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硒鴿」成了阜平縣扶貧富民大產業

2019-11-26     新京報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屬於太行深山區,耕地面積少,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壤大都是土石混合,質地差,農業產量低。自阜平縣與西城區結對幫扶以來,引入了全國最大的硒鴿產業扶貧富民項目。項目全部投產後,可達到存欄種鴿55萬對,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種鴿60萬對,富硒乳鴿1000餘萬隻,實現銷售收入2.9億元,利潤6600餘萬元。

阜平引入硒鴿產業扶貧富民項目。受訪者供圖

把傳統農業升級改造成循環生態農業

據阜平縣副縣長孟科介紹,自京冀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以來,阜平縣通過「政府+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致富。

2018年4月,阜平縣引入北京野谷健康產業集團旗下硒鴿項目,合資成立了阜平硒鴿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以肉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北京野谷健康產業集團總經理孫鴻如介紹,產業包含種鴿繁育、硒鴿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鴿糞加工、果蔬種植、觀光旅遊等,實現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為全縣特色養殖業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現在,以前的貧瘠土地上被占地1000多畝的養鴿基地替代,鴿糞進行有機化處理後用於改善土地有機質含量,基地周邊近千畝專門種植喂養硒鴿用的中草藥,在不遠處的阜東食品加工產業園區,硒鴿食品深加工廠房也開始動工建設。孟科表示,為了配合阜平旅遊產業發展,基地還研發推出了硒鴿宴餐飲項目,形成了自種自養自產自銷,循環生態農業與一、二、三產聯合帶動的發展態勢。

養鴿基地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受訪者供圖

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孫鴻如介紹,作為肉鴿中的精品,硒鴿通身潔白,鴿肉營養豐富,煮熟的鴿蛋晶瑩剔透,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為最大限度發揮「小硒鴿」的扶貧效益,項目設計了「三金+兩促收」扶貧模式。

記者了解到,「三金」就是土地流轉農民每年收租金、企業年收益提取貧困群眾受益的公益金、吸納農民就業掙薪金。「兩促收」即為以阜平硒鴿品牌影響力帶動旅遊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就地收購喂養硒鴿的農產品帶動農業發展促農民增收。

項目包含種鴿繁育、硒鴿養殖等。受訪者供圖

孟科介紹,截至目前,項目已流轉土地2343畝,涉及農戶1458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0戶、1857人,戶均增收每年1600元,每年提取公益崗位金1533.5萬元,可保證4258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3600元以上。此外,項目可以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00人就業,每人每年增收3萬元。硒鴿的飼料可為當地直接解決5.1萬畝玉米銷售問題,以硒鴿觀賞和餐飲為主要帶動的旅遊生態也正在形成。

今年43歲的李勃誼是貧困戶,記者了解到,他過去在外打工,現在已經是一名肉鴿養殖場的工人,「以前在外打工餬口每個月能掙4000元左右,但是離家遠生活成本很高,家鄉有硒鴿項目後,我回來在家門口上班保底能拿3000元基本工資,之後還能不斷提高,再加上村土地流轉的1000元,比我在外打工掙得多。」

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QlPqW4BMH2_cNUgTQ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