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蘇州旅行,遊人不但可以看到了這個古老城市,品味江南韻味,不管是典雅園林,還是古鎮風情,,蘇州讓人流連忘返。在蘇州你還應該去體現一回原汁原味的蘇州美食蘇州菜。
清人《清稗類鈔》中有這樣的記載:「肴饌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師、山東、四川、廣東、福建、江寧、蘇州、鎮江、揚州、淮安。」其中提到的十個城市,有一半在江蘇。如此深厚的美食底蘊,自然衍生出了著名的蘇州菜。
去蘇州一定要吃的當地菜。蘇州菜屬於「南甜」風味,口感溫和,味覺清甜解膩,不僅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更是因材施藝,四季有別。你想來品嘗嗎?那就來逐個了解地道的蘇州菜吧
蘇州菜品種豐富,由淮揚、蘇錫、徐海三大地方的風味菜肴組成,蘇錫菜、淮揚菜和徐海菜各有特色。其中尤以淮揚菜最為突出,它以選料嚴謹,注意刀工與火候、強調本味、突出主料而著稱。淮揚菜色澤淡雅,造型新穎,咸甜適中,口味平和。在烹調技藝上,淮揚菜主要採用燉、燜、煨、焐的方法。
蘇錫菜注重造型,講究美觀,色調也是十分絢麗的,「白汁清燉」是其一絕。而在口味上,蘇錫菜更偏甜一點。其菜品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這是蘇錫菜最大的特點;徐海菜的風味接近於齊魯菜的味道,講究肉食五畜俱用,水產以海味取勝。其菜品色調濃重,口味偏咸,習尚五辛,烹調多用煮、煎、炸等技藝。
松鶴樓 松鼠桂魚
松鶴樓建立於清乾隆初年,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蘇州老味道,中國四大名店之一。他家的松鼠桂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愛,幾乎每桌必點,先炸過再淋汁,甜口又鮮嫩,魚骨都酥脆了,吃起來一根刺都沒有。
碧螺蝦仁
碧螺蝦仁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直以來蘇州都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生產多種農作物。這裡的優良佳蔬有太湖蓴菜、淮安蒲菜、寶應藕、板栗、雞頭肉、茭白、冬筍、荸薺;名特產品有南京湖熟鴨、南通狼山雞、揚州鵝、高郵麻鴨、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無錫油麵筋。除此之外,這裡還有美名遠揚的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如此豐富的物產,為美食的烹調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蘇州十大名吃 【松鼠桂魚】【魚頭豆腐】【巴肺湯】【碧螺蝦仁】【清湯魚翅】【白汁圓菜】【桂花雞頭肉】【響油鱔糊】【荷花集錦燉】【西瓜雞】。
響油鱔糊,熱油澆在做好的鱔魚上,想像一下就知道啦,蔥蒜香味撲鼻而來,拌均勻、趁熱吃。
響油鱔糊上桌,淋上響油,滋滋直響,蔥蒜香味撲鼻而來,拌均勻、趁熱吃,鱔絲的口感絕佳。還有特色的協和蜜汁醬方,肉雖然很大一塊,卻很入味,偏甜口。
蘇州城中飄香的江蘇菜由淮揚、金陵、蘇錫、徐海四地的風味組成,其影響遍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甚至在國內外也享有盛譽。
巴肺湯
蘇州菜的風格以清新雅麗為主,清鮮平和、追求本味是江蘇風味的宗旨。在蘇州菜的菜式中,還處處反映了廚師刀工的精細和刀法的多變,這是蘇州菜的一大特點,也是其聞名於世的重要原因。蘇州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製作時講究火候,尤其擅長燉燜煨焐,代表作有:「鎮揚三頭」。「三頭」是指扒燒整豬頭、清燉蟹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蘇州三雞」。「三雞」是指叫花雞、西瓜童雞、早紅橘酪雞;「金陵三叉」。「三叉」是指叉烤鴨、叉烤桂魚、叉烤乳豬。
西瓜雞
蘇州人對飲食的要求很高,這不僅表現在他們對精緻食品的追求上,還表現在他們對飲食方式和情調的追求上。即便尋常百姓家做一桌最簡樸的家常菜也絕不馬虎,都是精心製作的。美食不求昂貴但求精緻,這是蘇州飲食的又一特色。
魚頭豆腐
蘇州太湖頗為出名的特產莫過於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燒法多為清蒸白灼,強調保持食材的原味。太湖白魚,細骨細鱗,肉質很細嫩;白蝦,生長在太湖開闊的水域,體色透明,肉質鮮美,營養價值甚高;而太湖銀魚柔軟無骨,通常會在烹制前,用水浸一下
太湖三白
