰地理,以法其形;三曰陰陽,以順其本;四曰四時,以正其序。」這些講的都是象棋之「象」。在棋戲「前冠」以「象」字,是指弈棋猶如「象天則地」一樣,自然和社會法則都以唯象思維的方式比擬後被用於棋局、棋子的設計和棋理上,棋中固有的「象天則地」之象,才是把棋戲稱作「象棋」的原因所在。

相(象)是保衛帥(將)的守子,而且,其防禦能力相應要強些。

中國象棋棋子:相(象)


象棋七兵種的妙用

一、兵(卒)的運用

兵(卒)屬攻子類,是攻子類中力量最弱者,行動緩慢,數量較多。

兵的特點是勇往直前,絕不後退。未過河時兵的作用相對較小,過河後力量變大,逼近或進入對方九宮時,威力猛增。

兵(卒)單獨擒王的機會較少,多起配合其他兵種攻殺的作用,攻堅執銳,勇於犧牲。其作用隨局勢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進入殘局,威力大增,雙方大子所剩無幾,兵(卒)往往成為作戰的主力軍。

在兵(卒)的運用上,注意以下幾點:

(1)初開局,兵(卒)的前進應配合己方馬的出動,抑制對方馬路。

(2)要重視對兵(卒)的保護,而對敵方兵(卒),要隨時謀圖消滅之。

五個兵(卒)中,中兵(卒)因其價值大,有「將門之子」的美譽,是帥(將)的第一道防線。進攻時,由於中兵(卒)離對方帥(將)府近,往往捷足先登。所以對於中兵(卒),要隨時關注它的安危,無事不動中兵(卒)。

(3)沖兵(卒)下底要慎重,要權衡得失。

(4)在配合強子攻殺中,車炮得勢宜破其相(象),車馬得勢宜破其士。要道發揮作用。

「兵貴神速」,進攻中,不要這個兵(卒)走一步那個兵(卒)走一步,這樣走太緩慢,到不了位,不能形成戰鬥力,影響局勢的發展。宜集中步數走動一個兵(卒),以使它快速占據要道,發揮作用。

(5)兵(卒)依靠本身的力量,長捉對方子力而不算犯規,危急情況下可應用之。

二、馬的運用

馬亦屬攻子類,強子之一。馬跳「日」字,既不走直線也不走橫線,而是曲折前進。在中心地帶時,有八個控制點,呈現面形的控制。在己方陣內時,可以同時保護己方多個子力;進入敵陣,可以同時威脅敵方多個目標,大顯威風。因而對局面有著獨特的掌控作用。棋諺說「馬有八面威風」就是對馬的稱讚。

馬與其他兵種配合,同樣威力會大增,如與車配合,可以構成車馬冷著;與炮配合形成馬炮聯攻,常能夠占到優勢。但是馬也有短處,就是在子多的情況下,行動容易受到限制,就是通常所說的蹩馬腿。所以開通馬路,保持馬路暢通對於發揮馬的戰鬥作用尤其重要。另外,馬入邊角,控制點就減少了,作用亦會減弱。

在馬的運用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往中心地帶跳。

(2)要注意馬路的暢通,及時開通馬路,同時處理好與陣形協調的關係。

(3)馬的行動較車炮遲緩,要防止躁進,注意與己方子力的配合。

(4)由於馬步迂迴,曲折盤旋,在錯綜複雜的局面中,常有神來之著,不易察覺,常令對手防不勝防。注意掌握馬的攻殺,不要失機。

(5)殘棋馬勝炮。進入殘局,子力少了,由於馬沒有了蹩腿之憂,其作用利威力大大增強,故有「殘棋馬勝炮」之說。但要避免與對方的炮交換,以保留和發揚馬的戰鬥作用,去爭取勝利。

中國象棋棋子在棋盤上

三、炮的運用

炮是象棋兵種中的「長武器」,它機動靈活,攻守兼備,善於遠程控制,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屬攻子類,強子之一。

炮的力量大致與馬相等,但子力越多,炮的威力越大;子力少了,炮的威力相應減弱。因而當雙方子力都較充沛之時,炮的總體實力略優於馬,但棋子的性能各有短長。

炮的吃子是隔子打子,因而常可聯絡各子,遙控對方,使己方前後左右呼應連貫。炮又最易和別的子力配合,而配合起來以後更能增強主動和發揮威力,因而易於成事。根據炮的這些特點,在運用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開局階段,如果不占便宜,就不宜用炮與對方的馬交換。

(2)炮不輕發。

(3)實戰中,應該注意配合其他兵種(尤其是車)攻殺,以增強炮的主動性和威力。

(4)殘棋炮歸家。進入殘棋,子少了,炮的威力相應減弱,要及時撤回己方陣地,藉助士相(象)防守和進攻。炮藉助士(相)象防守的力量比馬強。如一車可以勝馬雙士而難勝炮雙士,車兵可以勝馬士象全而難勝炮士象全。因此,在子力交換中,留炮還是留馬,要統籌考慮。一般情況下,求和要留炮,防守得力。

