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龍江一隻野生東北虎闖進了當地村莊,引起一陣恐慌。
當時田間正好有一村民,被東北虎撲倒。
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村民表示不知道那兩三百斤的「玩意兒」原來是老虎。
不少網友感嘆:這件事讓我徹底感受到武松的魁梧,這麼強壯的老虎可以徒手打死。
武松打虎,李逵刀劈四虎是《水滸傳》中的經典故事。
兩人打虎的地點相距不過350公里,居然有三隻大虎、兩隻幼虎。不禁發出疑問,古代真的像《水滸傳》里描述的「遍地是虎」嗎?
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古代以虎為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
唐 盧欏枷 六尊者像圖冊(局部)
唐宋時期,是有虎患的。有記載 「虎入京師長壽坊宰臣元載家廟,射殺之」。
在宋朝,慶曆年間,老虎盤踞在五原(陝西定邊)一帶,導致「東西百里斷人跡」。
宋人 佚名 卞莊子刺虎 39×169.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繪的是春秋時故事,畫一牛已斃,踣於草上,卷前兩虎爭牛而斗。卞莊子持劍將往刺虎。一人前往勸止,卷後負劍奉軸、操杖執如意者凡六人。
南宋 牧溪 墨虎圖 123.8×55.9cm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一隻老虎半臥於雜林中,雙眼圓瞪,四肢粗壯,似乎在舔腳,應為一成年老虎,此畫以墨筆作斑紋,再以細筆畫毛。
五代 佚名 醒虎圖 66×127cm
土繪這隻老虎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樣子。
元 佚名 虎軸 165.5×45.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
到了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在《綏寇紀略》記述:「虎豹形如魑魅饕鬄, 穿屋逾顛,逾重樓而下,搜其人,必重傷且斃,即棄去,又不盡食也。荒城遺民幾百家,日必報為虎所暴,有經數十日而一縣之民俱食盡者。」可見老虎也不少。
明 佚名 內府騶虞圖 51.9×12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趙汝殷 風林群虎圖(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 佚名 冬山臥虎圖 26.1×40.6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圖繪虎臥深山,老松下白雪皚皚,老虎似在張嘴哈氣,給自己取暖,十分擬人化。可見作者繪心巧妙。
清 華喦 蜂虎
這幅一改平日裡霸之氣十足的老虎形象,竟被一隻蜂欺負,圖中老虎低眉癟嘴、聳肩縮手,耳朵耷拉下來了活脫脫一隻大貓,可憐又有趣。
清 高其佩 猛虎圖 141×85cm 旅順博館藏
此圖老虎以背部示人,皮毛黑棕相間,體格肥碩,虎腿如柱般粗壯,尾巴如鞭子似的拖在地,四周雜草叢生,樹森茂盛。此幅以指頭醮墨勾勒上山虎的形體,並繪巨石草樹,只有虎身用筆塗赭石色,不計工拙,自然拙樸。
清 馬負圖 虎圖 158.1×91.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一胖胖的老虎虎立於山澗之中,神情聊賴,似山中已無敵手。
由此看來,虎在古代確實有「篙萊滿目,狼虎成群」的景象。隨著人類獵殺和棲息地的銳減,老虎已成珍稀瀕危物種。森林面積的日益萎縮,使得原本隱秘山林的老虎不得不走出叢林,直面人類的棲息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SBQS3kBrsvY2_Uu-9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