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醫生,救死扶傷是天職。
然而和死神賽跑的他們,也同時見證過許許多多的慘痛悲劇。
這其中,很多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特別是對於父母來說,一朝不慎換來的可能就是終身的悔恨。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急診醫生的親身經歷,當面對一個窒息的孩子和哭得肝腸寸斷的母親,他除了深深的無力,更呼籲大家帶孩子時要更小心,爸爸們也應該承擔起父親的責任。
01
清晨七點,夜班即將結束。
我滿懷著愉悅的心情等待著同事前來接班,雖然又熬過了一個通宵,但卻並沒有往常夜班那樣胸悶疲憊。
因為夜班搶救室之中原本的病人病情平穩,下半夜又沒有收治新的病人。像這樣平穩的夜班,必定是在無數個機緣巧合之下才會出現。
然而,我的好心情不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而且要長時間心情抑鬱了。
只聽見一陣似乎喘不上氣般的哭聲從門外傳了進來,一位年輕女子懷抱著孩子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
在急診,這樣的場景常常出現,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因為這個時候常常會有熱性驚厥的孩子出現。
搶救室內我一邊同自己的病人交流著,一邊看著兒科醫生接診了這位自己闖進來的「不速之客」。
只見兒科醫生看見女子懷中被我猜測為熱性驚厥的孩子後,立刻吩咐護士開始了搶救,這同往常處理熱性驚厥患者的陣仗明顯不同。
事實上,被女子抱進醫院的孩子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生命體徵。
看見孩子的第一眼,我幾乎在第一時間便想起了前不久我為他合上雙眼的那個,因為醉酒嘔吐而窒息死亡的年輕人。
襁褓之中的孩子,不僅完全沒有了任何生命體徵,而且肢體厥冷、整個頭面部烏紫。
很明顯,這位剛剛幾個月大小的孩子死於窒息。
雖然當時作為旁觀者的我只是匆匆而過,但眼前的景象卻讓我至今難忘,甚至在幾個月後依舊曆歷在目。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我不幸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死亡事件,也不幸參與了浮浮沉沉的人間冷暖。
即使面對肢體殘缺、血肉橫飛、腦漿迸裂的血腥場面,我也未曾有過一絲膽怯;即使面對惡臭難聞、面目猙獰、死不瞑目的最終時刻,我也未曾有過一絲害怕。
甚至不久之後,我就會像這些被我宣布臨床死亡的人忘記。
但是,這一次,面對這位數月大的嬰兒之時,我久久不能忘記了。
因為我覺得這種悲劇原本不該發生,如果夠小心的話,孩子的死亡是一件可以避免的事情。
年輕生命的逝去,美好生活的崩塌,總是會讓我在白大衣之後隱隱作痛。
孩子的媽媽蹲在地上,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的講述著讓人不忍聽見的悲劇。原來她凌晨時分為孩子哺乳,卻不知不覺睡著了。
等她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凌晨六點多鐘,懷中的孩子也已經沒有任何反應。
事實上,從經驗上來看,眼前的孩子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最起碼在 2 個小時以上!
02
嘔吐、窒息……都是有可能導致孩子窒息死亡的原因,這在醫學上有一個統稱: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
SIDS 是美國 1 周到 1 歲孩子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在中國香港,每 10000 名嬰兒中就有 1~3 名死於 SIDS。
儘管發病率比較低,但 SIDS 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幾乎所有的嬰兒猝死綜合徵都發生在嬰兒睡眠中,而且經常是在深夜到凌晨,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死亡。
甚至有時候,寶寶就睡在媽媽身邊,媽媽卻沒有感受到任何異常,寶寶就莫名地死去了。
03
因為現實條件所迫,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嬰兒猝死事件的全部真相。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方法,讓悲劇發生的可能性小一點,再小一點。
1. 儘量不要給孩子蓋太厚的被子和毯子
除了寒冷天氣會給孩子蓋厚被褥之外,炎熱的夏季,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著涼,也會特意給他蓋張薄毯。孩子可能不小心被捲入,遮住口鼻導致窒息。為了孩子的安全,更建議大家給孩子使用睡袋。
2. 還未學會翻身的孩子,儘量讓他仰睡
對於 1 歲以內的寶寶來說,仰睡是最安全的,比俯睡安全 6 倍,比側睡也安全 2 倍。
3. 母嬰同房不同床
媽媽可以把孩子抱到床上喂奶或者安撫,但是睡覺前一定要把孩子放回嬰兒床里。
如果你有機會看見這篇文章,請將它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去避免這種悲劇!
編輯:丁卉
綜合:最後一支多巴胺 丁香醫生
小編說: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懷美好,遼寧掌上健康願陪你一路同行!感謝關注,期待分享!
本平台原創作品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合作事宜請加QQ號:455919213,或撥打電話:2269083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t5i_GsBmyVoG_1ZyN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