四、車的運用

車是棋戰的主力,同時控制縱橫線,遠近距離均可作戰,勇猛異常。車攻守進退,無往不利。既能自成攻勢,又可掩護其他子力。無論是進攻和防守,它都是棋戰中的關鍵。因而在象棋七兵種中,車的威力最大。棋諺云:「三步不出車,著棋容易輸。」在殘局中,車的活動範圍更為廣闊,有「一車十子寒」之說。

既然車的威力和作用如此顯著,對局勢的影響如此之大,那麼在車的運用上,應該注意:

(1)及早出動。

(2)搶占好位,儘早地、最大限度地發揮車的作用。

(3)車的攻殺(尤其是棄車攻殺)威猛無比,摧枯拉朽,常令對手無還手之力。應抓住戰機,因勢利導,精心謀劃。

(4)注意車不要「低頭」。

五、相(象)的運用

相(象)在布局階段不太引人注意,而進入中局,當對方進攻,主帥(將)受到威脅時,立即發揮出防守的作用。防守時,相(象)對全局形勢影響很大。棋諺云:「傷車、馬、炮者其勢弱,傷相(象)者其勢危。」缺相(象)後,防守就單薄,往往抵擋不住對方的攻勢而致負。因此,在相(象)的運用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防守時,要注意雙相(象)的聯絡,不要輕易散邊,散邊容易被對方各個擊破。

(2)進入殘局,由於雙方子力都已消耗殘缺,剩下的每一個子,其作用都很大。

有相(象)可以遮將,可以擋馬,也可以輔助炮的進攻,還可以用來走應著,不致被對方困斃。此時,多一相(象),少一相(象),對己方局勢影響甚大。因此,在開局和中局的戰鬥中,不可隨便棄相(象),棄相(象)要有所得,有所圖,要愛惜子力。

(3)缺相(象)後的補救。缺相(象)怕炮;當己方缺相(象)時,宜把對方的炮兌掉,以減少危險。反之,對方缺少相(象),我則宜保留車炮攻殺,輕易占優。

在缺單相(象)的情況下,可以與己方的馬組成一個防線,就可以抵禦對方車的進攻,俗稱「只馬當相(象)」。此種馬相(象)聯防的關鍵,是馬要跳到士角,才能與相(象)聯絡。如果馬跳不到士角,則要失敗。抓住這個關鍵,當對方缺相(象)有馬時,一定要阻止馬跳士角,才有機會求勝。

中國象棋

六、仕(士)的運用

仕(士)屬守子類,與相(象)同為帥(將)的守衛者,但作用僅限於「九宮」,是近衛部隊,它的存亡直接關係將(帥)的安危。

仕(士)在弈戰過程中宜靜不宜動,它要在將(帥)的左右或前面保護將(帥)的安全,除此之外仕(士)還可用來遮將(帥)臉、蹩馬腿,當炮架。

仕(士)與相(象)雖同為守子,但其特點各有不同,在運用上應該注意:

(1)防守時,一般宜補順仕(士)相(象),陣型較協調。

(2)與相(象)聯合組成堅固的防線,形成雙保險。當缺相(象)時,可單獨發揮守衛作用。決定。

(3)注意與炮的配合。仕(士)與炮配合可起攻守相濟的作用(與其他兵種的配合就差些)。殘局階段尤為突出。

七、帥(將)的運用

帥(將)既不屬攻子,也不屬守子,它的地位最高,系全局之核心,為雙方決勝負的關鍵。帥(將)也是對方攻擊的主要目標,弈戰初期,通常主帥深藏不露,以免招致危險。但殘局子少,主帥較安全,常常露帥助攻。

帥(將)戰鬥力量似乎最弱,但潛力卻又不小。運用時,要注意:

(1)開局時不宜妄動,不自找麻煩,安全第一。進入中局要隨機應變,規避風險,或幫助進攻。

(2)帥(將)助攻的潛力很大,如利用規則兩將不能對面,牽制對方子力,配合攻殺:或長捉對方子力;或走停著,促使局勢產生有利於已的變化等等。實戰中注意發揮和利用它的特殊功能。

中國象棋源遠流長,博大情深,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千百年來人才輩出,至今進入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人們之間的對弈,體現棋藝最高水平,是象棋愛好者欣賞與學習的珍寶。使讀者能領悟他們在對局中施展的大刀闊斧對殺、懸崖搏鬥的驚險鏡頭,或者綿里藏針暗鬥、細膩蠶食的功夫,還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絲絲入扣的妙手,令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因水平有限,文中出現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本文系「象棋殘局解析」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一起漲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WFzkmwBvvf6VcSZCEve.html


象棋史話序

2022-01-06


象棋殘局論序

2022-01-02












炮兵攻殺技巧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