對食物如此講究的蘇州人,對食材也是高要求。他們講究時令時鮮,講究選料做工,要求所選的食料都具備「生、活、鮮、嫩」的特點;講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注重烹飪技藝的特點。而在蘇州平常百姓人家的一日三餐中,除了各種時令的蔬菜和新鮮的水產品外,各種米食無疑占據著主食的地位。他們的主食以粥、飯為主,這也是蘇州飲食與北方飲食的最大區別之一。蘇州人對美食的追求,讓他們即使是吃一碗普通的面也要有底澆、過橋、光面,重青、免青,硬面、爛面,寬湯、緊湯,重面輕澆、重澆輕面等不同口味。性情溫和的蘇州人做事精細,這讓蘇州的小點心無論是在食料的選擇上,還是在製作工藝上都十分考究,力求精美,「少吃多滋味」。又由於蘇州人喜爛喜甜,因此他們自製的小點心大多是各種香糯酥軟、鮮甜可口的糕團、糖粥、蜜餞,這些糕點是蘇州人的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品種豐富的蘇州小吃有固定的聚集地,還因蘇州水鄉小巷的環境而出現了很多走街串巷的小販的身影,其間更少不了別有特色的吆喝聲。而那些一頭挑著灶、鐵鍋,一頭挑著裝碗、筷、調料的小抽屜,集燒、賣於一體的流動小吃攤,也成了蘇州飲食風俗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赤豆酒釀圓子
美食與絲綢、園林、工藝並列為蘇州四大文化支柱。蘇州美食品種繁多,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至今已形成了12個大類、1200多個著名品種,其中12個大類又分為6個幫式和6種特色。這些佳肴烹調與製作技藝經過代代名廚的因襲與發明,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楓鎮大肉麵
講究時令時鮮、選料做工、色香味形、花色品種,是蘇菜一直堅持的原則,這種傳統滲透進了蘇菜的方方面面。當你在蘇州的名鎮——周莊時,也能感受到這一點。在周莊說吃,第一件事就是「吃茶」,這裡的「吃」茶絕對不是「喝」茶,而是真真正正地吃茶。剛沏上來的綠茶清香四溢,瞬間就能吊起飢餓的人的胃口,讓人不由自主地點幾碟美味的小點心。而在小碟中,除了乾果、瓜子、酥點外,還有一盤鹹菜,當地人稱之為腌菜莧,是用春天鮮嫩的油菜薹密封腌制而成的。這種腌菜莧也叫「阿婆菜」。「阿婆」是周莊人對女性長者的稱呼。由此引發的還有「喜茶」、「春茶」、「滿月茶」、「吃講茶」之分,其中的茶水與小碟中的美味都是有講究的,正所謂:「一風對一俗。」正是有了「阿婆菜」,吃茶便成了「吃阿婆茶」了。「阿婆菜」的腌制工藝也是有講究的,先要取新鮮的蔬菜洗凈切段,用開水燙,在罈罈罐罐或小口大肚瓶里填實壓緊,確保密封,才能腌制出醇香、美味的菜肴。食用時,用鐵絲勾出,加些糖,淋上麻油,比梅乾菜的滋味更多一絲清香和爽口。
蜜汁豆腐乾
梅花海棠糕
梅花海棠糕
最正宗的梅花糕在山塘街。踏著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彎彎的石拱橋靜靜地橫跨在小河上。梅花糕的小攤簡單而古樸,攤子前「姑蘇名產梅花糕、海棠糕」的字樣十分醒目。碰巧一個模子的海棠糕熟了,熟練地將蓋著鐵板的模具翻了180度,模子一撤,熱騰騰的海棠糕全都落到了鐵板上。一爐七個,就像是一朵海棠花。
棗泥拉糕
啞巴生煎在蘇州這種饅底金黃、硬香帶酥、饅身白色、鬆軟可愛、一咬汤滷滿口的民間食品,有吃了還想吃的慾望。
啞巴生煎
而在清明節前後,蜆江中有大量銀魚浮上水面,「香酥銀魚」「銀魚炒蛋」等美味便被端上了人們的餐桌,其中,尤以烹制方法獨特的銀魚羹更是原汁原味,鮮美無比。周莊盛產的二鰓鱸魚身上有類似鱖魚身上的花斑,肉質白嫩,有燒、燉兩種做法。在眾多做法中,「蓴菜鱸魚羹」最有名,蓴菜與鱸魚兩鮮合一,是周莊宴席上的一道名菜。在小橋流水的周莊,你會發現一種特殊配料及工藝加工過的豬後腿,這種後腿肉被當地人稱為「萬三蹄」、「萬三酥蹄」或「萬三蹄膀」。「萬三蹄」更是周莊美食中的一絕,相傳為明朝初年江南巨富沈萬三家宴必備之佳肴。「萬三蹄」用料講究,以豬後腿中肥瘦適中的部分為原料;調料上也是精中選精,煨、煮、蒸、燜一晝夜方大功告成。它的吃法也別具一格,即在貫穿蹄膀的兩根長骨間取一根細骨抽出,以骨為刀,在肉上輕輕划過,即可切好。「萬三蹄」的顏色金黃,外形豐腴,香氣四溢,惹人垂涎,蹄肉更是鮮嫩無比,入口即化,其汁香濃,回味無窮。
雞腳旮旯
咸豆漿
本鄉本土的蘇州菜,這裡自然也有很多所謂的烹飪大師,對自己擅長的蘇州菜很陶醉,蘇州自古是卑濕之地,所以菜肴重糖,重油,濃油赤醬,這種飲食習慣正好與時尚健康飲食相悖,卻正是卑濕之地的人們必須的。就像浙東之氓,嗜好鹹味和霉味,過去每餐不離鹹魚鹹菜和霉乾菜霉百葉,也正是千百年來地理和地利的因素造成的產物;再譬如湖南四川的辣,也只能辣在他們那裡,辣到蘇州來,問津的自然不會很多。各地飲食食尚的形成,有地理與食材大有關聯,而它的推廣又與人員流動有著必然的聯繫,如果蘇州人走向全國了,自然各地會出現蘇州菜的館子,然而,與其他地區的人員流動比較起來,蘇州人總比較「宅」,這也造成了蘇州菜在全國菜系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
品種多樣的蘇菜甜、酸、咸、辣,品味廣,可謂老少咸宜,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美。蘇州美,美在青山綠水,亦美在飲食文化。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6_EGG8BMH2_cNUg94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