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想要記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我們會努力屏蔽它、抗拒它、無視它,但卻沒什麼用。據研究者稱,當你真正想忘記某事時,我們要做的可能恰好相反。
德克薩斯的研究者們發現,刻意去遺忘某段不好的回憶,反而會引起大腦對它的不必要的關注。因此,換句話說,如果真的想忘掉某事,你實際上得關注它。
奧斯丁德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Tracy Wang解釋稱:「適量水平的大腦活動對遺忘機制實際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太關注於此,就會強化這段記憶;但太微弱的話,則會無法改變已有現狀。」
主動嘗試遺忘某事,不僅僅有助於避免大腦負擔過重,此外還能夠幫助人們迴避不願記起的痛苦經歷、情感傷痕,這也是神經科學家們對此感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者Jarrod Lewis-Peacock補充說:「我們希望能夠忘記一些能夠引起不良反應的記憶,比如說創傷記憶,這樣我們就能夠以更加包容的方式來吸收新的經驗。」
「許多年前就有研究指出,我們人類具有主動遺忘某事的能力。但究竟這個能力是怎麼實現的,目前仍沒有定論。」
此前科學家們在研究主動忘記功能時,視線主要集中在前額葉皮質,以及大腦的記憶中樞:海馬體。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則重點關注了大腦的腹側顳葉皮質,這個區域的功能在於幫助我們處理、分類視覺信號。
實驗中,研究員們招募了24名健康的被試。被試們被要求看不同風景、人臉的照片,然後,被試們被告知或記住、或遺忘那些圖片。
實驗中,研究員們用腦核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監測了每位被試在實驗中的大腦活動。
當研究者們在檢測腹側顳葉皮質的腦活動時,他們發現,有效遺忘所消耗的大腦能量比記住東西的時候還多。
研究報告中寫道:「在看到遺忘的指令時,被試們的腹側顳葉皮質的激活程度要比給出記憶指令時更高。因此,總體來說,大腦在適度的條件下對信息進行處理,更有可能實現主動遺忘的功能。」
當然,需要一提的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強制遺忘某張圖片,與現實生活中忘掉某段悲傷、痛苦的記憶非常不同。但研究者們認為,這兩者背後的機制可能是相同的。如果能夠搞清主動遺忘的功能原理,對世界上那些被某段記憶困擾的人們來說,顯然是一樁大好事。
研究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挑戰了人們一直以來對遺忘的認知。想要忘記某事,嘗試記住它反而更有效。
王總結稱:「想要忘記某事的時候,注意力對『忘記』的關注,反而會加深記憶。因此,想要忘記某事,最好是找到適宜的量,略微重視,方便忘記。」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原文地址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台處理。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覺得文章內容有趣?歡迎關注】