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房子不能買?40歲中年人慾哭無淚:首先就是商鋪

2020-02-28   駐家金陵

改革開放在中國造就了一批先富起來的人,有的是經過艱苦創業積累財富,也有是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其中有很多人早早的走上了房產投資的道路,不少人因為早期投資房產而實現在財富自由,不僅保證了自己未來的生活水平還為子女創造了很好的生活環境。漸漸得這樣的人的事跡被網絡擴散後,很多普通人也走上了房產投資的道路,也引發了很多人對於房價的思考,相應的社會上可供購買的房產類型也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在當今高房價的前提下,買房已經不單純是那種交錢了事的事了,人們可能真的需要考慮到它的方方面面。


對於炒房的人來說,房價越高他們就越高興,因為房價高了才會有更多的接盤的人進入市場;而自己手中持有的房子才可能快速變現;但是炒房人似乎都不願意碰一種類型的房產,那就是商鋪。過去人們傳說一鋪養三代,但是現在似乎這個說法並不適宜了。商鋪開發過多,很多商鋪購買之後就如同燙手山芋一樣難以出租最後淪為倉庫。

其實商鋪的沒落有多種原因在裡面,首先商鋪開發伴隨著樓盤走,商業中心的商鋪要看開發商的招商引資運作,而社區商鋪則要看大的環境和區域發展,他如同一個寄生者本身不能造血,需要靠周邊宿主來帶動。可它本身每一個面積都售價不菲,咱們在規劃圖上還看不出到底它的位置好還是不好,所以總是容易采坑。


不過在三四線城市商鋪現在還是很受歡迎的,因為城市體量小,核心商務區域較為集中,位置比較好的商鋪確實還是能做到旱澇保收。但位置較偏的商鋪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我的好友2010年在老家某商業廣場花了100萬全款買了套商鋪,當時買這套商鋪前他是和在南京買房做對比最終選擇買商鋪的,因為他相信過去人口中說的一鋪養三代的話,那時候他30歲懷抱對未來穩定投資收益回報的憧憬。可10年過去了,朋友已經到了不惑之年,這個商鋪在二手市場的掛牌價只有110萬,目前租金一個月只能租到2500左右,而南京當年100萬的房子如今到什麼價位了,就不用我多講了。用我好朋友的話來說,每每想到這個商鋪真是欲哭無淚。



在電商的衝擊下,線下實體本身的日子就不好過,商鋪本身依託於線下實體,自然是沒有那麼吃香了。這種狀態未來將越演越烈,相信一鋪養三代的話,再過個56年就不會有人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