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日,距離農曆新年已經不到一周了。靈遙生活的這個縣城,也因為外地打工者的陸續返鄉,開始變得格外地熱鬧了起來。
每到春節,總會有很多問題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如,
—— 搶到火車票了嗎?
—— 年終獎發了多少?
—— 存款夠首付了嗎?
—— 有對象了嗎?生孩子了嗎?生二胎了嗎?
—— 孩子成績好嗎?
等等。
但是,除了這些直擊靈魂的拷問,你是否也和靈遙一樣一直很費解一件事兒:春節年年都過,為啥每年都不在同一天呢?
其實,說起這個事兒,我們還得從「年」聊起。
很久很久以前,古人手裡既沒有鐘錶,也沒有電燈。於是,他們在安排每天的活計時,也只能夠跟著太陽的東升西落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日接一日,一日接一日,太陽的東升西落,配合著月亮的陰晴圓缺,和四季周而復始的變化,便成為最初的「曆法」 —— 日、月、年(月亮年)。
However,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圈是354天,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是365.25天,如果按照「月亮年」來過,豈不是每隔兩、三年不就相差一個月,季節也跟著錯亂了嗎?
於是,古人靈機一動,每兩、三年便往月亮年裡加了一個閏月,順利地解決了「太陽年」和「月亮年」的差距。
而,為了區分它們,人們便把只用太陽年的曆法,叫做「陽曆」,把只用月亮年的曆法,叫做「陰曆」,既用太陽年也用月亮年的曆法,叫做「陰陽合曆」,也是農民伯伯們用的「農曆」。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農曆是有了,新年是哪一天呢?
這便要提到中國歷史上兩個赫赫有名的皇帝了。
一個呀,是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這個男人實在是太膨脹了,居然因為覺得前人的曆法不夠霸氣,強行把人家新年給訂到了「十月初一」。於是,天象全給亂了,多討厭~
後來,秦朝滅亡後,漢朝在鼎盛時期迎來了一位明君 —— 漢武帝劉徹,因為實在是很鄙視秦始皇亂改曆法的做法,便召集了一波很厲害的人重修曆法。
圖 | 落下閎,漢天文學家 《太初曆》的主要制定者
這波人當然也很靠譜呀,吭哧吭哧地搞出了一套太初曆,不僅修正了月亮的圓缺時間,還恢復了因為避諱秦始皇名諱的「政」,被活活給除名的「正月」。
圖 | 《太初曆》史冊 @ 成都博物館
因此,大家在過年時,一定要好好地謝謝漢武帝這位偉大的皇帝呀~
好了,過年的日子,便這麼被漢武帝給定了下來 ——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
可是該怎麼過,古人和我們的想法可是完全不同的。
說起現在的過年,那可叫一個「紅紅火火」,除了吃團年飯、走親戚、給孩子壓歲錢這三個傳統活動,還有貼春聯、放鞭炮、逛廟會、看春晚、掃福搶紅包……等大大小小的節目。
之所以會有這些活動,說到底,也是因為大家忙了一年了,難得有關機會聚在一起,也想熱鬧熱鬧,解解乏。
但是,在古代,因為農耕技術不發達,天氣時好時壞,時常有人吃不飽飯給活活餓死,因此,過年的目的,則更多的是祭祀各路神仙,和家裡的,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不過,有求於人,大家都懂的,空手肯定是不合適的,咱們得來點實際的。
於是,古人們便想出了「臘祭」,也就是把養了一年的牲口殺掉,把種植了一年的瓜果蔬菜給收拾起來,擺在祭台上,大有「今年收成不錯,來年也請多多關照」的意思。
另外,像是驅魔辟邪的「舞獅子」、掛桃符避避邪的「貼春聯」、驅趕年獸的「放鞭炮」,也都是古人為了圖個吉利,辟個邪搞出來的玩意兒,和現代人追求的儀式感,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但是,即便如此,走街串巷這件事,古人和現代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想要利用這個大家在家裡的機會,相互聯絡聯絡感情,懇請來年也多多幫襯。
因此,這個闔家團聚的節日裡,也請做一個有討人喜歡的親戚朋友,別一上來就「靈魂三問」啦~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